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06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从2009年7月~2010年3月每月采集西太湖表层水样,分析叶绿素含量﹑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磷酸盐浓度的变化,并通过切向流超滤系统分离得到的高分子量(1kDa~0.5μm)溶解性有机物的碳氮比值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在11月达到最大值(0.43d-1),而磷酸盐和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分别在12月与9月达到最大值.细胞裂解速率与磷酸盐﹑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之间没有相关性,说明水华过后影响磷酸盐浓度﹑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很多,蓝藻细胞裂解只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藻类水华的出现可能导致水体中其它磷形态(如有机磷)与磷酸盐之间的迁移转化,而大型浅水湖泊扰动导致的沉积物再悬浮和水华过后频繁的细菌活动都可能是影响高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碳的因素.秋季水华过后蓝藻细胞裂解释放的有机碳进入微食物网循环,引起细菌活动频繁,而溶解性有机物中含碳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容易降解,所以碳氮比值逐渐减少.此外细菌通过硝酸盐合成溶解性有机氮也可能是碳氮比值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本文在对相关工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使用超滤、反渗透工艺回收循环水排污水制造除盐水的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是给水处理的一个难点.分析了常规混凝方法难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原因,介绍和比较了膜处理低温低浊水的4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膜法出水水质好、稳定,采用低压膜直接过滤降低能耗,节省药剂投加费用;混凝-超滤工艺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后可增加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去除氨氮.膜法处理低温低浊水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明显好于传统工艺,能提供水质良好的饮用水,是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以盛虹集团印染废水回用工程为例,分析了"SMF+HAPRO"双膜技术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应用情况表明,印染废水经该技术处理后,产水水质优良,满足了生产用水的要求,同时给应用企业带来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5.
以聚硫酸铁(PFS)为混凝剂,微砂为载体颗粒,系统考察了采用加载絮凝-超滤联用工艺净化含高岭土、腐植酸和锑[Sb(Ⅲ)]的模拟原水过程中,不同PFS和微砂投加量条件下加载絮体形态特性以及其对超滤膜通量衰减、膜污染可逆性和宏观出水水质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PFS投加量对絮体形态及膜滤效能和膜污染影响显著,且投加量过少或过多均会产生不利影响,以30mg/L为宜;与不投加微砂的工况相比,加入微砂更易于形成大而结构较为松散的絮体,可有效削弱不可逆膜污染,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超滤出水水质;超滤末端膜比通量与絮体平均粒径呈良好的正相关性(R2=0.8774),但因加载絮凝体系中引起分形维数变大的不同类型颗粒(包括小粒径范围絮体和未被加载絮体捕获的微砂)对超滤净水过程产生的影响各异,致使膜通量与分形维数的负相关性较差(R2=0.5760).  相似文献   
46.
对武钢冷轧乳化液废水采用超滤和氧化破乳法进行对比试验,从试验运行效果、投资费用、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处理冷轧乳化液废水的最佳方法-超滤法。对冶金行业乳化液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超滤技术的相关知识,在水处理、食品工业、染料工业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超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
超滤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CMPS,PS,PS/CMPS共混,PAN,PS和PDC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了超滤实验和比较,探讨了料液流速,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清洗方法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试验表明,采用CMPS,PS/CMPS中空纤维膜处理乳化油废不效果较好,透过液含油量符合生产回用标准(300mg/L)适宜的适宜温度为50℃,进口压力为0.12MPa,出口压力为0.10MPa,  相似文献   
49.
以硫酸铝[Al_2(SO_4)_3·18H_2O]为絮凝剂,腐殖酸(humic acid,HA)和高岭土(Kaolin)水溶液为原水,研究微絮凝过程产生的不同絮体形态,对自制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过滤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微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特性(粒径大小及分布,分形维数)以及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形态对膜通量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污染膜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测定了PVDF膜与有机污染物之间黏附力大小,来解析不同絮体形态对超滤膜的膜污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l~(3+)以电性中和作用水解去除有机物,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絮体粒径不断增大,絮体的分形维数减小.膜通量衰减速率与絮体的粒径呈负相关,絮体粒径越大,膜通量衰减速率越小,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滤饼层越疏松,同时,较小分形维数的絮体引起的膜污染较轻,其膜通量恢复率也较高.PVDF-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与运行初期相应污染膜通量衰减速率呈正相关.当Al~(3+)投加量为5 mg·L~(-1),初始pH=7时,HA去除率为96.7%,膜通量衰减最小,通量恢复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50.
采用UF&RO膜组合工艺制取纯水,考察各项操作条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来水经UF&RO膜组合工艺装置的出水满足试验纯水水质要求.对于UF系统,冲洗频率、过滤方式和操作压力均影响系统的制水效率.冲洗频率越大,制水效率越高;各种过滤方式中,死端过滤效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操作压力升高,制水效率反而下降.对于RO系统,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回收率和操作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