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退化现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藏西北高寒牧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NOAA、MODIS卫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资料、社会统计资料并结合GIS技术,对藏西北高寒牧区的草地状况和退化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覆盖度等级呈正态分布,且中等偏下略多,地表植被总体上比较稀疏;②2005年区域内的草地退化总面积为14.19×104km2,占区域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9.64%,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分别占25.20%和8.84%;③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与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变化有关,二是草地超载率达到59.18%,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是局部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频繁对草场的破坏,也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代人工草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了三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修复草地在不同演替阶段毒杂草[主要是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的入侵规律、数量特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物苗和草地质最以及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建植期人工修复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群落数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人工草地群落盖度、高度、物种数、生物最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V"字型变化规律,杂类草--甘肃马先蒿的数量特征变化尤为明显,在4 a的人工草地群落中开始局部入侵,在5~6 a的人工草地群落中大面积入侵,其入侵速度、入侵面积达到高峰期.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和磷素在演替过程(7 a、9 a草地)中逐渐降低,到一定时期又逐步增加;随着演替的进行,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牛物生物量碳和酶活性均呈"V"字型,变化.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首先是植被恢复,其次是土壤肥力的恢复.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的积累、微生物活性的改善不仅能使土壤-植物复合系统的功能得以恢复,同时也能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有利于人工草地群落稳定性的提高.在试验区尽管植被恢复演替进行得比较缓慢,但从土壤发展的角度看,仍属进展演替.所以,在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过程中,若降低和有效控制外界的干扰(如围栏封育),可为退化草地恢复提供繁殖体与土壤环境,实现人工草地逐步向恢复(正向)演替进行.图3表6参34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4.
农垦与放牧对内蒙古草原N2O、CO2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优选静态箱/气相色谱法(GC),首次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典型地区进行了人类活动对N2O、CO2和CH4交换通量影响的实验观测结果表明,农垦麦田N2O平均排放通量比原始草原高出3倍,并改变了草甸草原为CO2汇的性质,使其季节排放净通量以C计增加14.3 mg·(m2·h).随放牧强度的增加CO2排放通量呈线性增长,轻牧会引起草原对CH4吸收的大幅增加,而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增加值迅速回落.农垦麦田与草甸草原相比地-气间CH4交换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对N2O排放影响无显著规律.土壤湿度和温度是影响草原排放N2O和CO2、吸收CH4季节变化形式的关键因子,而人类活动仅影响排放强度.排放和吸收量年际间差异很大,但主要受降水的影响.N2O和CO2排放与CH4吸收峰值相反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5.
The slope and aspect of a vegetated surface strongly affects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intercepted by that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i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nd influences ecologically critical factors of microclimate, including near-surface temperatures, evaporative demand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It also determines the exposure of vegetation to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and ultra-violet wavelengths. Spatial variation in slope and aspect is therefore a key determinant of vegetation pattern,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ecosystem processes in many environments. Slope and aspect angle may vary considerably over distances of a few metres, and fine-scale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frequently follow these topographic patterns. The availability of suitable microclimate at such scales may be critical for the response of species distributions to climatic change at much larger spatial scale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relevant microclimatic gradients is not straightforward, as the potential variation in solar radiation flux under clear-sky conditions is modified by local and regional variations in cloud cover, and interacts with long-wave radiation exchange, local meteorology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66.
高寒草地土壤保持功能的风洞模拟及其定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人类活动不同干扰方式对高寒草地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利用大型风洞,对不同干扰方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个类型的土壤保持功能定量评估,以侵蚀率作为土壤保持功能的测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3个样品的土壤侵蚀率均呈现增大趋势,但不同处理下侵蚀率的增幅不同。当植被根系破坏后,土壤侵蚀率大小为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说明,高寒草甸土壤的可蚀性低,高寒草原土壤的可蚀性高,极易遭到破坏。从总体来看,土壤保持功能的强弱依次为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风蚀前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显著下降,其中速效K2O的养分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对3个草地类型单位面积土壤保持经济价值进行计算,计算主要包括保持有机碳、保持养分和减少土壤流失对河流湖泊淤积3个方面的价值。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化草甸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价值最高,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单位面积土壤保持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67.
陈国建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74-279,334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8.
黑河流域草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RS和GIS技术,从研究区植被类型、土壤侵蚀、坡度、距水源距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确定了黑河流域不适合和适合放牧的区域。在适合放牧的区域,根据草地类型估测产草量。在牧草分配方面,从避免土壤侵蚀和遭遇干旱时保证植被群落弹性和再生的需要以及满足昆虫和土壤无脊椎动物及野生动物需要两个方面考虑了满足生态需要的牧草生物量。在确定放牧强度时,从坡度和距离水源远近两个方面考虑了载畜量的减少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满足生态保护需要的草地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适合放牧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7.693%,在适合放牧的区域,天然草地的承载力为0.009~2.055只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69.
提出了以GM(1,1)模型拟合发展的趋势、傅里叶变换撮周期分量AR(p)模型模拟随机过程的集成预报模型,并用于黄河三角洲人工草场群落土壤盐分的定量研究中,经理论和应用检验证明:该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模拟或预报土壤盐分在较长时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并优于传统的单一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0.
本文阐述了我国草业科学研究与草业产业的现状,发展草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自然与人类居住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农民小康目标的一条必由之路,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救国之策。草业科学研究与草业产业化发展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