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6篇
  免费   1557篇
  国内免费   3632篇
安全科学   1517篇
废物处理   341篇
环保管理   3429篇
综合类   11967篇
基础理论   2392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67篇
评价与监测   1967篇
社会与环境   1688篇
灾害及防治   38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672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720篇
  2016年   855篇
  2015年   959篇
  2014年   954篇
  2013年   1254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478篇
  2010年   1120篇
  2009年   1108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1323篇
  2006年   1374篇
  2005年   1085篇
  2004年   957篇
  2003年   973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729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1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南水北调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的水资源在地区间进行合理调配,将带动其他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还可改善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受社会条件制约,一旦突破建成,将促使社会生产力发生新的飞跃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坡地发育是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研究对三峡库岸稳定性的评估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概括坡地发育的研究进展,阐述科学家们对坡地发育的不同看法入手,引出三峡地区坡地发育的特殊性。初步研究三峡地区的坡地发育具有分段式分进的特点,包括中山峰陡坡的剥蚀后退过程,山顶缓坡的风化剥蚀夷平的过程,上段斜坡的片流坡地侵蚀过程,下段陡坡的剥坡后退过程,山麓堆积缓坡的剥蚀过程等。通过分析三峡地区坡地的五种坡段的成因、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三峡库区的稳定性和三峡移民的土地开发的影响,预测未来的三峡库岸,大部分为剥蚀陡坡,部分为崩塌滑坡陡坡,三峡沿岸城镇开发建设的重点将是库岸有坡地的防护工程。  相似文献   
33.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afety standards for the impact of underground mining on the natural biot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4.
Whereas past research has treated co-management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as if villagers and project implementing authorities were the only relevant actors, numerous external factors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se two partners create barriers to successful co-management. This paper draws on discussions with Forest Department official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orces on the outcomes of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JFM) in Tamil Nadu, India. An empirical inquiry into the operational aspects of JFM indicate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political parties, powerful people, and other state institutions and functionaries as well as the flow of foreign funding. Further, the strong demand by local people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as opposed to improvement of degraded forests belittles the role of the Forest Department relative to other departments. Numerous other conditioning factors and relationships are explored. The authors call for reforms in public governance to allow better 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actors involved for this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approach to succeed and sustain.  相似文献   
35.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6.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相似文献   
37.
最优环境税:庇古法则与税制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国外关于最优环境税的经典理论——庇古法则及近十年来研究的前沿内容——一般均衡模型等作出阐释,并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考察环境税的效率特性和在次优情形下最优环境税的决定因素。随后是对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几点思考:环境税的课征范围应暂定为排放各种废水、废气(烟尘)和固体废弃物的行为。环境税税率的确定可以采用“反复迭代”的方法,即“环境效益优先,兼顾税收协调和收入分配等效应。”其他相关问题的处理,如环境税和其它政策手段的配合使用,环境税税收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问题的评价分析,提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应按本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特点,实施分区域、按行业、有重点地进行管理的防治战略。并建议我国环境管理在以城市和大工业为重点的同时,及早将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切实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39.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本文简要介绍区域性“减灾十年初步规划”编制的一般原则,包括规划编制的意义、目的、编制顺序和规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并提出规划成果的实施意见。可供各地编制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