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79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垃圾处理方法的全面对比以及对国内外垃圾处理现状和趋势分析,垃圾焚烧发电必将成为中国特别是人多地少的发达地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最大程度地防止二次污染、避免环境纠纷,从完善相关法规、强化环评管理和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垃圾焚烧及发电项目控制污染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five air-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established by the 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in Taipei City from 1994 to 2003 a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ir qualit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s adopted to convert the original measuring pollutants into fewer independent components through linear combinations while still retaining the majority of the variance of the original data set.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PCs) are retained together explaining 82.73% of the total variance. PC1, which represents primary pollutants such as CO, NO(x), and SO(2), shows an obvious decrease over the last 10 years. PC2, which represents secondary pollutants such as ozone, displays a yearly increase over the time period when a reduction of primary pollutants is obvious. In order to track down the control measures put forth by the authorities, 47 days of high PM(10) concentrations caused by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have been eliminated in analyzing the long-term trend of PM(10) in Taipei City.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10 years show that the moderate peak in O(3)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even when the local primary pollutants have been well under control. Monthly variations of PC scores demonstrate that primary pollution is significant from January to April, while ozone increases from April to August. The results of the yearly variations of PC scores show that PM(10)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PC1 during the early years to become more related to PC2 in recent years. This implies that after a reduction of primary pollutants,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aerosols in PM(10) may increase. Thus, reducing the precursor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ary aerosols will be an effective way to lower PM(10)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83.
张华玉  邹滨  刘宁  李莎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033-4042
针对现有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空间分辨率和精度往往难以满足大气污染精细治理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耦合偏差校正的统计降尺度改进模型(SDBC).该模型基于“空间尺度不变性假设”引入相关驱动因子的额外空间信息实现AOD降尺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偏差校正进一步提升降尺度产品的精度.以1km分辨率MAIAC AOD产品为例,在北京、大湾区、台湾岛3个典型地区开展模型验证.结果表明:(1)DEM、NDVI、人口数量和土地覆盖是影响AOD变化的细节因子,在SDBC空间降尺度过程中引入可将AOD产品的空间分辨率有效提升至500m,且降尺度产品验证R2最高可达0.88;(2)顾及卫星观测几何、质量标识、大气水蒸气柱、气溶胶模式等因子的偏差校正则可进一步提升降尺度AOD产品的精度,3个地区的验证R2均在0.85以上,最高可达0.93;(3)信息熵评估结果显示SDBC模型生成的500m AOD产品提高了原始MAIAC AOD产品的空间信息量.在保留了公里级产品AOD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SDBC产品也增强了细节和纹理特征、改善了边界现象和马赛克效应.研究结果证实SDBC模型能有效协同改进现有卫星A...  相似文献   
84.
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季节性Kendall检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非参数检验。以湘江长沙段三汊矶断面2001—2011年水质监测结果为样本,运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湘江长沙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氨氮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总磷浓度呈高度显著上升趋势,总镉、总砷浓度呈高度显著下降趋势,湘江长沙段水质主要受城市生活、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河水流量对水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5.
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014年—2017年对洪泽湖12个水质断面定期调查,采用营养状态指数(TLI)综合评价其水体富营养状态,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其富营养化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洪泽湖70%以上的调查断面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是其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季节;洪泽湖年内水体水质差异较大,而其水华特征并未呈现明显差异;洪泽湖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营养盐的积累程度,并与湖泊透明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与湖水pH值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6.
佛山市高明区环境空气污染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佛山市高明区2007—2012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资料,分析该区近6年来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2年该区空气污染呈现由单一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综合污染指数总体上升,污染物以SO2、PM10为主。SO2、NO2浓度呈逐年增长,PM10则呈平稳状态。三者污染浓度最高值均在每年第4季度出现。该区的SO2浓度主要受工业污染源影响;NO2也受工业影响显著,与机动车数量呈正相关;PM10与烟粉尘排放量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因此,改善该区环境空气应着重从控制工业污染源、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3大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7.
对北京市地面监测站点的CO浓度进行分析,探讨其浓度水平、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2014年春、夏、秋、冬四季北京市CO平均浓度分别为1.06、0.87、1.34、2.17 mg/m3。CO浓度均呈双峰型变化,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7:00-09:00,主要由交通早高峰的排放引起;第二个峰值出现在23:00左右,主要受交通晚高峰排放和夜间边界层高度降低的挤压效应的共同影响。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年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尤其是秋、冬季较为明显,体现了工业布局和区域传输对CO的影响。从全年来看,湿度对CO浓度的影响最大。对2014年冬季北京市的一次高CO浓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由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共同造成的,气象要素中地面气压对CO浓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8.
福州市城区内河引闽冲污后水质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福州市城区内河河网结构特点和河网水文特征,对1994年-2003年福州城区内河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自1998年福州市全面开始内河引水冲污工程后,内河水质得到了改善,有机污染得到缓解,基本消除了水体的黑臭现象。指出了在内河整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优化引水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明确河段的使用功能,发挥其潜能;开展生物防治,建立良性循环的水生生态系统,对内河实施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9.
潜在蒸散发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52a的平均潜在蒸散发为3 209.8 mm,其中云南省潜在蒸散发最高(3 664.7 mm),其次为四川省(3 015.0 mm)、重庆市(2 972.4 mm)、贵州省(2 958.0 mm)。四季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与年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西南地区整体呈增加趋势(0.9 mm/10 a),其中31个站点呈减少趋势(p0.1),17个站点呈增加趋势(p0.1),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大部分站点春季(55.6%)和夏季(63.3%)呈减少趋势,秋季(62.2%)和冬季(58.9%)则呈增加趋势。(3)经MannKendall突变检验,该区整体潜在蒸散发的突变时间为1995年(p0.05);单个站点突变检验显示,76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于1980s,未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上看,近52a来西南地区潜在蒸散发略呈增加趋势,并存在突变点,但部分站点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特征有较大关系,体现出西南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0.
利用相关文献及来自酸沉降网的中、日两国各观测站点的SO2监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国SO2的污染现状、趋势及排放量对下风向日本各观测站点SO2浓度及硫沉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文献分析可知,2001—2009中国的SO2年均质量浓度分布在40~50μg/m3,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国部分城市的SO2年均浓度与中国SO2排放量的相关性总体高于日本各观测站点的SO2年均浓度与中国SO2排放量的相关性,中国的SO2排放对日本各观测站点的SO2年均浓度影响总体较小;情景模拟分析发现,中国SO2排放量对日本各观测站点SO2年均浓度的贡献率在7.5%~44.0%,平均贡献率为22.6%;中国SO2排放量对日本各观测站点硫沉降的贡献率在8%~41%,平均贡献率为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