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土壤与酸性含氟溶液相互作用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反复多次提取实验方法模拟了酸性含氟溶液与红壤和赤红壤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土壤中氟含量不同对土壤溶液pH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当氟含量较低时氟离子对土壤溶液pH的影响不明显;当浓度较高时则可大大提高土壤溶液的pH,缓冲土壤酸化。在第一次提取中因氟的大量吸附可减少溶液中铝的浓度,且氟含量越高铝浓度越少量越大。随提取次数增加土壤溶液中铝、氟浓度同时增加,且氟含量越高铝浓度越大,其中氟以AI-F络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132.
电解铝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氟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某电解铝厂周边大气、土壤和农作物氟化物污染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铝厂周围大气氟污染与采样点到铝厂距离无明显相关,却与采样点的方位成显著相关;土壤中水溶氟的含量与采样点到铝厂距离呈负相关.农作物玉米叶片氟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铝厂排放的氟化物.玉米果实样品中的氟含量除对照点属于中度污染外,其余样点样品均属重污染.  相似文献   
133.
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我国南方主要酸性土壤铝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探讨了不同铝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母质、成土过程、环境条件的联系。还研究了土壤酸化对铝形态转化的影响.并以连续提取法提取的三种铝形态(交换性铝、活性羟基铝,有机络合态铝)来讨论现今常用的Al。(Tamm溶液提取)和Ald(DCB溶液提取)所可能包含的实际土壤铝形态,分析表明,Al0和Ald无明确的形态意义,只是上种由操作定义的多形态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4.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宝玉  岳钦艳  王艳  于慧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B)及不同Al~(3+)/SO_4~(2-)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SO_4~(2-)摩尔比及溶液的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稀释作用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小.Al~(3+)/SO_4~(2-)摩尔比愈小,pH值愈高,铝的水解聚合大分子及胶体粒子所占的比例就愈大.  相似文献   
135.
铝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存活率和粘胶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是从根冠游离并聚集在根尖周围的一群特殊细胞,铝毒的作用部位正是根尖,因此推测边缘细胞在铝毒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铝浓度(0、50、100、250、500μmol/L AlCl3(含0.1mmol/L CaCl2,pH4.5)与离体豌豆(Pisum Sativum)根边缘细胞共培养1h、2h、4h、6h、8h、24h后根边缘细胞存活率、粘胶层厚度及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揭示铝毒胁迫边缘细胞的响应。结果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边缘细胞的存活率明艰下降;在0~100μmol/L铝浓度范围,边缘细胞存活率有随铝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8h及24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铝浓度500μmol/L时显著高于0、50、100和250μmol/L时,6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250和500μmol/L铝浓度时显著高于0、50、100μmol/L AlCl3时。随处理时间延长,边缘细胞数量降低,铝浓度100,250和500μmol/L时边缘细胞数量低于0和50μmol/L时,且铝浓度越高,细胞数量越少;随处卵时间延长和铝浓度升高,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铝浓度500和250μmol/L时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尤为明湿。通过与pH7.01水溶液及pH4.50水溶液中粘胶层变化的比较,发现粘胶层在铝处理8h后出现一个峰值,可能是粘胶物质的诱导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表明,铝毒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符合剂量依数性关系,高浓度时则边缘细胞存活率反而升高,这与根边缘细胞对铝毒作出的适应性响应——粘胶层的增厚和细胞降解增强有关。粘胶层起着保护和减轻边缘细胞铝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浅论铝盐的水解和吸附电中和过程中被凝聚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昌 《环境化学》1996,15(6):530-535
通过对凝聚机理和铝盐在水中水解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铝盐水解物吸附起胶本电和中和数学模式,论述了被凝聚物浓度对铝盐水解过程的影响,在实际的凝集过程中,铝盐的水解和向胶体表面的吸附是同时进行的,部分铝盐在完成水解之前就以中间产物的形态吸附于胶体表面,胶体溶液的浓度愈高,这种倾向就愈强,由于较低水解度的物种具有较高的单位电位浓度,它们能显示较强的电中和能力,因此,随着胶体溶液浓度增高,达到最佳凝聚ζ电位所  相似文献   
137.
土壤中的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小芳  刘鹏  徐根娣 《生态环境》2003,12(2):237-239
概述了铝的性质,土壤中铝的存在形式、铝的流失、铝毒与酸雨的关系,植物对铝的吸收,铝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植物对铝毒胁迫的反应,为进一步开展铝及其植物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38.
小麦铝抗性和敏感品系对铝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vum L.铝抗性品系T202和铝敏感品系T105幼苗经0,50μmol L^-1,75μmol L^-1,100μmol L^-1和150μmol L^-1铝处理后根部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根生长被严重抑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磷代谢激活;硝酸还原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对铝浓度极其敏感;葡萄糖含量下降;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升高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下降.证实:铝胁迫造成了氧化伤害,激活了植物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分析还表明,T202耐铝的各项指标优于T105,前者的代谢酶活性对铝胁迫的反应更为迅捷,并有良好的能量储备和调动机制来抵御铝胁迫及由此产生的胁迫.图8参14  相似文献   
139.
研究了茜素络合剂-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AC-ASV)测定土壤溶液中铝形态的最佳条件,着重探讨了共存离子,特别是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阴离子对测定铝的影响,建立了测定土壤溶液中铝形态方法。用该法可测定总反应性铝、总单核铝[Ala]和稳定性单核铝[Ali],由总反应性铝减去总单核铝求得酸溶性铝[Als],由总单核铝[Ala]减去稳定单核铝求得不稳定单核铝[Alo],与标准的Driscoll方法(阳离子树脂交换分离-8-羟基喹啉-原子吸收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茜素络合剂(AC)-微分吸附计时电位法灵敏度较高,铁的干扰较少。该法适合于测定含铁量比较高的土壤溶液中的铝形态。  相似文献   
140.
钾长石分解制钾肥是钾肥制造的一条重要途径。钾长石低温分解制钾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铝副产物,探讨了该含铝副产物用于研制污水处理的絮凝剂聚硅酸硫酸铝(PSAS),进行了PSAS的污水处理试验。试验表明,以钾长石分解产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聚合硅酸铝是可行的,其除浊性能优良,经改性后的PSAS脱色效果良好,为钾长石副产物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