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477篇
安全科学   312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063篇
基础理论   205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峰  王暄  季民  卢姗  刘卫华  杨造燕 《环境科学》2007,28(5):1033-1038
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的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连续运行近120 d表现出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对GMBR中污泥粒径分布变化研究表明,GMBR中污泥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0.18~0.45 mm的小颗粒污泥及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的增加造成的,粒径大于0.45 mm的颗粒污泥能够基本稳定维持其颗粒形态,反应器运行末期,GMBR中颗粒污泥(粒径大于0.18 mm的污泥)含量稳定在污泥总量的60%~65%以上.污泥表面电荷量随着污泥组成形态的变化电负性逐渐增加,80 d后稳定在-0.42~-0.80 meq·g-1之间.污泥表面电荷的负电性增加主要是由小于0.45 mm的污泥造成的,其中小于0.18 mm的絮状污泥对其影响最大.并且,污泥粒径越大污泥表面负电荷量越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GMBR中SVI稳定在60~90 mL/g之间,并且随着污泥表面电荷负电性的增加污泥SVI值增加,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模拟可见光下土壤表面石油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冬  赵雅芝  全燮  陈硕 《环境科学》2007,28(9):2052-2057
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分析了土壤中的初始含油量、土壤类型和土壤pH值对石油在土壤表面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石油在光降解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在土壤表面上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实验测得石油的光解速率常数为0.002 6~0.017 2 h-1,半衰期为40~267 h.GC-FID分析结果表明,在光降解50 h后,石油的饱和烃组分中高碳数的烷烃相对含量降低,低碳数的烷烃相对含量提高;芳香烃组分的大部分色谱峰有明显地降低或消失.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光照60 h后土壤萃取液中可能产生了羰基类化合物,说明石油在光降解过程中逐渐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或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适于测定生物体中微量APE及其降解产物,固定酶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可检测出~10 ng/mL的壬基酚和相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4.
炼油装置硫化亚铁垢易发生自燃从而导致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化学清洗技术作为控制自燃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介绍了钝化型、螯合型及混合型清洗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对比分析了液相清洗工艺与气相清洗工艺技术特点;简述了清洗过程控制、清洗效果评价与清洗废液处理等问题。结果表明,新型的清洗剂正向反应过程温和、溶垢力强、腐蚀率低、易生物降解方向发展;气相清洗工艺因清洗时间短、废水产量少等优势在很多场合可替代传统液相清洗工艺;未来应从清洗机理出发控制清洗过程,研究量化评价清洗效果的方法,并配套开发清洗废液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硫化亚铁(FeS)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含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80)水溶液中的三氯乙烯(TCE),考察了PMS和FeS投加量、TW-80浓度、溶液初始pH、无机阴离子(Cl和HCO3)对TCE降解的影响,确定了PMS/FeS体系中的主导自由基及TCE降解机理,验证了PMS/FeS体系处理实际地下水中含TW-80的TCE效果。结果表明:增加PMS或FeS投加量有利于TCE的降解,但当其投加剂量分别超过0.8 mmol·L–1和0.6 g·L–1时,TCE降解反而受到抑制,且TCE的降解率随TW-80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MS/FeS体系对pH有较宽的适用范围,在pH=11时受到抑制,Cl和HCO3对TCE降解有抑制作用;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确定了SO4·、HO·和O2·是PMS/FeS...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表面活性剂强化电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通过分析石油烃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强化作用下污染物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单一电动修复处理(EK)下土壤总石油烃(TPH)的平均去除率为12.50%,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及其混合溶液(SDBS/Brij35)作为电解液强化电...  相似文献   
107.
表面活性剂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宏光  郑连伟 《化工环保》2006,26(6):471-474
介绍了单一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增溶机理及无机离子对表面活性剂增溶能力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今后应加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图象法确定底泥颗粒物的表面分形维数(D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标度下底泥颗粒物的表面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底泥颗粒的表面在几个nm到几个μm之间一般都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而且在不同的标度范围内表面分形维数(Ds)具有一定的差异,在100-102量级之间,随图象分辨率的增大,相应的Ds一般呈变小的趋势.SEM图象计算出的Ds为2.32-2.42,AFM图象计算出的Ds为2.00-2.46,它们是是纯粹几何意义上的表面粗糙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9.
王毅力  刘杰  杜白雨 《环境科学》2006,27(11):2239-2246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ACl-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ACl-HA絮体具有无定形结构,主要组成元素为C、O、Al,所含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体的BET比表面积为130~161 m2·g-1,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为0.38~0.52 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7.7~9.6nm,PSD峰值对应孔径8.4~11.2nm.PACl-HA絮体具有自相似性的粗糙表面,呈现多尺度分形特征;图象法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确定的表面分形维数Ds分别为2.03~2.26、2.24~2.37,前者的分形尺度大约处于23~390nm之间,主要属于絮体外表面尺度,而后者的分形特征尺度区间的下限大约为0.2nm,属于孔表面尺度;另外,对同一絮体,N2吸附法和脱附法确定的孔表面分形维数不同.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Ds远大于3,与Sahouli等的研究不符.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植物油为唯一碳源,设计选择培养基,从饭店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结果分离到12株菌,其中一株能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从68 mN·m-1降低到34.5 mN·m-1,具有开发潜力,被选出作进一步的研究.该菌株经鉴定为犁头霉菌(Absidia orchidis).通过正交试验对犁头霉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其优化培养条件为:植物油3.6 g·L-1,KH2PO412.1 g·L-1,Na2HPO45 g·L-1,(NH4)2SO4 1 g·L-1,NaNO32 g·L-1,酵母浸膏0.1 g·L-1,MgSO4·7H2O 0.15 g·L-1,NaCl 5 g·L-1,CaCl2 0.1 g·L-1,EDTA 1 g·L-1,KI 0.83μg·L-1,H3PO4 0.01μg·L-1,CoCl2·6H2O 0.048μg·L-1,MnSO4·H2O 0.312μg·L-1,Na2 MoO4·2H2O 0.048μg·L-1,ZnCl2 0.287μg·L-1,CuSO4·5H2O 0.125μg·L-1,初始pH值8,接种量6%.发酵70h时可获得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大收获量,此时发酵液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浓度达40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