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113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1026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专利资讯     
正专利名称: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110232035.4公开号:CN102936657A申请日:2011.08.15公开日:2013.02.20申请人: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利用陶瓷电容器回收金属的方法,先将废旧陶瓷电容器破碎成0.01~0.1 mm粒径的颗粒,在上述颗粒中加入碱和水混合均匀,进行焙烧,将焙烧后的物料用热水洗涤,然后进行过滤,滤液回收锡和铅,然后将滤渣用  相似文献   
112.
石灰干化污泥稳定后土壤中Pb、Cd和Zn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翔  宋云  刘永兵 《环境科学》2014,35(5):1946-1954
以人工制备Zn、Pb、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污水处理石灰干化污泥作为稳定剂,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并采用TCLP、SPLP、去离子水浸提和优化的BCR连续提取法对稳定化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石灰干化污泥,TCLP浸出浓度随着干化污泥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干化污泥的质量分数为40%时,稳定化率最大为Zn-99.54%、Pb-99.60%、Cd-99.85%.SPLP和去离子水浸出评价稳定效果时,Pb和Zn在加入质量分数10%和20%的干化污泥时浸出明显降低,但在加入30%和40%时由于在强碱条件Pb和Zn会再溶出,导致稳定效果变差.为了恢复植物生长功能,经过FeSO4和H3PO4调节pH后,石灰干化污泥稳定过的土壤pH有效降低,同时FeSO4和H3PO4有利于促进Pb和Zn的稳定效果.经稳定化后,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交换态降低,限制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该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干化污泥可以再利用,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中,并能改善稳定后土壤适宜植物生长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施磷量(KH2PO4)作用对Cu、Zn在红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李忠武  黄斌  王艳  张艳 《环境科学》2014,35(9):3546-3552
为了比较不同施磷量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土壤柱进行室内淋溶实验,研究常见的磷肥磷酸二氢钾在少量5 mg·kg-1,适量15 mg·kg-1以及过量25 mg·kg-1条件下对Cu、Zn在红壤中的淋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施用磷酸二氢钾降低了土壤渗滤液的pH,不同施磷量对土壤渗滤液pH影响不大,在整个淋滤过程,渗滤液pH呈现上升的趋势.磷酸盐作用下重金属Cu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集中表层土壤中,而Zn逐渐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土壤深层渗滤液中Cu、Zn浓度均比较低,对浅层地下水的危害性不大.淋滤结束后,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土壤中,重金属Cu残渣态的比例为60%左右,重金属Zn残渣态比例为40%左右.高浓度磷酸二氢钾作用下有利于重金属Zn从残渣态及有机结合态向交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14.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工业外排废水中锰、锌离子含量高、环境影响的分析,重点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并结合工厂企业的技术实际,提出来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就各种制氢方式中铝-水反应制氢发展进行了浅析,主要分析了铝-水制氢各方法的优劣、发展过程及发展前景,讨论了铝-水反应制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NUA-DAS生态滤池脱氮效果与反硝化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小型酸中和残渣(neutralized-used acid residue,NUA)和脱水铝污泥(dewatered alum sludge,DAS)联合生态滤池,研究了NUA-DAS生态滤池的脱氮效果和反硝化菌特征.系统运行稳定后,装置总出水中COD、TN、NO_3~--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0%、70%和95%,出水中NO_3~--N的浓度范围只有0.02~0.55 mg·L~(-1).采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系统运行30d和60d各滤料层中含3类基因(nirS、nirK和nosZ)的反硝化菌群落特征,包括丰富度及相似度.结果表明,系统运行30 d和60 d里,nirS、nirK和nosZ基因反硝化菌丰富度均有明显增加,且处在各个滤料层中的反硝化菌丰富度基本相同.NUA和DAS滤料中检测出3类基因丰富度指数大小均为nosZnirKnirS.运行时间对反硝化菌的群落结构影响并不明显,但空间位置有一定影响.反硝化菌在NUA中的适应能力优于DAS,3类基因中nirK基因对滤料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7.
废旧锌锰电池生物淋滤-水热法制备纳米锰锌铁氧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志睿  李彤  苏沉  韩爽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9):3356-3363
以氧化硫硫杆菌(A.thiooxidans)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ferrooxidans)为混合淋滤菌株对废旧锌锰电池进行了生物浸提,并以获取的淋滤液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系列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Mn_(1-x)Zn_xFe_2O_4,x=0.2~0.8);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手段对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磁学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固液比(质量体积比,5 g/100 mL,以下均表述为"5%固液比")下,经过5 d的外源酸调控生物浸提,分别获得了84.5%、63.2%的Zn、Mn浸出效率;当Zn∶Mn∶Fe=0.4∶0.6∶2.0(物质的量比,即x=0.4)时,制备的纳米级Mn_(0.6)Zn_(0.4)Fe_2O_4性能最优,属纯相的立方尖晶石结构,颗粒分布均匀,饱和磁化强度(M_s)、剩余磁化强度(M_r)和矫顽力(H_c)分别为68.9 emu·g~(-1)、4.7 emu·g~(-1)和53.6 Oe,具有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磁性材料.  相似文献   
118.
为探讨竹柳在重金属复合污染(镉、锌)土壤中生长的生理变化及重金属在植株内的转移情况,以竹柳(Salix sp.)三号及竹柳五号为试验材料,以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对竹柳生理指标、重金属吸收与积累量、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柳各器官重金属含量和转移情况不同,其中,叶片中Cd、Zn含量最高,分别达61.4和1940 mg·kg~(-1);竹柳三号对Zn的转运能力大于竹柳五号,而竹柳五号的净光合速率更高;生长100 d后,重金属在竹柳叶片中的积累量和转移系数均高于其他部位,竹柳吸收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可通过集中处理叶片达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9.
Ag3PO4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存在易光腐蚀和使用后回收难的的问题.本研究以废电池获得的磁性MnZnFe2O4作为载体,通过蛋清辅助水热原位沉积构建了Z型MnZnFe2O4@Ag3PO4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价带能谱、磁滞回线等测试手段,对不同Ag3PO4含量(10%~30%)异质结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及磁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制备材料对模型污染物四环素(TC)光催化降解的活性.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ISI-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探讨了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ZnFe2O4的介入拓宽了异质结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比表面积,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和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优化的MnZnFe2O4<...  相似文献   
120.
利用甲醇废催化剂生产锌铜复合微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学文 《化工环保》1990,10(2):99-102
本文介绍资江氮肥厂利用甲醇生产中排出的废催化剂来生产锌铜复合微肥的工艺技术和微肥施于农田后的效果,并指出了微肥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