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纳米钯粒子负载在钛板上,制备钛负载纳米钯粒子的NanoPd/Ti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比研究NanoPd/Ti电极与T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分别对氯苯和硝基苯模拟废水电化学催化性能,表明NanoPd/Ti电极循环伏安过程出现新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反应电位明显正移,反应过程峰电流也明显增大.通过降解实验,NanoPd/Ti电极可以在更低电压,更短时间内达到更好CODcr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2.
黏土负载型nZVI具有低成本、易制备、环境相容性好、综合性能优越的特点.本文在归纳nZVI改性策略的基础上,比较了黏土种类对nZVI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理想黏土载体的优选顺序,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铁含量、比表面积、nZVI尺寸等与去除性能之间的关系,对nZVI耦合黏土在修复土壤重金属、卤代有机物、硝酸盐、新型污染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nZVI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负面效应,最后对nZVI耦合黏土修复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44.
钯掺TiO2光催化降解全氟辛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以其分布广泛性、生物蓄积性、生物毒性强而成为全球关注的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钯掺二氧化钛(Pd-Ti O2)催化剂,利用XRD、FESEM、UV-vis 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对PFOA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化学还原的制备方法使Ti O2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且对紫外光的吸收性能增大,但并不引起PFOA光催化效果的改变.而Pd掺杂后大大增强了PFOA的降解效果,反应7 h后溶液中氟离子浓度为6.62 mg·L-1,是Ti O2(P25)的7.3倍.投加俘获剂与通入氮气的实验证明,在PFOA的降解过程中·OH起重要作用,氧气的存在可促进PFOA的降解.采用UPLC-QTOF-MS对产物进行鉴定分析,PFOA的可能降解过程是经h+氧化后发生脱羧基反应,产生的全氟烷烃自由基(·CnF2n+1)被·OH氧化,脱氟生成短链全氟羧酸.Pd能作为电子(e-)捕获剂、加速e-向O2等电子受体的转移,从而缓解e-累积,提高对PFOA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硅藻土(CDt)的吸附能力,采用NaBH_4液相还原二价铁法合成负载纳米铁的硅藻土颗粒(nZVI-CDt),运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nZVI-CDt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不同吸附条件对CDt和nZVI-CDt吸附Cd~(2+)的影响,并结合等温吸附属性、吸附过程控制步骤以及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属性分析探讨了CDt和nZVI-CDt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负载纳米铁后,硅藻土的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分散性更好,表面活性基团向有利于吸附方向发生变化,吸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对于CDt,nZVI-CDt对Cd~(2+)的吸附量提升了3.9倍;nZVI-CDt对Cd~(2+)的吸附较为迅速,20 min左右就可达到吸附平衡;随着投加量的增加,nZVI-CDt对Cd~(2+)的吸附量呈下降趋势,而初始浓度对Cd~(2+)的吸附影响则正好相反;相对于CDt,溶液初始pH值对nZVI-CDt吸附Cd~(2+)的影响明显减弱;nZVI-CDt对Cd~(2+)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影响不大;nZVI-CDt对Cd~(2+)的吸附符合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反应容易进行,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过程控制步骤为发生在微孔内的吸附反应.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CDt和nZVI-CDt对Cd~(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系统的无序性增加.  相似文献   
46.
以模拟废水中的四环素(TC)和TOC(总有机碳)去除率为研究指标,探讨粒子电极的不同体系对降解四环素废水的影响。同时以浸渍法优化制备不同负载型γ-Al_2O_3粒子电极,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性能和降解能耗,考察浸渍法和后浸渍法制备粒子电极的优劣。结果表明:三维电解体系对TC的降解效果达到40.1%,明显优于二维体系的29.1%;不同负载型粒子电极对TC的降解效果依次为Bi>Sn/Sb>Ti>Co>Cu>Fe>Mn,其中γ-Al_2O_3-Bi粒子电极对TC和TOC的去除效果最佳,分别为63.8%、36.3%;γ-Al_2O_3-Bi和γ-Al_2O_3-Sn/Sb粒子电极的能耗分别为85.9,90.7 (kW·h)/kg,远低于二维降解体系(205.5 (kW·h)/kg);浸渍法制得的γ-Al_2O_3-Bi-(Sn/Sb)对TC的电解效率明显优于后浸渍法制得的粒子电极,其中前者为78.9%,高出后者约10百分点。  相似文献   
47.
熊派派  曾未来  徐青 《环境技术》2022,40(1):134-136,146
模拟开关作为对模拟信号进行指定路径传输和控制的单片集成电路,其在整机集成系统的信号采集、过程控制等功能实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统模拟开关在产品的设计及应用过程当中通常都认为负载电流较小,文章运用实际案例,对大电流负载引起模拟开关器件使用异常现象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定位,提出了可有效解决该异常现象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8.
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ZPT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处理吡啶硫酮锌(ZPT)废水的技术,在探讨影响催化氧化效果诸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中和预处理、后接两级催化氧化处理该废水的工艺流程,该流程的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49.
端允  晋卫军 《环境化学》2003,22(3):259-262
1 IntrudctionOxygensensorsareofgreatimportanceinenvironmentalmonitoring (e g.,theamountofoxy gendissolvedinwaterisanindicatorofthequalityofwaterbecauseadecreaseinthisamountusual lyindicatesthepresentoforganicwaste) ,inindustrialprocesscontrol (e g.carefu…  相似文献   
50.
半焦负载Na-Fe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上于常压下研究了煤焦负载Na或Fe催化还原NO的反应,同时研究了Na-Fe复合催化剂的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a或Fe催化剂的催化行为差异较大,低温下Na的催化活性高于相同负载量的Fe,而温度较高时,二者的催化活性顺序与低温时相反。Na的催化活性随负载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而Fe的催化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迅速。在保持相同的负载量下,一定配比的Na-Fe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于其中任何单一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不加其他还原剂的条件下,负载于煤焦上的Na-Fe复合催化剂可有效地催化还原NO,得到了高的还原转化率。复合催化剂高的催化活性预示Na-Fe在制备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半焦还原NO的反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