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篇 |
废物处理 | 3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118篇 |
基础理论 | 50篇 |
污染及防治 | 14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是东北地区冬春季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研究东北地区沙尘颗粒的特征,来源和成因是防止沙尘暴的关键.通过对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物质的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发现沙尘暴物质中孢粉丰富,主要以草本中的蒿属和藜科为主.沙尘颗粒的中值粒径为10~20μm. 通过粒度分布曲线和孢粉组合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沙尘来源.通过对扬沙和沙尘暴季节分布规律,多年分布规律和地质历史时期及人类历史时期的出现规律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扬沙沙尘暴以冬春型为主,50年中冬春季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占总次数的75%.在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扬沙和沙尘暴就频繁出现,50年来,扬沙和沙尘暴在波动中减少,2000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率增强.东北地区扬沙和沙尘暴出现频次、强度和分布的南界受冬季风强度控制,冷干组合是沙尘暴高发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3.
堤坝蚁穴系统的水力-岩土模型及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堤(坝)身蚁穴系统由蚁路及其周边白蚁活动范围内的土体构成,因土栖白蚁的生物化学作用,其表现出与围护土层完全不同的性质.将有关条件适当简化后,整个蚊道可简化为一个具有两弯折头的自由出流短管系统的水力-岩土计算模型.当洪水水位涨至蚁穴系统之上时,可按泄水短管计算;当洪水水位退至蚁穴系统最高点之下时,可按虹吸管系统计算.通过对蚁穴系统的水力变化特征、岩土工程特性及其相互间共同作用的分析与计算,可较准确地预测堤身的破坏点位置.同时,根据其破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4.
公众风险感知评价--以高校在校生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风险感知状况可以反映出社会发展变化对人们心理状况造成的影响以及人们的反应.采用比较分析法,确立了风险感知研究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高校学生由于个体差异特征而形成的风险感知能力的强弱差异,得出了以下结论:在风险信息的传播方面,学校教育的影响远远落后于各类媒体;从性别差异看,女生的风险感知强于男生;从学科差异看,文科学生的风险感知强于理科学生;从年级差异看,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感知强于高年级学生;从生源地差异看,城市学生的风险感知强于县镇学生.对个体特征与风险感知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科差异与风险感知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后依次为年级、性别和生源地,其中年级差异与风险感知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5.
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相关性的火灾火焰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火焰燃烧时气体羽流的卷吸特性和空气流动的影响,燃烧的火焰表现出不停的振荡特性,基于这种振荡性提出利用图像的相关性来探测火灾的发生.火灾视觉特征的提取是视觉火灾探测的重要问题,首先确定运动区域,再利用火焰振荡特性提出了相关性算法,并分析了R、G、B 3种分量对相关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相关性来分析时,火焰的相关性系数图是剧烈振荡的,而非火焰的相关性系数图是相对比较平坦的,为可视化火灾探测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判据;R、G、B对相关性的影响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利用其中的1个分量即可,可有效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66.
67.
68.
Chlorobenzenes in waterweeds from the Xijiang River (Guangdong s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Xijiang River is the major source of water for about 4.5 millions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28.7 millions of rural population. The water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health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hlorobenzenes (CBs) in both water and waterweeds collected from 4 stations in the Xijiang River (Gangdong section) of the Pearl River in April and November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nearly every congener of CBs was detected. The total contents of CBs (∑CBs) in the river water ranged from 111.1 to 360.0 ng/L in April and from 151.9 to 481.7 ng/L in November, respectively. The pollution level of CBs in the water in Apri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vember. The contents of ∑ CBs in waterweeds ranged from 13.53×102 μg/g to 38.27×102μg/g dry weight (dw).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pril and November in waterweeds. The distribution of CBs in roots, caulis, and leaves of Vallisneria spiralis L.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The leaves mainly contained low-molecular-weight CBs(DCBs), whereas the roots accumulated more PCBs and HCBs. The average lgBCFlip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of CBs ranged from 0.64 to 3.57 in the waterwee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CBs in the Xijiang River was: Fengkai County < Yunan County <Yun'an County < Gaoyao County according to the ∑CBs, and the pollution deteriorated from the upstream to the downstream of the Xijiang River. Furth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charge of waste containing CBs may be the main source of CBs pollution in the Xi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69.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03年1月8日获取的Landsat TM 卫星图像进行分类.Landsat TM5卫星数据的3、4、5假彩色合成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影像层次丰富,地物界限清晰.因此,采用3、4、5波段作为输入层.经过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将输出层单元设置为5个,包括是红树林、陆地植被、裸地(其他建筑用地)、水体和虾池.经过流程实际运算和精度对比,设定训练阈值的贡献是0.9,训练率是0.2,训练次数是1000,最大个体允许误差为0.1.分类精度达到86.86%,高于最大似然分类(50.79%)和光谱角分类精度(75.39%),从而最终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区红树林均匀度(1.7789)和聚集度指数(0.6854)较高;红树林种类的优势度指数是-1.5850,为弱势群体;红树林的斑块破碎化指数是0.0325,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0.
采用GC/MS/MS技术对长江中游重庆至宜昌段22条支流和干流的47个表层水样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支流表层水样中PCB8、28、52和118是优势污染物,而干流表层水样中PCB8和28是优势污染物.ΣPCBs在支流和干流表层水样中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0.71 ng.L-1和13.25 ng.L-1,ΣPCBs最高检出浓度61.79 ng.L-1出现在支流壤渡河,最低浓度3.77 ng.L-1出现在支流草塘河;85%的支流表层水样中ΣPCBs的浓度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连续暴露基准浓度14 ng.L-1,但所有支流和干流水样中ΣPCBs的检出浓度都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500 ng.L-1;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值相比较,也显示该研究区域表层水中PCB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癌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支流和干流的水因摄入PCBs而带来的风险分别为2.07×10-7和1.33×10-7,说明研究区水样中因PCBs污染引起的癌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