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3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33篇 |
综合类 | 517篇 |
基础理论 | 154篇 |
污染及防治 | 208篇 |
评价与监测 | 89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0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在不同燃烧条件下对6种麦草进行焚烧,并利用GC/MS对麦秸和烟尘中的正构脂肪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烟尘中含有碳数C8~C32的正构脂肪酸.在明火烟尘中,正构脂肪酸总含量分布于1 509.3~10 543.7 mg·kg-1之间,平均值为5 871.2mg·kg-1.其轻(C8~C16)、重(C17~C32)正构脂肪酸含量之比(L/H)为0.8~5.3,平均值为2.8;C14/C16、C28/C16、C30/C16等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5%、14.1%、11.4%.正构脂肪酸呈双峰式分布,其主峰碳数是C16,次峰碳数是C28或C30,且具有显著的偶碳数优势.其碳优势指数(CPI)和平均碳链长度(ACL)的平均值分别为19.8和18.2.在闷烧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的总含量为5 799.3~37 244 mg·kg-1,平均值为15 838.6 mg·kg-1.其L/H值介于1.2~5.6之间,平均为4.2;C14/C16、C28/C16、C30/C16的平均值分别为12.7%、10.1%、6.0%.闷烧烟尘中正构脂肪酸的分布模式与明火烟尘的类似,其CPI和ACL的平均值分别为24.7和17.7.总之,虽然两类烟尘和麦秸中的正构脂肪酸均具有类似的分布模式和偶碳数优势,但三者在组成上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有助于识别大气气溶胶中麦秸及其燃烧排放的正构脂肪酸. 相似文献
33.
田间条件下,淹水稻田由于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扩散作用,使其表层土壤存在约1 cm厚的微氧层,这个特殊层次中碳氮转化的特征尚未明晰.以亚热带典型稻田土壤为对象,采用100 d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结合13C稳定同位素示踪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研究稻田土壤微氧层(0~1 cm)和还原层(1~5 cm)外源新鲜有机碳(13C-水稻秸秆)和原有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氮肥施用[(NH4)2SO4]的响应规律及其微生物过程.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使土壤总CO2和13C-CO2累积排放量分别提高11.4%和12.3%;培养结束时,氮素添加下还原层比微氧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13C回收率分别降低2.4%和9.2%.培养前期(5 d),氮素添加提高还原层微生物总PLFAs,且细菌和真菌PLFAs响应一致,但对微氧层微生物丰度无显著影响;氮素添加对微氧层和还原层总13C-PLFAs丰度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以麦饭石为吸附质,采用反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载气流量、麦饭石装柱质量和载气湿度对吸附等温线测定的影响,测定了苯等4种挥发性芳香类有机物在麦饭石颗粒上的吸附焓。结果表明,在水蒸汽存在的条件下,苯等4种挥发性有机物在麦饭石颗粒上的吸附能遵循理想气相色谱方程,且测得的吸附焓和其蒸发焓较接近。 相似文献
35.
介绍位于纽约州北汉姆斯特城的PortWashington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填埋气体的排放、监测和处理系统及其有关测试数据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6.
J市位于太湖下游,其水源水质受上游和自身工农业发展的影响,有机物和氨氮浓度较高,氯消毒副产物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广泛受到关注.2012年5、8、10月以及2013年1月采样,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J市饮用水中4种三卤甲烷和5种卤乙酸的含量,发现自来水中三卤甲烷浓度占三卤甲烷与卤乙酸总和的88.1%以上,5月、8月和次年1月浓度较高(分别为39.34、50.37和28.02μg.L-1),10月浓度(19.19μg.L-1)较低,远高于卤乙酸的浓度(2.58~4.02μg.L-1).自来水煮沸3min后,三卤甲烷可去除92.3%以上,但卤乙酸会大幅度增加.基于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经口摄取途径时氯消毒副产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计算,发现化学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为3.1×10-6~7.3×10-6,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6;煮沸后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大幅度降低至7.9×10-7,低于可接受风险水平.煮沸后非致癌氯消毒副产物的健康风险由2.1×10-11显著升高至3.4×10-9,未超过10-5的风险管理参考值. 相似文献
37.
Stuart W. Krasner Ai Ji Chih-Fen T. Lee Raha Shirkhani Joshua M. Allen Susan D. Richardson Michael J. Plewa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2,34(7):161-172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t eight U.S. drinking water plants, that spanned a wide range of water qualities and treatment/disinfection practices. Plants that treated heavily-wastewater-impacted source waters had lower trihalomethane to dihaloacetonitrile ratio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ore organic nitrogen and HAN precursors. As the bromide to total organic carbon ratio increased, there was more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to DBPs. This has been shown in other studies for THMs and selected emerging DBPs (HANs), whereas this study examined bromine incorporation for a wider group of emerging DBPs (haloacetaldehydes, halonitromethanes). Moreover,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to the emerging DBPs was, in general,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HMs. Epidemiology studies that show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nd brominated THMs may b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brominated emerging DBPs of heath concern. Plants with higher free chlorine contact times before ammonia addition to form chloramines had less iodinated DBP formation in chloramin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where there was more oxidation of the iodide to iodate (a sink for the iodide) by the chlorine. This has been shown in many bench-scale studies (primarily for iodinated THMs), but seldom in full-scale studies (where this study also showed the impact on total organic iodine. Collectively, the THMs, haloacetic acids, and emerging DBPs accounted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TOCl, TOBr, and TOI; however, ∼50% of the TOCl and TOBr is still unknow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um of detected DBPs with the TOCl and TOBr suggests that they can be used as reliable surrogates.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A2/O污水处理工艺长期的分析监测,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有机物不同生物降解性及碳源赋存形态比例.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以颗粒态存在,占进水有机物的61%.原水中快速、慢速、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比例分别为15.8%、54.2%和30%,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则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快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沿程监测分析,明确了两种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厌氧池与缺氧池内均存在微生物水解发酵引起的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作用,其中厌氧反应池的转化效率最高.分析计算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碳源的转化,明确了快慢速有机物在各单元的转化和利用情况,结果指出,2 h内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池与好氧池转化率分别为33%和20%.从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来说,厌氧池与缺氧池的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原水.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稻秆的降解率及其厌氧发酵甲烷产量,采用高氨氮畜禽废水作为氮源以驯化稻田土壤微生物,优化其降解稻秆的初始pH值,并评估水解产物液体发酵产甲烷性能.结果表明,混合组驯化的微生物产纤维素酶活性及对稻秆木质素的降解率高于其它组及先前文献报道,分别达到4.01 IU和51.96%,且后期水解液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及还原糖含量最高.随着初始pH值的提高,稻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显著增加,稻秆水解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和TOC含量均显著增加,并在第7 d达到最高值.将水解稻秆7 d的水解液进行厌氧发酵显示,在初始pH=9.0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大,为37.60 mL·mL-1水解液.本实验结果表明, 驯化的稻田土微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降解稻秆,提高水解液中TOC及VFAs含量,从而提高厌氧发酵的甲烷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