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型蚤毒理试验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蚤作为国际公认的标准试验生物 ,其毒理试验被许多国家定为毒性必测项目 ,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方法 ,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分析中 ,主要介绍了大型蚤的试验培养技术和国内外对其毒理试验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2.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高有机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容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介绍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及其处理工艺,并就各自的特点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3.
闫超 《安防科技》2010,(5):49-52
本文致力于近年来国内外防火材料的研究,找出其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以期对我国的防火材料的研究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4.
《第四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部分反映了自2015年以来,基于气候系统观测、古气候档案、理论研究和气候模拟等科学分析,取得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气候变化的新证据、新认识,总结了中国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等气候基本变量以及极端事件、典型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人类活动驱动因子的变化,预估了中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此次评估报告与《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框架结构、结论认识等方面的新特点,指出中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体系性不断丰富、科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化。文章最后通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初步比较,提出了未来我国在气候变化监测诊断、检测归因、模拟预估,以及工具方法等方面应加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5.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针对2022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开展系统评估,总体认为2022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绿色发展结构转型,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公平长效、激发活力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充分支撑环境质量改善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6.
钢结构不耐火,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为了探明钢结构在火灾下的工作性能,对钢结构基本构件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十分关键的部位,在火灾下的可靠连接是保证钢结构火灾安全的重要前提。为了全面了解钢结构梁柱节点在火灾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从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和组件分析法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节点抗火性能的研究进展。比较了高温下不同类型节点的力学性能,探讨了多种关键参数对节点在火灾下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不同类型节点的高温组件分析模型以及弯矩―转角曲线数学模型。分析表明:节点构造形式对钢框架火灾安全有较大影响;通过设置柱腹板加劲肋、提高螺栓强度等级以及增加连接件的厚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点的抗火性能。最后剖析了钢结构梁柱节点抗火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关键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7.
流域尺度的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十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氮、磷等湖泊富营养化营养元素与流域的点源、非点源排放密切相关。随着点源治理水平的逐步提高,非点源污染的比重和危害将逐步增大。对流域的营养物质输移进行数值模拟对于揭示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这类模型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各类非点源污染模型。从湖泊营养盐外源输移的研究角度出发,分析了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移模拟机理性模型的结构特征,并对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模型的研究动态、主要模型的功能、结构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多视角的综述。  相似文献   
68.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人民保障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形式方面:20年来国际国内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且10年来加速上升,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和专著等媒介展现。②内容方面:同期相比,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专题如水环境、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分析及某些典型的区域问题解决。我国虽起步稍晚,在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的倡导与支持下发展迅速且紧跟国际前沿,以基础和应用研究、工程技术、政策指导和行业技术指导等为导向,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注重实践和方法创新的特色。③手段方面: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手段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发达国家更着重于环境因素的深入定量分析遥感反演,发展中国家更着重于宏观层面上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质量评价应用。④内涵方面:现有的工作可归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生态环境遥感信息获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同尺度对象的评价、评价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型探索以及评价思路视野目标几个侧重面。⑤局限方面:通过纵观近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出现阶段的局限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选择偏主观、评价模型偏模糊、评价对象对象尺度和属性认识偏笼统和定量遥感信息的应用不足等问题。⑥展望方面:建议今后的研究多注重于人口数量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各指标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理、充分发掘和利用遥感定量信息、评价模型基于时代经济特色和对象客观条件和功能的理想值参照等,以期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深度。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根据铵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了各种测试分析技术.传统的NH4+_-15N同位素测试过程包括样品中NH4+的收集、转化为适于质谱分析的气态N2以及用15N同位素质谱进行分析.其中NH:的收集方法较多,包括蒸馏法、扩散法、离子交换柱法和沸石萃取法等.适于质谱分析气态N2的转化方法可分为化学湿法和干燃烧法.笔者就同位素分析测试过程中NH4+的收集、转化及15N测试各个步骤加以总结,分析各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并评述了最近出现的色谱-质谱联合分析法和叠氮法.最后对地下水NH4+-15N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环境和水文地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