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2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81篇 |
综合类 | 278篇 |
基础理论 | 22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33篇 |
灾害及防治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水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创新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完善水资源管理,引进了国际水资源领域较先进的水足迹分析法,系统地介绍了水足迹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足迹。结果表明,大部分国家水足迹过高、水资源压力过大,虚拟水贸易增加、水进口依赖明显。最后分析了产生高水足迹的原因,提出了降低水足迹的措施,并对该方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3.
再生回用水灌溉对作物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考查了不同水质(三级处理水、二级处理水、污水、清水作对照)灌溉对农作物(黄瓜、白菜和玉米)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灌溉后农作物的可食用部分中的氯离子、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残留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三级水和二级水浇灌对作物品质无显著影响,污水浇灌可使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升高,如以蛋白质为例,4种水浇灌时3种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范围分别为:黄瓜0.736?2~0.812?5 mg/kg;白菜0.134?8~0.164?5 mg/kg;玉米10.28~10.84 mg/kg.污水浇灌会产生较高的硝酸盐积累,其中污水浇灌的白菜中硝酸盐含量高达554.4 mg/kg,已达到污染水平.三级水和二级水灌溉对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而污水浇灌会使作物中重金属发生明显的积累,因此污水不适于作灌溉水源.短期灌溉内土壤的钠吸附比(SAR)在3.5~4.5之间,表明土壤未发生明显碱化,重金属也未发生显著积累. 相似文献
184.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8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5.
186.
187.
188.
为研究矿井防尘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综合考虑管网运行的影响因素,选取13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依据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范各庄矿为应用对象,量化各指标,构造指标测度函数;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到管网评价等级为Ⅱ级,说明其安全可靠性好。以5个典型煤矿为样本,运用该评价模型,分别得出各矿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等级,并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9.
揭示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黄河流域9省份以及上中下游的工业水资源效率及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通过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黄河流域整体工业水资源效率高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皆呈上游<中游<下游的空间递增分布格局,各省份差异显著.(2)两系统处于高级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由中等协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各省份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处阶段不同,且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类型多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3)局部莫兰指数显示,高-高集聚区的具体构成最稳定,始终为山东省、河南省和山西省,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各区域应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通过科技赋能与环境规制提高工业水资源效率和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发挥高耦合协调度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以区域互联互通互补促进要素... 相似文献
190.
喷雾降尘是工业粉尘治理的常规技术手段,传统喷雾降尘技术存在降尘效率低、耗水量大及无法实现远距离降尘等缺陷。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组合式喷雾降尘装置,并基于自行设计的气水喷雾试验平台,对该新型装置气流场分布规律、雾化粒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式喷雾降尘装置能够将喷雾吹送至较远的降尘区域,实现远距离降尘,且装置尾部可抽吸周围含尘气体,与雾滴一并喷出,达到二次降尘效果;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组合式喷雾降尘装置的喷雾速度呈幂函数形式增大,随着与喷口处距离的增加,装置喷雾速度自出口沿下游呈指数函数形式衰减;负压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装置尾部产生的吸气量随供气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大;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装置的射程不断增大,增大供水压力对装置射程的提升较小;雾滴粒径随着供气压力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沿轴线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雾滴粒径呈相同的变化规律;当供气压力一定时,装置的雾滴粒径随供水压力的增加而减小。综合考虑,组合式喷雾降尘装置在现场应用时,供气压力和供水压力分别为0.4 MPa和2.0 MPa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