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3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安全科学   516篇
废物处理   944篇
环保管理   916篇
综合类   7318篇
基础理论   488篇
污染及防治   2143篇
评价与监测   45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522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562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聚丙烯酸(PAA)和壳聚糖(CTS)作为络合剂,耦合孔径200 nm的陶瓷膜处理模拟低浓度含铜废水,采用ICP-MS、TOC、SEM表征与Darcy膜污染模型对处理效果和膜污染情况进行表征;对比研究不同络合剂对Cu~(2+)截留效果与资源化回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对应的膜污染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通过影响聚合物络合活性位点对Cu~(2+)截留率起决定性作用;在pH=6、P/M≥5或C/M=10的优化条件下,Cu~(2+)截留率接近100%;PAA相对于CTS对Cu~(2+)的络合效率更高,而CTS具备更好的抗杂质离子干扰能力;酸解、循环回用的PAA与CTS对Cu~(2+)截留率稳定在99%以上。膜污染阻力分布计算和SEM、EDX微观表征表明,滤饼污染为膜污染主要形式,CTS更易造成不可逆的膜孔堵塞污染。  相似文献   
952.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洗涤废水COD高、毒性强、表面活性剂多导致难处理难降解的问题,以青岛市某化工厂生产车间的设备清洗废水为对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处理规模为2.0 m~3·d~(-1)的SMADBBR组合工艺系统用于处理该洗涤废水。经过4个月的现场调试运行,研究了SMAD-BBR组合工艺对洗涤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MAD-BBR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该化工厂的清洗废水,其中COD去除率为99.1%、NH_3-N去除率为95.6%、TP去除率为82.5%;在稳定运行期间水质波动较大时,出水仍能稳定达标,表明组合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通过增加BBR曝气区中的MLSS,从而提高了生物量,使洗涤废水在曝气处理时泡沫严重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经计算,SMAD-BBR组合工艺处理洗涤废水,每年可为该化工厂节约140×10~4元。通过分析可知,SMAD-BBR组合工艺在处理洗涤废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3.
臭氧催化氧化-BAF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组分复杂、毒性强、难生物降解的特点,以Ce负载天然沸石作为催化剂(Ce/NZ),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抗生素制药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Ce/NZ催化剂可显著改善臭氧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在臭氧进气浓度为50 mg·L~(-1)、臭氧进气量为600 mL·min~(-1)、催化剂用量为1 g·L~(-1)、臭氧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预处理对抗生素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43%,平均COD由220 mg·L~(-1)降至125 mg·L~(-1),BOD_5/COD由0.12升至0.28,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臭氧预处理单元出水采用BAF进行生化处理,在进水平均COD为125 mg·L~(-1)、平均NH_4~+-N为12 mg·L~(-1)、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气水比为4∶1的条件下,COD和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和64%。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平均COD和NH_4~+-N分别为46 mg·L~(-1)和4.1 mg·L~(-1),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相较于单独BAF工艺,组合工艺出水COD和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6%和15%,出水水质明显优于单独BAF工艺出水。  相似文献   
954.
针对煤制乙二醇废水含高浓度硝酸盐氮的特点,设计了缺氧膨胀床(AEB)反应器预处理装置,并进行了工业化启动和调试运行,考察了其在反硝化连续流运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及工艺参数变化。结果表明,AEB反应器启动后,填料层生物膜挂膜快速且生长稳定。反应器在工业化调试阶段运行稳定,COD和TN的去除率和去除负荷较为稳定。在受到来水冲击后,AEB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出水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该技术的系统操控参数范围较广,易于工业化操控运行,在煤制乙二醇废水和其他含高浓度硝酸盐氮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5.
三维电极电Fenton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氧化法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探究了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以钌铱镀层钛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粉末活性炭为颗粒电极,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 g/L、电流密度为0.5 mA/mm2、极板间距为3 cm、pH为2.0、硫酸亚铁投加量为0.50 g/L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反应2 h后COD、TOC、氨氮、色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2.80%、41.15%、42.48%和95.00%;粉末活性炭作为颗粒电极可使染料废水COD去除率提高18个百分点;重复使用10次的处理效果与第2次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56.
采用脱硫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原位交联使海藻酸钠形成水凝胶,再将该水凝胶在800℃的条件下制备为海藻酸钠基多孔碳气凝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气凝胶进行了表征分析,并考察了该气凝胶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碳气凝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52.37 m2/g。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大,碳气凝胶对四环素的吸附量逐渐降低。碳气凝胶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825 7),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112 mg/g,等温吸附过程对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比对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利用处理脱硫废水的凝胶废弃物制备的海藻酸钠基多孔碳气凝胶在去除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现了脱硫废水凝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57.
针对铬盐废水蒸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腐蚀问题,采用失重法、pH值检测、扫描电镜(SEM、EDS)和XRD等手段,模拟研究了温度、Cr3+质量浓度对20#碳钢腐蚀速率、腐蚀产物的影响,并从废水pH值和形貌分析角度探索腐蚀速率发生突变的原因.研究表明:废水Cr3+质量浓度在150~180 mg/L范围,碳钢腐蚀速率发生突增,废...  相似文献   
958.
化学混凝法去除稠油废水中的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油田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混凝除硅方法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锌复合混凝剂的混凝、软化及镁剂除硅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除硅效果。确定了最佳除硅配方:NaOH的加入量为500~600mg/L,除硅剂MgCl2.6H2O的加入量为700~800mg/L,锌复合混凝剂加入量为100~150mg/L,处理后废水中SiO2的质量浓度小于50mg/L,达到热采锅炉的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959.
马永梅  胡涛 《化工环保》2007,27(5):452-455
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氯化缩水甘油三甲基铵(GTA)作阳离子化试剂、水-乙醇混合液作分散剂、NaOH作碱催化剂,制备了经济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简称经济型阳离子淀粉)。实验结果表明:在淀粉加入量110g、GTA加入量30g、NaOH加入量1.6g、分散剂中m(水):m(乙醇)=1:1、m(分散剂):m(淀粉)=0.50: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h的条件下,可制得取代度(DS)为0.31的经济型阳离子淀粉;用该经济型阳离子淀粉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处理印染废水,当经济型阳离子淀粉加入量为140mg/L、PAM加入量为4mg/L、废水pH为8时,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2%和82%。该方法絮凝效果好,药剂费用低,产生的污泥少。  相似文献   
960.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研究发展历史,总结MBR在污水回用和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讨论了阻碍MBR推广应用的因素,展望了MBR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