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35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971.
通过规模为200L·h-1的连续动态实验,研究了臭氧预处理对砂滤出水浊度、颗粒数以及运行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低剂量0.12mg·L-1的臭氧,就可以显著改善砂滤的运行性能.臭氧预处理可以使砂滤出水浊度和粒径范围为3~7μm的颗粒物(与隐孢子虫大小相当)含量分别从平均0.25NTU和584个mL-1下降到0.05NTU和72个mL-1,其它粒径范围的颗粒数也显著下降,砂滤周期延长了1倍.  相似文献   
972.
活性污泥与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及粒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海燕  胡文容  李晶  陈磊 《环境科学》2007,28(10):2236-2242
对活性污泥和消化污泥的脱水特性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差异以及生物相的变化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表征脱水性能好坏的毛细吸收时间(CST),新鲜活性污泥为9.84 s,消化污泥增加到607.5 s,消化污泥固体颗粒从悬浮液分离所需的时间变长,脱水性能变差.其原因一方面是消化过程使EPS中蛋白质和多糖降解,另一方面是大大降低了消化污泥中原生动物数量,减少了促进微生物凝聚的EPS物质向污泥中的释放.消化污泥EPS含量为123 mg/g(以干污泥计,下同),比EPS含量为540 mg/g的活性污泥减少了77%.EPS的降解使较大的污泥颗粒分解成较小的污泥颗粒,活性污泥占体积最大的颗粒粒径是133 μm,消化污泥下降到44.6 μm,活性污泥的平均粒径是132.6 μm,消化污泥仅为70.48 μm,结果导致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73.
在自行研制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上,对两种蚊香烟气气溶胶单粒子的粒径和质谱进行了实时在线测量。通过分析蚊香烟气气溶胶的统计粒径数据和大量单粒子质谱图,发现其粒径主要分布在小粒径的纳米区间,且粒子中可能包含K+、Na+、碳氢化合物离子、重金属元素离子以及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离子如苊、芴和苊烯的分子离子峰C12H10+、C13H10+和C12H8+等物质。并总结出微烟蚊香和有烟蚊香在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异同点。金彩虹微烟蚊香烟气中包含的Mo+可以作为其区别于雷达有烟蚊香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974.
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沉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上的沉积过程,Kuwabara流场用于计算粉尘颗粒运动的轨迹,模拟中考虑了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单纤维在气流作用下的扭曲行为对粉尘颗粒沉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上的沉积形态与分布特征依赖于Stokes数、粉尘颗粒粒径分布和纤维扭曲程度;模拟获得的粉尘树枝结构与相关文献提供的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975.
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利用Fenton氧化破解污泥,并以SCOD、TOC、TSS和VSS的变化来表征剩余污泥破解程度.结果表明:pH 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9.0 g/L和0.8 g/L,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0℃为Fenton氧化破解污泥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条件下,TSS由8.14 g/L减少到5 g/L,TS...  相似文献   
976.
自制了CuO-TiO_2/Al_2O_3粒子电极,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紫外光协同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体系降解水中的罗丹明B,考察了降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动力学及机理。表征结果显示,粒子电极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及有效催化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罗丹明B质量浓度20 mg/L、槽电压15 V、电流0.3 A、溶液pH 3.0、曝气量1.5 L/min、Fe~(2+)投加量0.5 mmol/L的条件下反应60 min,脱色率达96.29%;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为0.060 mg/(L·min);紫外光的加入使溶液中H_2O_2的浓度降低约30%,促进了H_2O_2的分解。  相似文献   
977.
采用激光粒度仪实验测定了小型套管式空气曝气填料层磷回收装置中不同条件下生成的鸟粪石晶体的体积平均粒径,考察了其变化规律,并结合Stokes公式计算了晶体的沉降速率,同时考虑鸟粪石晶体形状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实验结果表明,鸟粪石的粒径在10—200μm之间,主要集中于20~100μm;在磷回收装置中添加填料并通人空气有利于增大鸟粪石晶体的粒径和沉降速度,无填料无空气时和有填料有空气时的平均粒径分别在30~55μm和40~65μm之间。随着pH值的增大,鸟粪石晶体的粒径和沉降速度逐渐增大,但当pH大于9.0后,鸟粪石晶体的粒径和沉降速度又逐渐减小;氮磷比值从1:1增大到2:1,鸟粪石晶体的粒径和沉降速度小幅度增加,氮磷比进一步增大,鸟粪石晶体的粒径和沉降速度基本不变;镁磷摩尔比在1:1—1.2:1的范围内时,鸟粪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沉降速度随镁磷比的增大而增大;镁磷摩尔比大于1.2:1后,鸟粪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沉降速度随镁磷比的增大逐渐减小;初始磷浓度越高,鸟粪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沉降速度越大。  相似文献   
978.
在进行污染土壤的冲洗修复时,模型模拟是极具优势的预测净化效果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5种粒径的球形玻璃微珠模拟实际土壤,实验考察了玻璃微珠颗粒层中水和非水相液体的排出速度,给出了颗粒层中液含率分布函数,以及最大和最小颗粒层孔隙直径的定义,建立了一个描述颗粒层中水和非水相液体排出速度的多孔介质孔隙毛细管束模型。使用构建的模型模拟水和异辛烷在颗粒层中的排出速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6.4%,特别是对粒径较小颗粒层,预测的准确性更高。模型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在非水相液体饱和土壤水冲洗修复时,水和非水相液体排出速度和修复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9.
山地城市污水特细砂除砂系统目标粒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王琦  胡澄  徐志恒  李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653-2657
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长期受污水特细砂影响;污水中特细砂平均粒径仅182.6μm,而传统沉砂池通常以粒径大于200μm砂粒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除砂效果;参考国外传统除砂设备性能参数估算特细砂总去除率仅为51.2%,若考虑砂水分离器效率等因素,则实际去除率更低。基于重庆"特细砂"的粒径分布特征、除砂效率理论计算分析认为,特细砂除砂装置的设计研发时,除砂粒径分界点或目标粒径为100μm,并以粒径≥100μm细砂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的除砂效果,能保证粒径分布曲线中70%~95%的特细砂得到有效去除,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对特细砂的去除要求。  相似文献   
980.
选取广州某地大气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气质联用色谱对气相、颗粒相中17种二噁英(PCDD/Fs)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气PCDD/Fs主要集中于颗粒相,且气相和颗粒相中PCDD/Fs均表现出"源"特征。颗粒相中PCDD/Fs单体以OCDD、1,2,3,4,6,7,8-HpCDF、OCDF、1,2,3,4,6,7,8-HpCDD为主;气相中PCDD/Fs单体以1,2,3,7,8-PeCDF、2,3,4,7,8-PeCDF、1,2,3,4,7,8-HxCDF、1,2,3,4,6,7,8-HpCDF为主。颗粒相中PCDD/Fs浓度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气相中PCDD/Fs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少。气相中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其与气相总毒性当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8;颗粒相中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2,3,4,6,7,8-HxCDF,与颗粒相总毒性当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8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相和气相的毒性当量浓度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