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3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159篇 |
基础理论 | 20篇 |
污染及防治 | 2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17篇 |
灾害及防治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电石铁合金以及焦炭行业因其高能耗、高污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晋陕蒙宁四省交界区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了严重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被称为“黑三角”。国家环保总局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各种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专门发布了《晋陕蒙宁有关地方电石铁合金焦炭行业清理整顿要求》,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控制污染气体排放量的目的,以推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2.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长安站2021年4月~2022年3月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秦岭北麓城郊过渡带近地面大气CO2、H2O浓度、蒸发量以及湍流通量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气象要素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时段内CO2小时浓度年均值为(404.4±27.9)×10-6,与瓦里关大气背景观测站和全球背景观测站CO2年均值浓度水平相当,水汽小时浓度年均值为9.44g/m3,年总蒸发量为1321.5mm;CO2、水汽浓度和蒸发量均存在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CO2和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全年白天均表现为较强的碳吸收,观测时段内CO2总吸收量约为-3047g/m2;夜间表现为碳排放,观测时段内总排放量约为2631g/m2;气温、土壤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均会对区域内CO2 相似文献
43.
44.
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保护进展与秦岭国家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山脉在其走向上往往是生物扩散和分布的天然廊道。然而,由于人类干扰引起的生境碎片化,山地廊道的连通性已大为降低。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意识到当前或过去的自然保护措施往往规模太小,无法维持许多物种的长期生存及其所依赖的生态过程。因而,山地廊道的连通性保护日益受到关注,大尺度生态廊道被认为是长远意义上保护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的最优策略。综述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国外大尺度生态廊道建设实践的经验,并从连通性保护的角度对秦岭国家公园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强调大尺度的连通性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对于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中央水塔”,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基于InVEST模型评估2000—2018年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探究不同因素对秦岭地区产水服务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均产水量为235.16 mm,19年间产水量呈现微弱下降趋势,产水量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南部向北减少的特点。秦岭地区产水量波动程度和变化趋势都较弱,产水服务整体比较稳定。各因素对产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降水主导的范围最大(33.18%),且集中分布于产水量较多的秦岭南侧。其次为NPP(17.90%)和实际蒸散量(16.71%),两者在中北部地区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基于2008—2012年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等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表征水源区污染源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2年水源区污废水和NH_3-N年排放总量呈显著上升趋势,COD、As、Pb、Cd、Cr和Hg年排放总量呈抛物线型变化,总体上COD、Pb、Cd年排放总量增加,As、Cr和Hg年排放总量降低。水源区污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差异明显,污废水、COD和NH_3-N排放涉及流域所有区县,其排放量从干流到流域边缘呈现较明显的梯度变化,即位于流域中心或地级市行政中心的区县排放量明显高于位于流域边缘的区县;As、Pb、Cd、Cr和Hg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勉县等8个区县。 相似文献
47.
旅游流"井喷现象"是特殊时段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特殊现象之一,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科学管理参照.选取关中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西安、宝鸡、华山三地作为案例,建立"黄金周"客流周内波动指数R,周内分布偏度指数G,并使用相关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特殊时段内旅游流"井喷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假日制度时间约束下,旅游流呈现"井喷现象"显著,一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资源属性、周边地区旅游资源配置和区位交通状况共同影响着游客的空间选择行为,从而影响区域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8.
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衣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防御旱灾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干旱给陕西省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威协和损失,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49.
50.
基于2008—2012年陕西省境内汉江、丹江干流14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秩相关系数法等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丹江(陕西段)断面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水质总体为优;水质综合污染状况呈下降趋势,其中汉江下降趋势显著;水质综合污染状况空间差异和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城区段污染大于郊区,各行政区段河流下游污染大于上游。流域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和营养盐因子影响,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工业源占比不大且排放行业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