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流变特性对污泥处理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泵送运输、热交换器及污泥脱水等的设计。系统研究了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解过程中COD增溶与热历时呈对数关系。热水解48h后污泥的流变曲线均符合Power law模型,流动性显著增强。低剪切速率范围内热水解污泥的黏度较原污泥有所降低,但在高剪切速率范围内黏度却略有增加。热水解后污泥极限黏度的增大与s 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释放呈线性关系,表明污泥流变有望成为评价热水解效率的新工具。热处理造成的污泥极限黏度、流变指数(n)的增大及稠度系数(k)的降低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当热水解温度为80℃时,n值增大、k值降低与热历时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22.
高黏度压裂废液絮凝处理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压裂废液的高黏度导致其流动性差,投加的PAC、PAM等常规处理剂在废液中很难扩散,传质作用慢,造成絮凝沉淀时间长,絮体虚浮、泥量体积比大,处理效果差。投加膨润土可改善高黏度压裂废液絮凝处理效果,缩短沉降时间。实验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膨润土加量8001 000 mg/L,PAC加量2001 000 mg/L,PAC加量200300 mg/L.,投加膨润土后搅拌1300 mg/L.,投加膨润土后搅拌12 min;混凝处理后悬浮固体去除率97.5%,石油类去除率88.6%,污泥体积减少50%以上,沉降时间缩短90%。  相似文献   
23.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和PAFC(聚合氯化铝铁)作为絮凝剂,探讨不同絮凝剂及其投量对于内循环连续砂滤器处理效果和滤料板结潜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FC投量由5mg/L升至30mg/L时,COD和SS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为试验水质下的最佳投量,在该投量下,PAC对SS和COD去除率为分别为49.7%和12.9%;PAFC对SS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0.6%和13.8%.内循环连续砂滤器主要去除的是相对分子量在3k以上的溶解性有机物,但对相对分子量1k以下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总DOC去除率低于5%,需进一步深度处理以满足最新的排放标准.PAFC混合液比PAC混合液黏度低,有利于缓解滤料板结.总体来看,更适合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混凝剂为PAFC,最佳投量为10-15mg/L,可保障对SS高效去除同时并使内循环连续砂滤器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4.
为了进一步了解疏松砂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的出砂机理,基于PFC3D平台构建离散元模型用于分析疏松砂岩储层出砂风险,探究生产压差等因素对地层出砂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生产压差下地层流体流速较快,流体对砂粒的拖曳力较大,出砂较严重,生产压差为4.5 MPa时出砂量比3.0,1.5 MPa分别高34.86%和75.45%;地层流体黏度的升高会降低其对砂粒的拖曳,一定程度上减弱出砂程度,流体黏度在1 000 mPa·s时出砂量比100,10 mPa·s下分别低42.50%和54.27%;较大地应力差异条件下砂粒间相互作用较强,砂粒更易脱离岩石骨架而出砂,地应力差异系数为1.75时出砂量是1.25时的2.51倍;另外,内聚力较低的储层砂粒间黏聚力较低,相同生产条件下更易出砂。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疏松砂岩储层出砂及定制防砂方案。  相似文献   
25.
针对麦草浆黑液蒸发难的问题,采用补加烧碱消除硅干扰从而降低黏度的方法改善其蒸发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补加烧碱能降低黑液黏度60%左右,可基本上消除硅干扰。  相似文献   
26.
双螺杆泵输送高黏度稠油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螺杆泵在运输高黏度稠油时的优势,通过计算分析了不同黏度的稠油对离心泵、双螺杆泵效率的影响,并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了黏度对双螺杆泵流量、轴功率、效率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7.
采用O3氧化法和O3-H2O2氧化法去除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O3质量浓度、n(H2O2)∶n(O3)和溶液pH对PAM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O3质量浓度22.6 mg/L、溶液pH 8.5,O3-H2O2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O3质量浓度22.6 mg/L、n(H2O2)∶n(O3)=0.1、溶液pH 8.5;在最佳操作条件下,O3氧化和O3-H2O2氧化均可有效降低PAM溶液的黏度和PAM质量浓度,但对COD的去除效果不佳,黏度可降至和蒸馏水相近,PAM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而COD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5%和28%;O3-H2O2氧化后的PAM比O3氧化后的PAM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两种氧化预处理方法均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28.
以剪切乳化机为主体,设计、加工了一套采油污水室内再现配置装置,探讨了含油量、剪切强度(与流量同比变化,下同)等不同配置条件下的再现采油污水粒度分布、乳化度、Zeta电位和粘度等性能参数以及乳化机前后的压力损失.结果表明,该采油污水再现配置装置,能满足不同性质采油污水的配置要求,剪切乳化机的压力损失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大而明显升高,而随含油量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状态.较大的剪切强度创造了湍流流体条件,强化了分散相颗粒之间的碰撞聚结行为,因而再现采油污水的乳化度随剪切强度增大而降低,这种降低的程度又受含油量的影响:低含油量时剪切强度的影响明显,高含油量时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平缓.鉴于高含油量时趋于形成大粒径油珠,再现采油污水的乳化度随含油量增大而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的程度同时受剪切强度的影响:低剪切强度时含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高剪切强度时的剪切条件削弱了含油量的影响.Zeta电位随着剪切强度增大而不断增大,使得分散相颗粒带电绝对值降低,乳化体系有脱稳的趋势,导致颗粒间的碰撞聚结机会变大,与乳化度降低的趋势相吻合.剪切强度和含油量对再现采油污水粘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9.
可重复利用压裂液技术,可节约用水及化学添加剂,减少废液的排放量和处理费用。通过"吉林油田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研究与实验"项目的开展,研究可重复利用的压裂返排液技术,利用常规羟丙基瓜胶作为增稠剂,使用可逆交联的交联剂以及专用温度稳定剂实现从冻胶→破胶→冻胶→破胶态的可逆转化。返排液回收再利用,实现压裂液重复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聚合物质量浓度、分子量及原油族组分对模拟含油污水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采油污水的稳定性不但与聚合物含量、分子量有关,还与原油中沥青质、胶质的含量有关;随着含油污水中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逐渐下降,Zeta电位绝对值和油水界面剪切黏度逐渐上升;APAM分子量越小,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的程度越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加,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均逐渐降低;当剪切速率小于0.30 s-1时,4种原油族组分对污水稳定性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随沥青质、胶质含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明显降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