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2篇 |
废物处理 | 20篇 |
环保管理 | 70篇 |
综合类 | 290篇 |
基础理论 | 95篇 |
污染及防治 | 80篇 |
评价与监测 | 23篇 |
社会与环境 | 11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为探究长春秋季生物质燃烧对PM2.5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吸光性的影响,于2017年10~11月进行PM2.5样品采集,对PM2.5中碳质组分、糖类化合物和WSOC的光吸收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春秋季PM2.5中WSOC、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12±3.47)、(17.07±5.64)和(1.34±0.75)μg·m-3,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对OC的平均贡献率为38.93%.长春秋季总糖浓度为(1 049.39±958.85)ng·m-3,其中作为生物质燃烧示踪剂的脱水糖含量(左旋葡聚糖、半乳聚糖和甘露聚糖)在总糖中占比为91.69%,糖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源为长春秋季大气中糖类物质的主要贡献源.糖类物质的相关性分析及3种脱水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4.
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烟气颗粒物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基于MODIS - MCD64A1数据提取2001—2016年浙江省森林、灌丛、草地火灾面积和作物秸秆火点数据,结合植被类型、生物质密度和燃烧效率,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16年间浙江区域露天生物质燃烧排放污染物总量. 结果表明,2001—2016年浙江区域露天生物质燃烧总量为58.78 mt,其中乔木、灌木、草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和油菜燃烧总量分别为202.18 kt、10.43 kt、300.10 t、46.66 mt、1.94 mt、2.45 mt、3.45 mt和4.06 mt. 森林和秸秆火次数分别为1783次和23257次,森林火灾多集中在浙江南部区域,秸秆火多集中在浙江北部区域. 森林和草地火灾次数主要集中在3月和10月,作物秸秆火点主要集中在5、7和8月份,占全年75%以上. 各污染物CO2、CO、NOx、VOCs、PM2.5、TC、OC和EC排放总量分别为667.20、26.40、1.13、4.92、5.12、2.85、2.59和0.23 mt. 该研究揭示了浙江地区生物质露天燃烧排放污染物的时空变化,为深入揭示生物质燃烧对区域环境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介绍了国内目前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特点、操作参数和适用范围。这些技术包括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炉内喷钙后部烟气增湿脱硫法、海水洗涤法、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8.
Gabrio Valotto Giancarlo Rampazzo Francesco Gonell Gianni Formenton Silvia Ficotto Giorgia Giraldo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7,29(4):77-89
n-Alkane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bound to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1) were investigated in a traffic site located in an urban area of Venice Province (Eastern Po Valley, Italy) during the cold season. Considering the critical situation affecting the Veneto Region concerning 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the general lack of information on PM1 composition and emission in this area,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aims at determining the source profile,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s and the dispersion of finer particles. Four source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using the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receptor model: (1) mixed combustions related to the residential activities, (2) agricultural biomass burning in addition to the resuspension of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debris carried by the wind, (3) gasoline and (4) diesel traffic-related combustions. The role of loc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polluta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研究长三角背景点夏季PM2.5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30日—8月15日在上海市崇明岛对PM2.5样品进行昼夜采集,并对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Cl-、NO3-、SO42-、Na+、NH4+、K+、Mg2+、Ca2+)进行了分析.运用PSCF(潜在源贡献)方法判别污染物排放源区,并结合PCA(主成分分析)和PMF(正交矩阵因子)源解析探究PM2.5来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崇明岛ρ(PM2.5)平均值为(33±21)μg/m3,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35 μg/m3),但在部分时段存在显著超标现象,ρ(PM2.5)最高值在120 μg/m3以上.②水溶性无机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4±9.3)μg/m3,占PM2.5的42.4%,其中SNA(SO42-、NO3-、NH4+三者统称)为主要离子,占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的85.7%.③n(NH4+)/n(SO42-)(NH4+与SO42-的摩尔浓度比)显示,清洁期〔ρ(PM2.5) < 15 μg/m3〕呈贫铵状态,过渡期〔15≤ρ(PM2.5)≤35 μg/m3〕和污染期〔ρ(PM2.5)>35 μg/m3〕均呈富铵状态;过渡期SNA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形式存在,而污染期则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④通过对两次典型污染事件进行离子相关性分析和PSCF分析发现,E1污染事件(5月30日—6月8日)为局地生物质燃烧型污染事件,E2污染事件(7月23日—8月1日)为区域传输污染事件.源解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两次典型污染事件期间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对PM2.5的贡献最显著,贡献率分别为62.8%和59.8%;其次是生物质燃烧,其贡献率分别为32.5%和20.1%;E2污染事件期间海盐源对崇明岛PM2.5贡献率较高(16.6%),远超过E1污染事件期间对PM2.5的贡献率(2.7%).研究显示,区域输送对崇明岛PM2.5有显著贡献,二次颗粒物累积是崇明岛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