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282篇
综合类   511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4 毫秒
721.
湖北省兴山县污水处理厂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城镇污水,水厂自运行以来存在水量处理不足、运行费用过高、污泥污染等问题。本文综合考虑该水厂的现状,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水厂的运行机制提出了优化方案,可为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及运行成本较高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优化及污泥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2.
主要介绍了齐齐哈尔医疗废物焚烧装置的运行及管理;针对焚烧装置的运行要求阐述了焚烧装置运行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必要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23.
蜜环菌漆酶对蒽醌类染料的脱色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蜜环菌发酵所得的漆酶,直接对印染工业中常见的两种蒽醌类染料活性艳蓝KN-R和活性艳蓝X-BR进行催化脱色实验,得出了最佳脱色条件.结果表明,活性艳蓝KN-R最适脱色温度为30℃,最适染料浓度为80 mg.L-1,最适酶量为0.25U.mL-1,最适pH值为5,在最优条件下活性艳蓝KN-R最高脱色率达90%以上.活性艳蓝X-BR的最适脱色温度为30℃,最适染料浓度为50 mg.L-1,最适酶量为0.5 U.mL-1,最适pH值为4,在最优条件下活性艳蓝X-BR最高脱色率达70%以上.本研究利用蜜环菌粗漆酶液直接对印染工业中常见蒽醌类染料进行脱色,结果表明蜜环菌粗漆酶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蜜环菌漆酶在印染工业染料废水脱色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4.
齐玲  赵越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12,33(2):525-531
以北京市26个PM10监测站点2007-07-01~2008-06-30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正矩阵因子分析法将这些监测站点划分区域,使得每个区域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依据各类区域的去除偏差识别冗余信息站点,优化监测网络.结果表明,北京市PM10监测网络包括10个具有独特季节变化特征的区域.通州、延庆、密云水库、房山良乡和平谷世纪广场为5个独立区域;丰台花园、丰台云岗、门头沟滨湖广场、海淀北部新区和石景山古城5个西部站点为一个区域;东城东四、东城天坛、西城官园、西城万寿西宫、朝阳奥体中心、朝阳农展馆和顺义站点构成一个区域;南部站点大兴亦庄开发区、大兴黄村和大兴榆垡为一个区域;密云奥林匹克广场和怀柔站点为一个区域;西北部站点海淀香山、昌平定陵、海淀万柳和昌平镇站归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PM10在2007~2008年具有独特的季节变化特征,PM10浓度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根据去除标准,设置2种PM10监测网络优化方案.方案1以监测网络不确定度为去除标准,12~18个站点即可完全代表26个站点的监测信息;方案2以2倍不确定度为去除标准,各典型月份需要保留的站点数目为10~13个.  相似文献   
725.
汉中市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运用数学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汉中市人居环境满意度,其结果表明居民一般满意汉中市的人居环境。最后为汉中市人居环境的发展提出了4点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26.
来自无害化厂的粪便污水混入城市污水后,因高浓度污染物的冲击,广州大坦沙污水厂等单位出水脱氮除碳效果下降.针对该问题,文章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大坦沙污水厂倒置A2/O 工艺的模拟反应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运行工况,并据单因子试验结果,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27.
赵华  陈磊  王虹  任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1):122-125
利用生物干燥方法,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将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进行干燥实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污泥干燥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生物干燥过程中接种量、通风量、温度对物料含水率的影响.最后得到在接种量1.5%、通风量6.5 L/h、温度36℃时,固态发酵96 h物料含水率可降到30%以下.  相似文献   
728.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物是柴油机排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粒捕集器能够将排气中的颗粒物过滤,实现90%以上的净化效率,是国际应对未来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国际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颗粒物的组成以及在微粒捕集器中的燃烧过程,并介绍了微粒捕集器的净化机理、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国际研究表明:(1)颗粒物主要由固体碳、可溶性有机成分和硫酸盐三部分组成,在燃烧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官能团、高度结晶碳随着温度升高依次燃烧;(2)壁流式微粒捕集器通过扩散、拦截、重力和惯性四种形式将颗粒物拦截过滤;传统的堇青石、碳化硅材料各有优缺点,可能被新型钛酸铝材料取代;过滤体通过增加入口通道体积的方式增加对颗粒物和灰分的容纳能力;(3)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种类繁多,被动再生技术由于对燃油硫含量由较高要求,因此主要在国外采用;国内主要应采用主动再生技术,同时使用燃油添加剂进行辅助再生。  相似文献   
729.
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葫芦强大的无性繁殖能力和对水体氮磷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治理水体内源污染。大规模的水葫芦圈养必须解决水葫芦逃逸问题,在满足安全生长的前提下实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的圈养方式,是水葫芦产业得以推广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730.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bioconversion of activated sludge by Penicillium corylophilu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he three parameters namely temperature of 33℃, agitation of 150 r/min, and pH of 5 were chosen as center point from the previous study of fung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 were fitted into a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sponse surface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plot and contour plot and by solv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equation with Design Expert software. Box-Behnken design technique under RS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ir interactions, which showed that an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f 32.5℃, agitation of 105 r/min, and pH of 5.5 were the best condition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maximum predicted yield of COD removal was 98.43%. Thes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rail experiment, and the maximum yield of COD removal was recorded as 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