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1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安全科学   872篇
废物处理   179篇
环保管理   526篇
综合类   3783篇
基础理论   692篇
污染及防治   690篇
评价与监测   740篇
社会与环境   159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60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81.
运用FLUENT建立空冷塔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出口温度、环境温度和侧风速度下空冷塔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传热.结果表明:不同出口温度及环境温度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的换热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出口温度升高到328K时,空冷塔近地面层空气温度上升6.22K,而其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1.78%,空气干燥程度增大;随着环境温度与排气温度间温差增大,换热效果更为显著,表现为冬季空气干燥程度变化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不同环境风速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换热区域影响显著,其中,当侧风风速为7m/s时,热交换影响区域可达11.17km,且空冷塔近处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9.47%.  相似文献   
682.
Aeros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Lin'an, a background site of Yangtze River Delta(YRD).Morphology, size, composi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coupl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 and the soluble ions of PM_(1.0) were studied by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AMS). The daily average AMS mass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nitrate, and ammonium were about 5.8, 8.6, and 5.6 μg/m~3,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types: S-rich, K-rich, organic matter(OM), soot, fly ash, metal, and mineral. S-rich particles were dominant in all size bins, and 51%(by number) of S-rich particles were internally mixed with other particles. The fraction of organic coating particles was 13.7% in morning, 25.2% in afternoon, and 11% in evening, suggesting that the strong photochemical process during afternoon produced mor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SOA) on the surface of inorganic particles. Fly ash and metal particles were abundant during the day, suggesting the influence of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nd steel pla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nse industrial emissions in the YRD significantly transported to the background areas. PM_(2.5) concentration may be lower in background air than in urban air but complex mixing state of aerosol particles indicates that the long-range transported particles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the background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683.
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兰州市AQI(空气质量指数)及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模拟研究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以兰州市为受点的大气污染物输送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抵达兰州市气团的主要输送途径和每类路径所对应的污染物质量浓度特征,并利用受体模型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和CWT(权重浓度轨迹分析法),分析了大气污染区域传输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输送来源和可能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在影响兰州市的气流轨迹中,污染轨迹多来自兰州市以西和以北方向,污染轨迹约占总轨迹的39.52%,说明外部污染物的输入对兰州市空气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来向为西)的气团对兰州市的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该类轨迹虽仅占总轨迹的15.21%,但其中污染轨迹数占56.76%,是影响兰州市空气质量的主要传输路径;第4类轨迹(对应来向为东南)的气团最为清洁.研究显示,对兰州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强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共和盆地、兰州市本地及周边区域,中等强度潜在源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甘肃省河西走廊等地区.   相似文献   
684.
上海市大气污染对感冒疾病相对危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丝絮  马玉霞  周建丁  周骥 《环境科学》2018,39(4):1552-1559
探讨上海市主要大气污染PM10、PM2.5、NO2和O3的日平均浓度变化以及上海市大气污染对感冒疾病的影响.本文汇总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气污染、气象要素,以及感冒日就诊人数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Possion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通过平滑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上海市大气污染物与居民健康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定量评估上海市大气污染对感冒日就诊人数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上海市大气污染物PM10、NO2、O3、PM2.5浓度每增加一个IQR,感冒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0240(1.0233~1.0246)、1.0206(1.0201~1.0212)、0.9393(0.9384~0.9402)、1.0080(1.0069~1.0086),大气污染物PM10、NO2、O3、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感冒日就诊人数分别增加0.5%、1.0%、-2.0%、0.2%.在多污染模型中,在引入其他污染物后,NO2和PM2.5的结果较单污染模型是基本减小的,PM10和O3的结果是基本增大的.上海市大气污染对感冒疾病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5.
针对2017年1月上旬广州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基于地面观测资料、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数据,从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2个方面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结果表明:(1)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广州地区地面风速基本为小于2m/s的偏北风,在300m高度以下普遍存在平均水平风速低于2.6m/s的小风层;污染前期640m高度内的各层回流指数廓线小于0.6,100m高度小于0.4,污染缓解后回流指数高于0.7.(2)地面PM2.5浓度与逆温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42,过程平均逆温厚度167m,平均逆温强度为1.08℃/100m;(3)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的相关系数为-0.56,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高度(876m)约为污染时段(620m)的1.4倍,过程最低边界层高度为267m;PM2.5浓度与边界层通风量的相关系数为-0.61,清洁时段的平均边界层通风量(2538m2/s)约为污染时段(1136m2/s)的2.2倍,使用边界层通风量能更好表征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686.
提出了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来源及输送情况的网格化分析方法.首先,不依赖于排放源清单,而是以预设的网格化排放源来运行空气质量模型,得到排放源的污染影响因子.然后,结合污染物监测数据,构建排放源总合排放强度求解方程组,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基于排放源的污染影响因子和总合排放强度,计算出排放源的污染贡献占比,从而完成对大气污染物来源及输送情况的网格化分析.这一方法的提出,为缺少准确排放源清单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的分析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此方法,对北京市、石家庄市、保定市2017年10~12月期间PM2.5的来源及输送情况进行了验证性实验.  相似文献   
687.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发展,详细回顾了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之后尤其是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使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30多年来基本形成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方法等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相关技术方法.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排放清单编制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国家、省级和城市级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中的分工尚不明晰,清单编制没有融入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现有排放清单工作和研究成果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排放清单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综合分析了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取得的进展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体系,使排放清单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明确国家、省级和城市级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使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推广结合网格化管理、基于区县和乡镇调研的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加强排放清单校核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688.
随着我国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生产、建筑等方面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是极大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城市内大气污染问题。如何治理大气污染,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大气污染过程偶有发生,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其大气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泉州市自然(气象、地形)与社会经济(产业布局)等因素,分析了泉州市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大气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89.
杭州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及排放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卢滨  黄成  卢清  杨强  井宝莉  夏阳  唐伟  顾泽平 《环境科学》2018,39(2):533-542
杭州市作为2016年国际峰会、2022年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对VOC源排放清单的研究,尤其是工业源VOCs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通过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首次对杭州市涉及VOCs排放的30多个行业的3 518家企业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杭州市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从区域排放、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等不同角度对杭州市工业源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杭州市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36 839.5 t;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是杭州市工业源VOCs排放量最大的五个行业;排放总量最大是萧山区,其次是富阳区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工业源VOCs排放强度最高的区域为富阳区、建德市和临安市;工业源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萧山区、大江东、富阳区、余杭区等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  相似文献   
690.
通过分析地热供热的相关概念,建立了高效利用地热能源的一系列实现途径。根据工程的基础材料,从技术和经济方面对单纯地热供热方案、地热燃气调峰方案、热泵配置方案以及最终的组合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从而为三普2#地热井供热工程提供了优化方案,提高了该地区的地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