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76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985篇
基础理论   332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CC14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模型,以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OD532mm值(MDA-OD532mm)作为测定自由基反应的间接指标,研究了Hg^2+、Mn^2+、Ni^2+、Cr^3+、SeO3^2-等离子和Ss2O3水溶液在CC14引发自由基反应体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n^2+能显著抑制自由基的生成,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gT^2+对自由基产生有明显促进  相似文献   
372.
利用硫铁矿烧渣和硫酸铵废液制备铵铁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氨法制铁黄所产生的硫酸铵废液净化后,加入硫铁矿烧渣制备得到的硫酸亚铁得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混合溶液,其硫酸亚铁和硫酸铵Ё浓度分别为0.346和0.173 mol·L-1.按照硫酸亚铁与亚铁氰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15:1,将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混合溶液加入浓度为0.200 mol·L-1的亚铁氰化钠溶液中,80℃下反应10 min得到白浆.将所得白浆在100℃下热煮1 h,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硫酸溶液酸煮2 h,降温至70℃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氯酸钠溶液氧化3 h得到铁蓝.将铁蓝过滤、洗涤、干燥、研磨得到铵铁蓝粉末.实验所得铵铁蓝质量优于国家标准GB 1860-88及HG/T 3001-1999行业标准.SEM实验表明,铵铁蓝颗粒大小均匀、粒径约为20 nm;XRD实验表明,铵铁蓝具有与Fe4[Fe(CN)6]3相同的立方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73.
本文通过多次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的数据分析,对流入太湖污水中三态氮水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模型的计算数值与现场实测数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4.
黎强  陈红梅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4):73-74,78
OCMA-220型油分仪应用非散红外光谱法测定水样中油的含量,测定结果较稳定,准确度较高,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实际操作中,水样中悬浮料粒子较多且萃取层与CCL4层为乳化状态时,必须经滤纸过滤和无水Na2SO4脱水处理,才能进行测定。但经滤纸过滤和无水Na2SO4脱水处理后,空白值分别在5ppm和16ppm以上,如果样品油含量较低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将导致分析结果准确度降低。  相似文献   
375.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2 ,4 二氯酚 (简称 2 ,4 DCP)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4 氯酚 (简称 4 MCP)存在对 2 ,4 DCP降解的影响 ,并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 4 MCP长期存在下 ,强化系统中 2 ,4 DCP和 4 MCP降解速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第 1次半连续流实验中 ,4 MCP浓度为 5、10、2 0及 30mg L时 ,都会对强化系统中 2 ,4 DCP的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且抑制作用随着 4 MC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随着半连续流实验次数的增加 ,4 MCP对 2 ,4 DCP降解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共基质时 2 ,4 DCP的降解速率反而比其单基质半连续流运行时快 .4 MCP与 2 ,4 DCP共基质存在时 ,2 ,4 DCP优先被微生物利用 ,此后 4 MCP才被降解 ,表现出两阶段降解的现象 .  相似文献   
376.
土壤中麦草灵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浩英  苏兵 《环境化学》1997,16(5):470-472
土壤中麦草灵用酸性乙醇提取,采用固相萃取技术用Sep-Pak C18柱净化浓缩,以反相离子抑制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土壤中的检出下限为0.04mg·kg^-1回收率范围在83.8-85.8%之间。  相似文献   
377.
用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单甲脒,单甲脒盐酸盐、灭幼脲和涕灭威等农药在不同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分别获得了这几种化合物的Rf值,它们分别为0.14、0.17,0.08,0.76,研究表明,单脒,单甲脒盐酸盐和灭幼脲不会污染地下水,而涕灭威则会对地下水污染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378.
1990年4—11月,在湖南祁阳中国农科院红壤实验站布置田间试验,比较含SO_4~(2-)和Cl~ -类肥料对作物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SO_4~(2-)促进早稻和晚稻营养生长,但水稻收获时的稻谷产量以Cl~-肥料处理区较高。两种阴离子对水稻养分吸收无显著差异,但SO_4~(2-)对早稻体内的磷素转化不利,可能是稻谷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9.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接种源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理化性状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对其脱氮行为以及不同C/N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比耗氧速率、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比降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较高(480 mg/L)、温度30℃左右的条件下,稳定运行15 d,氨氮的去除率维持在85%左右;进水氨氮的浓度越高,随着微生物对环境的逐渐适应,硝化菌的活性也逐步增加;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好氧颗粒污泥对氨氮的比降解速率也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80.
A three-dimensional Eulerian hemispheric air pollution model, the Danish Eulerian Hemispheric Model (DEHM), is in development at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NERI). Th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tudy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present version of the model includes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ulphur dioxide (SO2) and particulate sulphate (SC42−. The chemistry in the model is described by a simple linear oxidation of SO2 to SO42−, and the wet deposition of SO2 and SO4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hich is calculated from the contents of liquid cloud water (see Christensen, Air Pollution Modelling and its Applicatioons, Vol. X, pp. 119–127, Vol. XI, pp. 249–256, Plenum press, New York; 1995, Ph.D. thesi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Denmark). Th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air pollution in the Arctic. Results from yr simulation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s presented: the model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comparisons, to measurements not only from the Arctic region but also from Europe and Canada. Some examples of episodes in the Arctic including analysis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episodes are presented. Finally, the model has been used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o the Arctic sulphu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