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25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纳米铝粉对烟火药剂热安全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铝粉纳米化后对烟火药剂性能的影响,本文将普通铝粉和纳米铝粉分别与氯酸钾、硫粉按照零氧平衡的同一配比(17%AL+63%KClO3+20%S)配成的烟火药剂进行ARC热分析对比试验发现,含纳米铝粉的烟火药剂热分解的初始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到达最大温升速率所需的时间延长,反应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降低。这说明纳米铝粉的加入在加速其反应进程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其反应的激烈程度和危险性,即铝粉纳米化后可以有效的改善烟火药剂的性能,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82.
Hexavalent chromium-tolerant (1500?mg/L) bacterium MW1 was isolated from harbour water of Paradip Port and evaluated for Cr(VI) reduction potential. The isolate was identified as Exiguobacterium indicum by biochemical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methods. Salt tolerance of the bacterium was evaluated in a wide range of NaCl concentrations (0.5–13%, w/v). The Cr(VI) reduction of the strain was evaluated and optimised with varied Cr(VI) concentrations (100–1000?mg/L), pH (5.0–9.0), temperature (30–40°C) and shaking velocity (100–150?rpm) in two different minimal media (M9 and Acetate). Under optimised conditions, after 192?h of incubation nearly 92%, 50% and 46% reduction in the M9 minimal medium and 91%, 47% and 40% reduction in the acetate minimal medium were observed for 100, 500 and 1000?mg/L of Cr(VI), respectively. The exponential rate equation for Cr(VI) reduction yielded higher rate constant value, that is, 1.27?×?10?2?h?1 (M9) and 1.17?×?10?2?h?1 (Acetate) in case of 100?mg/L and became lower for 500 and 1000?mg/L Cr(VI) concentrations. Further, the associ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with reduced product was ascerta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UV–Vis–DRS an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es. The abov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higher reducing ability of the marine bacterium E. indicum MW1 will be suitable for Cr(VI) reduction from saline effluents.  相似文献   
83.
电器防雷滤波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雷电多发地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器经常会被雷电击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本文就产品设计中我们常采用的一种既防雷又解决滤波的防雷滤波技术讨论,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4.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PM2.5中12种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对不同消解体系进行了讨论,确定采用HNO3+H2O2消解体系。方法检出限在0.01~6.4 ng/m3之间,精密度为0.5%~8.9%,加标回收率在69.2%~92.6%之间。应用该方法测定了衡山PM2.5中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讨论了痕量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对各元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富集因子法对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以硫酸钛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TiO2晶体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条件下,用溴酚蓝、甲基绿、甲基蓝、孔雀石绿、甲基紫和碱性品红等6种典型三苯甲烷类化合物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以自制的掺Fe3+TiO2晶体粉末对它们的催化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掺Fe3+TiO2晶体属于锐钛矿型。6种化合物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可用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描述,其表观反应速度常数(k)的大小顺序为:溴酚蓝〈甲基绿〈甲基蓝〈孔雀石绿〈甲基紫〈碱性品红,大小变化次序与其半衰期t1/2成反比,并从分子结构上对它们的降解规律进行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86.
松树锯末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改性松树锯末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锯末投加量为1 g/L时,改性前后的锯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29.9 mg/g和60.6 mg/g。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7.
Fe3O4纳米磁性微粒对全氟辛烷磺酸盐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Fe3O4纳米磁性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3O4纳米磁性颗粒的粒径、形貌和磁性进行表征并研究Fe3O4纳米磁性微粒对全氟辛磺酸盐的吸附。结果表明:在PFOS初始浓度4 mg/L,pH为3,反应时间24 h,Fe3O4纳米磁性微粒投加量1.25 g/L,对全氟辛磺酸盐去除率达到90%。Fe3O4纳米磁性微粒对PFO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88.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BP网络水质评价模型的不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将求解BP神经网络各层权值、阀值的过程转化为蜜蜂寻找最佳蜜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BP网络水质评价方法(ABC-BP)。并以2000—2006年渭河监测断面的10组实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准确,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9.
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太白路高架桥为路面径流采样区域,采用人工等时间间隔采样方法,在桥梁排水立管对2010年9—11月的3场径流事件进行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性COD、NH3-N、Pb、溶解性Pb、Zn和溶解性Zn的浓度变化,研究路面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主干道路面径流污染严重,降雨数小时后的末期径流仍具有较高的污染水平;径流过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与其赋存形态有关,SS、COD、Pb等以颗粒态为主的污染物的浓度随雨强变化剧烈波动,NH3-N、溶解态COD、溶解态Zn等以溶解态为主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较小,随径流过程呈逐渐减小趋势;路面径流初期冲刷现象并非普遍存在,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和场次降雨特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易于出现初期冲刷现象,颗粒态污染物是否出现初期冲刷与场次降雨特征有关;测试的3场径流事件初期30%的径流携带的SS、COD、溶解性COD、NH3-N、Pb、Zn和溶解性Zn的负荷占场次径流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21.8%~50.0%、25.5%~49.3%、36.3%~52.6%、52.6%~66.7%、26.8%~45.0%、27.2%~63.4%和36.2%~62.6%,表明仅对初期径流进行治理无法实现对西安市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0.
磁性海泡石吸附Cr(VI)特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磁性海泡石,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在90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体系的初始pH是影响磁性海泡石吸附Cr(Ⅵ)性能的重要因素;当废水中Cr(Ⅵ)的初始浓度为50 mg/L时,磁性海泡石的适宜投加量为10 g/L;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温度为25、35和45℃时,磁性海泡石对Cr(Ⅵ)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32、3.72、4.08 mg/g;吸附动力学曲线可以用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内扩散和液膜扩散联合控制Cr(Ⅵ)在磁性海泡石上的吸附过程,其中内扩散的控速作用大于液膜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