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4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安全科学   706篇
废物处理   245篇
环保管理   440篇
综合类   2724篇
基础理论   31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592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利用大孔网状聚氨酯载体在MBBR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系统挂膜与启动过程,同时利用挂膜成熟稳定的载体进行低浓度硝基苯废水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良好,挂膜速度快,生物膜厚度大,耐冲击负荷。在MBBR反应时间24 h、材料投加量为1/4、硝基苯初始浓度为2.095mg/L的条件下,处理低浓度硝基苯废水的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为92.58%,硝基苯去除率为49.82%。  相似文献   
262.
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多数国家开展了污染场地的修复工作,研究和开发出多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的成本高,只重视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更重要的部分是地下水系统的修复,不能忽视地下水系统与土壤修复的完整性,否则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本文在分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同时提出完整的土壤修复新技术CH-PRB工艺.  相似文献   
263.
以乌鲁木齐市某集中供热锅炉污染物减排方案为例,通过建立脱硫除尘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两种除尘设施情况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设施能耗、物耗等指标着手,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评选出较优实施方案.评选结果表明:袋式除尘+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除尘设施方案运用于该集中供热站综合效益较好,可有效实现污染物减排,为今后燃煤锅炉环保设施的评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64.
海水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SLWX2的筛选及脱氮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成钰  李秋芬  费聿涛  张艳 《环境科学》2016,37(7):2681-2688
从分离自刺参养殖环境的7株候选菌株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SLWX_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其为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该菌株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SLWX_224 h对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9.5%和85.6%;当3种无机氮源同时存在时,菌株优先利用氨氮,再利用NO_2~--N和NO_3~--N,72 h 3种无机氮的质量浓度均降至0.013 mg·L~(-1)以下,表明该菌株能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完成脱氮;在氨氮负荷500 mg·L~(-1)、亚硝酸氮负荷100 mg·L·~(-1)和硝酸氮负荷200 mg·L~(-1)范围内,该菌的脱氮能力不受明显抑制,对3种形态的氮均有良好去除效果,96 h最多可去除180 mg NH_4~+-N、30 mg NO_2~--N和120 mg NO_3~--N,并且在硝化过程中没有亚硝酸氮积累.该菌株在海水养殖和高盐高氮工业废水的脱氮处理方面具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265.
采用SBR反应器,考察了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纤维素乙醇废水脱氮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为纤维素乙醇废水原水时,稳定阶段不同温度(10、20、30℃)条件下体系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0.2%、12.7%、13.7%;总无机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2.8%、53.6%、70.5%,温度的升高明显地提高了硝化菌的活性和生长速率,进而促进了脱氮效果.当进水为纤维素乙醇废水经IC工艺处理后的厌氧出水时,3个温度条件下系统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无较大差异,去除率均低于15%,主要因为纤维素乙醇废水的厌氧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很难被微生物利用;而温度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大,30℃下NH_4~+-N去除率达到60.9%,分别是10℃和20℃时的2.0和1.3倍,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总无机氮的去除率增强,NO_3~--N的去除量增加.由于体系COD去除率低说明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不足,因此,系统内可能存在内碳源反硝化作用,而且内碳源反硝化作用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氮平衡计算可知,3个温度条件下氮损失分别为37.6%、45.0%、53.6%,说明温度的升高不仅提高了硝化菌活性,还促进了内碳源反硝化,进而提高了对氮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266.
城镇污泥蚯蚓堆肥硝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硝化是城镇污泥蚯蚓堆肥稳定化的最后一个阶段,研究硝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对减少蚯蚓堆肥过程中的NH_4~+积累、氮素损失和加快蚯蚓堆肥稳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蚯蚓生物量、环境温度以及好氧条件对蚯蚓堆肥NH_4~+、NO_3~-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蚯蚓生物量对NH_4~+、NO_3~-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并存在显著的跃变特点,即当蚯蚓生物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会显著加快氨化和硝化速率.环境温度显著影响堆肥氨化作用,影响大小顺序为25℃20℃15℃;环境温度仅对蚯蚓堆肥硝化速率产生影响,但不改变堆肥的硝化进程.蚯蚓堆肥好氧条件对硝化影响大于对氨化的影响,好氧条件优劣不但影响硝化进程还影响硝化速率,氧环境条件好的蚯蚓堆肥硝化进程启动早,硝化速率高.  相似文献   
267.
铁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阐述不同时期应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础上,从全过程控制角度,建立了涵盖前期规划、建设期、运营期3个阶段的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根据权重计算结果对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时期及...  相似文献   
268.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A2/O工艺是一种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但由于其系统中固有的基质竞争和污泥龄等矛盾,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处理低C/N比污水时脱氮除磷效率较低.反硝化除磷工艺作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由于在脱氮除磷过程中可以在碳源利用上耦合,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A2/O工艺中的基质竞争矛盾,使得其在处理低C/N比污水时也能实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就反硝化除磷的技术原理,结合其在A2/O工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控制策略,对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的实现、维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9.
超声波预处理提高污泥好氧消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超声波预处理对提高污泥生物消化的作用,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与好氧消化衔接,测试了污泥消化的溶解性有机物(SCOD)、TSS及蛋白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污泥超声波预处理效果较好的能量密度与时间分别为12 kW/L和10 min,此时有机物释放与能量输入之比较优;在此条件下,经预处理后的污泥好氧消化性能明显比未处理的高.消化时间为10.5 d时,经超声波预处理的污泥TSS减量42.7%,而未处理的污泥仅减量20.9%.经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提高;同时,超声波预处理释放出较多的可溶性物质.因此,增加的可溶性物质与蛋白酶活性使得污泥迅速降解,提高了污泥好氧消化效率,缩短了污泥好氧消化时间.  相似文献   
270.
Pb/Zn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生物浸出-盐浸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温嗜热菌对某铅锌冶炼废渣进行生物浸出盐浸处理研究,并根据国家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HJ/T299-2007)对盐浸后余渣进行毒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pH 1.5、温度65℃、矿浆浓度5%的优化条件下生物浸出3 d后,废渣中Cu、In、Ga和Z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1.5%、91.8%、84.9%和93.4%;盐浸生物浸出渣,其浸出液中Ag、Pb浓度分别为7.6和247.5 mg/L,可从废渣中有效回收Cu、In、Ga、Zn、Ag和Pb。生物浸出盐浸处理后余渣约为原渣量的70%;毒性分析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Ag、As、Cd、Cu、Pb和Zn浓度分别为2~3.5、2~3、0.3~0.5、30~50、2~4、20~60 mg/L,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2007)。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针对冶炼废渣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生物浸出盐浸联用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