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45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镧施用下黄潮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土壤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镧强烈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 ,在 3 0mg/kg时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最大抑制率达到 3 9%。镧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有抑制 ,最大抑制率为 1 5 %。镧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明显。镧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1 5 %。土壤脱氢酶活性是评价稀土元素环境效应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2.
《环境工程》2015,(7):7-11
采用人工光源对沉水植物金鱼藻补光,研究该法处理酸性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及金鱼藻的酶活性响应。金鱼藻对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良好,人工光源的补光对金鱼藻的净化效果有促进作用。其中,红光对金鱼藻的脱色效果的提高要好于白光和蓝光。实验范围内光照强度和补光时间与金鱼藻的脱色效果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初步确定的技术参数为:红光源,功率6 W,补光3 h,停留时间5 d。在此条件下,金鱼藻可将废水的色度从40倍降至10倍左右,去除率达75.0%。人工光源补光可促使金鱼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提前,且酶活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增强沉水植物的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63.
梦清园芦苇湿地根际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梦清园芦苇湿地净化苏州河污染水体的示范工程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根际的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的土壤。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比非根际多,R/S平均值分别为70.3、9.5、2.9。相对于硝酸细菌而言亚硝酸细菌的根际效应较为明显,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均高于硝酸细菌的数量。根际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加,而根际反硝化细菌数量则减少。菌剂和酶制剂的加入使得非根际泥样异养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亚硝酸细菌比对照组稍高,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较少;而根际泥样中加菌剂和酶制剂组微生物数量比空白组高出1—2个数量级,在投加菌和酶制剂后酶活性无论在根际还是非根际都得到提高,高于对照组约5—6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164.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氧化还原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VCW)基质中5种常见的氧化还原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过氧化物酶在春、夏、秋三季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冬季的酶活性(P<0.05);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在秋季;脱氢酶在夏、冬两季时酶活性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的酶活性(P<0.05);硝酸盐还原酶在春、冬季时显著高于夏、秋季(P<0.01).空间分布上,除过氧化物酶外,湿地下行流池的酶活性显著高于上行流池,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递减;但基质硝酸盐还原酶各层之间差异不显著.图6表3参17  相似文献   
165.
多年连栽香蕉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乐东和澄迈两个种植区香蕉园为例,通过采取不同种植年限(0 a,1 a,5 a,10 a和15 a)香蕉园土壤,研究了连栽香蕉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澄迈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乐东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两种植区土壤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呈现强烈的富集作用;3)澄迈种植区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而乐东种植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趋势;4)连栽香蕉园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极显著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见,这两种酶可以做为香蕉园土壤肥力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6.
长期定位施肥田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为探讨长期施肥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该文对北京褐潮土定位试验田第12年的土壤酶以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在玉米拔节期出现活性高峰.土壤脲酶在玉米拔节期及成熟期出现两个活性高峰,土壤蔗糖酶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活性变化幅度较小.长期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增加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尤为显著.长期施肥降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且以NPK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幅度最大.土壤酶之问及其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蔗糖酶、脲酶及磷酸酶与土壤养分各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除碱解氮外,过氧化氢酶与其余各养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7.
生物炭作为一种既能单独施用,又能与化肥共同施用的土壤改良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被广泛施用.然而,关于不同粒径生物炭与磷肥联合施用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研究较少.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在两个磷水平下,不同粒径生物炭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以及紫花苜蓿养分吸收的影响[生物炭根据直径分为:C1(>1 mm)和C2(<0.01 mm)这两种处理].结果表明,生物炭和磷联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酶活性和苜蓿养分吸收;其中,C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和磷酸酶活性(P<0.01),而C1处理对铵态氮、硝态氮、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不同粒径生物炭处理间的养分及酶的差异受到土壤磷水平的影响,P0水平下,C1和C2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而在P1水平下,C1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比C2处理高24.19%和18.68%(P<0.05),但C1和C2处理的有效磷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磷添加显著提高了苜蓿地上和地下部的N和P含量(P<0.05),但是不同粒径生物炭之间苜蓿养分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生物炭与磷肥...  相似文献   
168.
徐金兰  杨正利 《环境工程》2023,41(2):122-130
为得到一种高效降解石油烃(TPH)的Fenton预氧化联合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式,考察了分3次投加不同浓度H2O2预氧化后羟基自由基(·OH)特征、NH+4-N浓度、DOC浓度、脱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石油烃去除量。结果表明:5 g石油污染土样体系中,将900 mmol/L的H2O2(4.635 mL)分3次投加预氧化后,所产生的·OH最大瞬时强度低,·OH的持续时间短,对石油降解菌杀伤作用少,TPH氧化量较高。生物修复前20 d, NH+4-N浓度消耗量较高(170.45 mg/kg),石油降解菌菌量增长快,长链烷烃C21—C30(22%)和DOC降解率(69%)高,生物修复前期充足NH+4-N浓度的消耗诱导石油降解菌在0~50 d高效降解长链烷烃(42%)。脱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20 d达到顶峰,表明微生...  相似文献   
169.
为探讨大亚湾滨海湿地沉积物中有机氮矿化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3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分别采集了大亚湾典型湿地3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利用连续淹水培养法对沉积物有机氮矿化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不同站位沉积物氮的矿化速率差异较大,其矿化速率范围为1.88~15.12mg/(kg·d),平均速率为(6.45±3.47)mg/(kg·d),整体呈现S3(红树林断面)> S1(光滩断面)> S2(河口断面)的分布规律.矿化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S3红树林断面,表明红树植物的生长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平均值分别为(8.52±4.21)mg/(kg·d)和(25.34±11.11)μg/(g·d),蛋白酶活性空间分布上与矿化速率的分布特征一致,表现为S3 > S1 > S2.蛋白酶和脲酶活性最高的区域均出现在S3断面的高潮带,这主要由于红树林影响地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微生物丰度,促进了微生物代谢酶的产生.蛋白酶的活性远高于脲酶活性,表明人类活动对近岸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入可能主要以大分子类有机氮为主.在河口断面,矿化速率和酶活活性均较低,与该地区较高的NH4+-N含量有关.整体上,湿地沉积物矿化速率与蛋白酶和脲酶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说明蛋白酶和脲酶在有机氮的矿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0.
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及运输的不断发展,溢油事故时有发生,给潮间带生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潮间带原油污染生物暴露室内模拟试验及数据统计检验,结合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星状图,探讨潮间带沉积物原油污染对泥蚶鳃和消化腺中不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最优生物标志物. 结果表明:①受低浓度原油污染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表现为被诱导,受高浓度原油污染时总体表现为被抑制,且其在消化腺中的平均活性(132.29 U/mg)约为鳃中(69.34 U/mg)的2倍. ②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时间-效应上与SOD活性变化规律相似,但其响应时间具有滞后性. ③鳃中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在受污染第1天总体表现为被抑制,而消化腺中GST活性在第3、12天时被抑制的效果更明显. ④鳃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污染第3天较早被激发,且消化腺中GPx活性最大诱导率和抑制率都出现在低浓度(500 mg/kg)原油污染时. ⑤泥蚶鳃和消化腺的IBR值均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4种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研究显示,4种主要抗氧化酶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ROS)上具有协同作用,GST可作为原油污染短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而IBR可作为综合生物毒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