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固定化外源降解菌强化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一株外源降解菌进行固定化降解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降解蒽的最适温度和pH值为30℃和7。经海藻酸钙固定化包埋后,其降解蒽的能力明显提高,在100mg/L的初始浓度下其降解率在12d达到86%。在固定化颗粒中加入少量硅藻土细粉可以提高菌株对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502.
研究了化学沉淀法和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吸附法对催化裂化钠碱脱硫液中Ca~(2+)和Mg~(2+)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aOH沉淀法可有效去除钠碱脱硫液中的Mg~(2+),当溶液pH为12、反应时间为15 min时,Mg~(2+)去除率达91.6%;NaOH-Na_2CO_3联合沉淀法无法去除钠碱脱硫液中的Ca~(2+);经过NaOH溶液有效除Mg~(2+)后的脱硫液再采用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吸附柱去除其中的Ca~(2+)和Mg~(2+),可使出水硬度小于2 mg/L。提高进水pH、降低进水流量、降低进水硬度均可提高单位体积树脂的处理水量。  相似文献   
503.
姜科  周康根 《化工环保》2018,38(5):570-574
采用小试规模的流化床反应器处理氟质量浓度为500~1 400 mg/L的模拟高浓度含氟废水。以氟化钙颗粒为晶种,以氯化钙溶液为沉淀剂(流量25 L/h),考察了流化床连续运行过程中沉淀除氟的效率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钙的沉淀反应在30.7 s内即可完成;在废水流量为11~23 L/h、反应pH为7.0~9.0、上升流速为0.005 9~0.013 0 m/s、钙与氟的摩尔比为0.85~1.00的条件下,出水清液中氟质量浓度低于1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连续运行过程中,流化床沉淀除氟高效稳定,操作条件范围较宽。流化床出水中细颗粒沉淀物的存在会导致氟浓度显著升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产生或溢出,以保证沉淀除氟效率。  相似文献   
504.
根据吡虫啉农药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在小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预处理的组合工艺流程为:钙法除磷-碱解-催化微电解。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的适宜参数为:钙法除磷的pH值11,搅拌速度为100 r/min,钙的投加量为理论计算值的1.4倍;碱解反应的温度70℃,pH值11,反应时间2 h;催化微电解反应的pH值3~4,曝气时间3 h,催化剂与铸铁屑的质量比1∶5。组合工艺对COD、色度、磷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1%、90%和99.99%,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得到很大改善。组合工艺不仅适用于预处理高浓度吡虫啉农药废水,也能为其他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农药废水的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5.
MAP法处理饲料级磷酸氢钙母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宇  伍钧  杨刚  唐微 《环境工程学报》2008,2(9):1169-1172
运用 MAP(磷酸铵镁)法处理高浓度饲料级磷酸氢钙母液,研究了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并分析了最优条件下所得产物成分.结果表明,母液处理的最优反应条件为pH=9.5,n(NH4 ):n(PO43-)=1:1,反应时间 10 min,反应温度40℃以下.该条件下,当温度为40℃时,PO43-、Mg2 和Ca2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8.46%、92.54%和98.48%,残留浓度分别为 15.91、70.25 和2.94 me/L.生成的沉淀产物中 P2O5、NH4 -N、CaO 和MgO 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9.08%、6.07%、2.83%和 15.91%,所含 MAP 可作为肥料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06.
采用Fenton氧化-镁盐沉淀法处理草甘膦废水,同时得到CaCl2产品。研究了H2O2和Fe^2+的加入量对Fenton氧化阶段处理效果的影响及Mg^2+的加入量、沉淀终点pH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镁盐沉淀阶段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Fenton氧化-镁盐沉淀法的最佳操作条件:常温常压下,用CaCO3调节废水pH约为4.0,H2O2加入量(质量分数,下同)为3%,Fe^2+加入量为6%,反应时间为2h;Mg^2+加入量为5%,加入石灰乳调节体系pH为11.0,静置沉降120min后分离,用HCl调节上层清液pH为7.0,浓缩,260℃下烘干得CaCl2产品。在此条件下,草甘瞵废水的COD去除率达75.8%,CaCl2产率为48.5%。  相似文献   
507.
秦杨  温青  任洪强  丁丽丽 《化工环保》2007,27(3):253-256
采用预处理—生化(包括水解酸化和好氧)法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对工艺流程Ⅰ(预处理为混凝)和工艺流程Ⅱ(预处理为混凝及臭氧氧化)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处理时CaO的最佳加入量为16g/L;混凝出水采用臭氧氧化,臭氧通入量为29m g/L时,臭氧氧化出水色度为141度,色度总去除率为91%,但TOC基本没有变化,且臭氧氧化出水经过后续的生化处理后,最终出水色度与工艺流程Ⅰ相比无明显优势。采用工艺流程Ⅰ处理强酸性混合染料废水更合适,最终出水pH为8.5,COD为88m g/L,TOC为48m g/L,色度为359度,SS为25m g/L,SO24-质量浓度小于50m g/L,PO34-未检出。  相似文献   
508.
煤燃烧固氟剂及固氟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热力学分析煤燃烧过程中钙基固氟剂固氟反应机理和高温高效钙基固氟剂开发原则;通过流化床和链条炉燃烧试验考察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燃烧固氟效果.试验表明:流化床燃烧时石灰石燃烧固氟效果明显,在Ca/F=60~70时,脱氟率可达到66.7%~70.0%;链条炉燃烧试验表明:利用工业废料开发的钙基固氟剂固氟效果显著,在Ca/F=65~80时,脱氟率为57.32%~75.19%.在燃煤过程添加石灰石和钙基固氟剂具有固氟固硫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09.
准确预测地下水SO4 2-空间变化趋势对改善地下水质量、提高区域地下水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14、2017和2020年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土地覆盖数据、土壤参数数据、数字高程数据等多源时空数据和地下水pH值为特征变量,分析其与地下水SO4 2-浓度的相关性,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回归,建立BOA-RFR模型,并基于BOA-RFR模型对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最后生成地下水SO4 2-预测图.结果表明,pH值、地面高程(GE)和贡献区荒地(BAR)面积占比作为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重要参数,与地下水SO4 2-浓度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对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的重要度均大于25 %;地统计插值方法作为空间分布预测建模的辅助手段,加入辅助样本后的BOA-RFR模型,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的R2均大于0.96,且多辅助样本构建模型的RMSE和MAE最大值较少样本模型的最小值分别降低了4.7 %和23.8 %;在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中,高SO4 2-地下水向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东北部富集,且面积呈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510.
反渗透阻垢剂YSW-21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为主要单体合成了反渗透阻垢剂YSW-21。通过静态实验法研究了YSW-21对CaSO4的阻垢性能及影响因素。在Ca^2+质量浓度为7067mg/L、SO4^2-质量浓度为7000mg/L、YSW-21加入量为8mG/L时.YSW-21对CaSO4的阻垢率达91%;在25℃、YSW-21加入量仅为4mg/L时的作用效果长达102h以上;在7500mg/L的高Ca^2+质量浓度下,YSW-21的阻垢性能优于常用进口阻垢剂大湖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