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8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2319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209篇
环保管理   431篇
综合类   3713篇
基础理论   641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08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37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00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平原丘陵过渡带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分析景观过渡带中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环境影响,将环境因子纳入空间自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并以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作对照.结果表明:土壤性质指标中,容重及有效铁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地形及区位因子中,纬度、高程、坡度、粗糙度等稳定性因素与土壤有机碳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的局部集聚性多发生在核心景观过渡带;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估计值的空间自相关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残差的空间模式显著减弱;能够灵活调整权函数与带宽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模型评价方面,GWR-1和GWR-2的残差平方和较OLS分别降低了20.717%和8.799%; SLM、SEM、GWR-1、GWR-2的AIC值较OLS分别减小了5.108、5.391、19.887和11.751.除本身存在的空间自相关外,模型中土壤性质指标及环境因子能大幅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异质性.本研究引入辅助变量,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了平原丘陵过渡带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可为生态恢复、环境变化指示及研究区典型柑橘区的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2.
以稻秆为固体碳源处理分散养猪冲洗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散养猪废水经厌氧和人工湿地处理后存在C/N低的问题,以廉价的稻秆作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研究反应器启动阶段运行性能、水力负荷的影响以及污染物沿程去除特性.结果表明NO3--N主要在反应器上部稻秆填充层被去除,去除率超过95%,且无明显NO2--N积累,反硝化速率为0.052mg/(g·h).稻秆本身会浸出释放有机物和氮(主要为NH4+-N),导致运行前期出水COD和NH4+-N高于进水,但仍远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排放限值,40d后COD逐步降至40mg/L左右.COD和NO3--N可在反应器下部的砖渣填充层被进一步去除.  相似文献   
413.
溶解无机碳昼夜动态变化对河流水体碳通量的估算有重要影响。本文选择由地下水补给且富含水生植物的典型河流,开展高分辨率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和高频率水样取样工作,分析了水化学的昼夜动态变化特征,钙与无机碳昼夜循环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控制机理,估算了钙与无机碳昼夜通量。结果表明,白天pH、SIC上升,产生钙沉降和水体无机碳(主要为HCO-3)含量的下降,夜间得到地下水的补给,Ca2+和HCO-3浓度回升。监测期间,官村地下河出口地表河流钙与溶解有机碳的流失或沉降量分别为69.04kg/d和168.68kg/d,即51.14g/(m·d)和124.95g/(m·d),分别占输入量的6.2%和4.7%。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钙化作用控制,沿流程发生无机碳向有机碳转化,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碳汇。  相似文献   
414.
通过对南海水域多个区域不同深度的海水分别以H2、Na2S2O3、Na NO2为电子供体经过一定时间的驯化培养后,测定其中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并统计南海水域不同深度非光合微生物在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固碳潜力的差异性,最后结合不同深度海水的主要固碳基因丰度差异,分析南海水域不同深度海洋非光合微生物在不同电子供体条件下固碳潜能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以Na NO2为电子供体时,海洋非光合微生物固碳能力普遍较低,各深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以H2为电子供体时,表层海水中的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显著高于深层海水中的;而以Na2S2O3为电子供体时,深层海水中的非光合微生物的固碳潜力显著高于表层海水中的.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固碳基因cbb L在表层海水中的丰度高于深层海水,而cbb M基因在深层海水中的丰度高于表层海水.硫细菌大多以拥有cbb M基因为主,而氢细菌大多以拥有cbb L基因为主.因此不同海洋深度非光合微生物对不同电子供体响应的差异性可能和优势菌群结构的差异有关.海洋表层和深层溶解氧、无机碳含量的差异是导致菌群结构差异,乃至固碳潜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15.
组合灰色预测模型应用于山东省碳排放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殷秀清  董会忠 《环境工程》2015,33(2):147-152
根据山东省2000—2012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得到碳排放量,基于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和SCGM(1,1)c模型建立组合灰色预测模型,运用预测有效度方法确定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系数。选用2000—2009年三大碳排放行业的实际值作为原始数据,利用各预测模型预测2010—2012年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组合灰色预测模型比单一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利用组合模型预测山东省2013—2017年各行业碳排放量,为相关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理论及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16.
随着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理论的内涵与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与主要技术对策、绿色农业视野三个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来综合分析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417.
活性炭纤维电吸附法去除饮用水氟离子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人摄入的氟过量,人体将受到较大危害。除氟的方法有很多,电吸附方法是将传统的吸附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使得电吸附方法与传统的去离子方法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无二次污染,能量利用率高,操作简单,是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清洁型技术。用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对蒸馏水配制成的含氟水去除率显著,为了达到氟离子去除效果,要调节温度、电极电势以及原液浓度,注意电极与吸附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418.
运用IPCC参考方法、Tapio脱钩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浙江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多数年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弱脱钩"状态;经济增长、外贸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正向驱动,能源效率和城市化对碳排放负向驱动;经济增长、外贸、城市化和人口增长是引起碳排放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能源效率与碳排放互为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419.
An activation process for developing the surface and porous structure of palygorskite/carbon(PG/C) nanocomposite using ZnC l2 as activating agent was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activated PG/C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analysis(BET) techniques. The effects of activation conditions were examined,including ac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impregnation ratio. 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impregnation ratio, the collapse of the palygorskite crystal structure was found to accelerate and the carbon coated on the surface underwent further carbonization. XRD and SEM data confirmed that the palygorskite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and the carbon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during activation. The pres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 of C_C and C–H vibrations in the FTIR spectra suggested the occurrence of aromatization. The BET surface area improved by more than 11-fold(1201 m2/g for activated PG/C vs. 106 m2/g for PG/C) after activation, and the material appeared to be mainly microporou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ylene blue onto the activated PG/C reached 351 mg/g. The activated PG/C demonstrated better compressive strength than activated carbon without palygorskite clay.  相似文献   
420.
汪祺  韩佳芮  魏博凡  周磊  张亚  杨曦 《环境科学》2015,36(8):2906-2910
选取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3种碳纳米管(CNTs,单壁碳纳米管SCNT、羟基衍生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OH和羧基衍生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COOH)对有机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照下降解的影响;并且研究了CNTs与天然水体中光活性物质三价铁离子(Fe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CNTs能够通过竞争吸收光子,即光屏蔽作用抑制SAL光解;同时又能通过光致激发产生单线态氧(1O2)促进光解反应,两种作用机制同时存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抑制作用占主导地位.此外,CNTs还能通过静电吸附作用使水体中的光活性物质Fe3+失活,从而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水体中的光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