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930篇
基础理论   213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31.
周继红 《环境工程》2003,21(6):75-76
介绍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直接测定方法。结果表明 :该方法相对误差为 0 8%~ 1 6 % ,加标回收率为 97 2 %~10 8 5 %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9%~ 1 8% ,检出限为 0 0 2mg L。  相似文献   
732.
邓继宝  张春来  徐卫红 《环境科学》2020,41(4):1888-1903
采用28 d室内连续培养实验,以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100、 200和300 mg·kg-1)为镉污染土壤钝化剂,研究了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对不同类型镉污染土壤(1、 5、 10和15 mg·kg-1)中镉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土壤上, 1、 5、 10和15 mg·kg-1镉处理中土壤交换态Cd(EX-Cd)形态分布比例FDC为66.7%~81.8%,为土壤镉主要形态.土壤镉含量大小顺序为EX-Cd>碳酸盐结合态Cd(CAB-Cd)>残渣态Cd(RES-Cd)>铁锰氧化态Cd(FeMn-Cd)>有机结合态Cd(OM-Cd).培养第14d时,土壤EX-Cd FDC达到最低值.培养0~28 d期间,在1、 5、 10和15 mg·kg-1镉处理下,纳米氢氧化镁和普通氢氧化镁处理的土壤EX-Cd FDC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11.4%~67.7%、 7.8%~37.2%、 7.7%~36.4%、 5.0%~28.8%(纳米氢氧化镁)和0.5%~49.5%、 ...  相似文献   
733.
从干剩余污泥中提取蛋白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市松江区某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提取干污泥中的蛋白质,考查了固液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pH对蛋白质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水解液的pH为1.25;水解温度为118℃;固液比为1∶3.5;水解时间为5.5h。在此基础上,从安全性和营养性两方面考虑,对提取液中重金属和氨基酸...  相似文献   
734.
杨婷  何明靖  杨志豪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8,39(12):5487-5493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环境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因素的变化对土壤中常见OPEs单体迁移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OPEs含量越低,其迁移释放量越低;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向上覆水释放的OPEs减少,预示土壤添加有机质后对OPEs的释放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机质对OPEs的吸附起主要作用,但当有机质含量(以干重计)高于30 g·kg~(-1)时,对OPEs释放的抑制作用并未显著增强;在环境温度为27℃时,三类OPEs的平均释放量为1 077. 3 ng·m L~(-1),高于7℃的释放量,说明高温对OPEs的释放起促进作用.微生物对其作用并不明显.氯类的OPEs包括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为最主要的释放单体,主要原因可能是氯类OPE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值)和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值)比烷烃类和芳烃类OPEs低,更易溶于水体,不易被土壤中的有机质吸附,因此氯类OPEs更易从土壤中迁移释放到上覆水中,成为三峡库区上覆水中主要的OPEs单体.  相似文献   
735.
研究了生物质材料米糠及其与氧化钙、过磷酸钙联用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向土壤中加入米糠可增大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重金属Pb的稳定性.米糠投加量每增加2%,土壤pH值增大约0.3.米糠投加量增大,Pb稳定效率也随之增大,6%米糠投加量60 d时,Pb稳定化效率达到38.06%,弱酸提取态降低28.90%.6%米糠+2%氧化钙联用、6%米糠+0.6%过磷酸钙联用均可对土壤中Pb产生较好的钝化效果,60 d时的稳定效果分别为47.36%、44.85%.6%米糠+2%氧化钙对Pb污染土壤有较好的钝化调节作用,可增大土壤pH,从而促进酸可提取态Pb向其他稳定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736.
为了解高浓度富里酸在臭氧体系中的降解特性,采用了高效且反应条件温和的臭氧法处理高浓度富里酸模拟废水,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臭氧降解高浓度富里酸的特性与原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8.0、臭氧投加量(以ρ计)为65.00 mg/L的条件下,反应30 min后色度、富里酸、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82.16%、43.28%、26.73%;臭氧利用率从反应2 min时的72.52%降至30 min时的18.15%,B/C[ρ(BOD5)/ρ(CODCr)]由进水的0.27升至0.61,ρ(HCO3-)由初始的42.2 mg/L增至502.6 mg/L,说明小分子有机物的不断生成和矿化使得模拟废水可生化性大幅提高.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臭氧能使富里酸模拟废水中易降解物质成分增多、富里酸的结构趋于简单.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臭氧能有效降解大分子富里酸类物质,并较快速地使小分子色氨酸被氧化,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富里酸的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37.
微生物利用食品废物合成聚羟基烷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聚羟基烷酸酯(PHAs)的生产成本,以麦芽、豆类、糖果、冰激凌、牛奶、芝麻油和食醋废物为底物,研究了产碱弧菌(Alcaligenes latus)、表皮匍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工艺可行性和产物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通过两段式间歇补料发酵.3类微生物利用麦芽废物合成的聚羟基丁酸酯(PHB)产量最大,分别达细胞内含量的70.1%、16.0%和43.3%.A.latus适应食品废物开始细胞生长和PHAs合成的延迟短,在缺氮阶段合成PHB的产量、产率高.微好氧时,从芝麻油提取出的S.epidermidis可以合成分子量超过1×106的PHB.活性污泥可利用豆类废物合成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酯(PHBV)共聚物,其中羟基戊酸比例(HV%)占21%.多数食品废物适合合成具有不同物化性质的PHAs.PHAs产物的组分及物化性质受微生物种类、底物类型、发酵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8.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的方法。丁基黄原酸在酸性条件下分解成易挥发的二硫化碳,可用顶空-气相色谱分离、质谱定量测定。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该法简便、快捷,在0.01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5.1%~100.6%,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3.1%~6.5%,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L,适用于水中丁基黄原酸的监测。  相似文献   
739.
该文以低温热分解配位前驱体法制备了3种金属离子共掺杂铁酸铋复合物Bi_(0.9)Y_(0.05)Ca_(0.05)Fe_(0.95)M_(0.05)O_3(M=Zn、Mn、Cu、Co、Ni)。采用XRD、SEM、FT-IR、DRS、VSM和EIS等手段对所得产物的物相、形貌、组成、光性质、磁性以及光电响应等性质进行表征。同时以甲基橙MO为光降解模型,研究了所得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主相为纳米级六方R3c晶系的BiFeO_3,同时含少量Bi_(25)FeO_(40)杂质。掺杂离子类型对产物表面形貌、能带结构、磁性、光电性质以及催化性都有明显的影响。Mn~(2+)共掺杂对铁酸铋的能带结构改变最大,Co~(3+)共掺杂使铁酸铋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增强最大,而Zn~(2+)、Ni~(2+)共掺杂使得铁酸铋催化性能提高明显,MO在各自掺杂形成的铁酸铋作用下光照3 h能彻底降解。  相似文献   
740.
离子色谱法测定酸沉降样品中的阳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的阳离子分离柱和抑制柱分析雨水中的阳离子(Na^+、NH4^+、K^+、Mg^2+、Ca^2+)对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