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02篇 |
免费 | 258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33篇 |
废物处理 | 169篇 |
环保管理 | 274篇 |
综合类 | 1668篇 |
基础理论 | 410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347篇 |
评价与监测 | 108篇 |
社会与环境 | 67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32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195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为了解大连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0年6~8月高时间分辨率VOCs在线观测数据,对大连市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φ(VOCs)的平均值为(10.21±5.71)×10-9,其中烷烃占比为66.35%,烯烃为11.89%,炔烃为7.75%,芳香烃为14.01%.VOCs和NOx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特征,而O3变化趋势相反.综合考虑物种活性,确定甲苯、乙烯、间/对-二甲苯、1-己烯、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和异戊二烯是影响大连市大气VOCs的关键物种,优先控制烯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大连市夏季O3污染的关键.PMF源解析结果显示交通源(26.38%)、燃烧源(22.75%)、工业排放源(17.09%)、溶剂使用源(14.59%)、天然源(11.72%)和其他(7.47%)为监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交通源和燃烧源排放是大连市夏季O3防控的重点污染源. 相似文献
362.
大坝拦截对河流水溶解组分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以夏季乌江渡水库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363.
为探究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磷的来源与分布特征,以西安金盆水库为对象,针对2017年3~11月金盆水库水体、沉降颗粒及沉积物柱状样品总磷(TP)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盆水库主库区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及形态分布受水体颗粒磷(PP)沉降作用明显,相关系数r~2=0. 877 5;同时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还受到沉积物内部生物地球化学的共同作用. 6~8月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剧烈繁殖演替,繁殖过程中大量失去活性、死亡的藻类不断向底部水体沉积,形成以藻类等颗粒磷为主导的内源污染,沉降颗粒总磷含量达(753. 51±17. 11) mg·kg~(-1),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随之增加,以铁铝结合态非活性磷(NaOH-nrP)为主; 9~11月进入汛期,径流水体携带大量泥沙等负荷较大的污染物汇入水库,使得水体颗粒磷浓度相应增大,然而由于单位质量泥沙中总磷含量占比较小,导致径流过程中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逐渐降低,泥沙径流过程中颗粒磷以无机态的钙磷(Ca-P)和残渣态磷(rest-P)为主,二者约占沉积物总磷(TP) 55. 8%~66. 2%,受颗粒沉降影响相对较大.活性磷(SRP)、铁锰螯合态磷(BD-P)和铁铝结合态活性磷(NaOH-srP)这3种形态磷较活跃,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氧化还原条件)下发生一系列迁移转化,受沉积物内部生物地球生物化学过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64.
为了解台州市市区大气降水化学成分组成特征及变化规律,对2010—2019年台州市市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降水样品pH为4.20~4.84夏高冬低,强酸性降水频率下降显著,电导率平均值为3.16 mS/cm。SO42-和NO3-是降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NH4+和Ca2+是降水中最主要的阳离子。Ca2+浓度在2018年开始有所抬升,SO42-和NO3-浓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SO42-与NO3-浓度比均值为1.50,呈下降趋势,同大气中SO2与NO2的质量浓度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O42-和NO3<... 相似文献
365.
在世界无车日期间对PM2.5化学组分、光学参数及气态污染物进行同步监测,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对杭州市细颗粒物污染及能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制期间NO2、NOx、CO和PM2.5浓度分别为45.0, 50.8, 1119, 85.8μg/m3,比平日分别下降了17.5%、23.3%、20.6%和32.6%.管制期间PM2.5中OC、EC和二次无机组分浓度为8.58, 4.29, 25.95μg/m3,比管制前下降了13.8%、12.6%和15.7%,管制后则达到20.24, 10.85, 27.39μg/m3,上升了136.0%、152.7%和5.5%.管制期间较高的NO3-/PM2.5和NOR(0.15)表明PM2.5的形成更多受二次无机转化影响,管制后PM2.5中上升的OC、EC比例和较低的NOR(0.07)则说明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碳质组分的贡献.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和EC是最主要的消光组分,共解释了总消光系数的74.0%~89.7%.管制后,机动车排放的有机物和EC消光比例达到26.6%和24.6%,大气消光系数则达到438.7Mm-1,比管制期间上升了60.5%,表明机动车污染排放已成为影响杭州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和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66.
Huanbo Wang Leiming Zhang Irene Cheng Xiaohong Yao Ewa Dabek-Zlotorzynska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21,33(5):1-11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control regulations designed for reducing air pollution, chemically resolved PM2.5 data have been collected across Canada through the National Air Pollution Surveillance network in the past decade. 24-hr time integrated PM2.5 collected at seven urban and two rural sites during 2010-2016 were analyzed to characterize geographical and seasonal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potential causes. Site-specific seven-year mean gravimetric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5.7 to 9.6 µg/m3. Seven-year mean concentrations of SO42?, NO3?, NH4+,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were in the range of 0.68 to 1.6, 0.21 to 1.5, 0.27 to 0.71, 1.1 to 1.9, and 0.37 to 0.71 µg /m3, accounting for 10.8%-18.1%, 3.7%-16.7%, 4.7%-7.4%, 18.4%-21.0%, and 6.4%-10.6%, respectively, of gravimetric PM2.5 mass. PM2.5 and its five major chemical components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southeastern Canada and lower values in Atlantic Canada, with the seven-year mean ratio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being on the order of 1.7 for PM2.5 and 1.8-7.1 for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When comparing the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ites within the same region, those of SO42? and NH4+ were comparable, while those of NO3?, OC, and EC were around 20%, 40%-50%, and 70%-80%, respectively, higher at urban than rural sites, indicating the regional scale impacts of SO42? and NH4+ and effects of local sources on OC and EC. Monthly variations generally showed summertime peaks for SO42? and wintertime peaks for NO3?, but those of NH4+, OC, and EC exhibited different seasonal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相似文献
367.
Inthecourseofoilrefining,organicwastewaterwithhighconcentrationofemulsifiedoilandphenolisproduced,sofar,themethodsofphysicoche?.. 相似文献
368.
369.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市南郊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撂荒地、苗圃地、坡耕地)研究了城乡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组成主要集中在1~0.05 mm和<0.001 mm两个粒级范围内,土壤质地以重壤土和轻粘土为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减弱,土壤砂粒(1.0~0.05 mm)、土壤粉粒(0.05~0.01 mm)百分率逐渐下降,<0.01 mm的土壤物理性粘粒百分率增加。自然、半自然状态利用方式的林地(次生林地、经济林地、杉木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普遍较高,土壤密度低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而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普遍高于坡耕地、苗圃地、撂荒地、采伐迹地 相似文献
370.
PVC热解过程中HCl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TG)对聚氯乙烯(PVC)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PVC热解制取氯化氢(HCl)实验,研究载气流量、入料量、热解时间和热解温度对氯化氢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热解条件;采用离子色谱(IC)、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仪(GC-MS)对热解产物进行化学分析,揭示PVC热解制取HCl过程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PVC热解制取氯化氢的最佳热解条件为载气流量100mL/min、热解时间30min、入料量1.2g和热解温度400℃;PVC热解存在2个失重阶段,即260~320 ℃和390~600 ℃;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产率由0.95%升高到20.29%、HCl产率由25.69%升高到53.76%,而半焦产率则由54.39%下降到11.27%、气体产率变化范围为9.09%~18.97%;当热解温度低于400 ℃时,气体组分仅检测到H2、C2H4、C3H6;当热解温度高于400 ℃时,检测到的气体组分为H2、CH4、C2H4、C2H6、C3H6、C3H8;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焦油组分中不稳定组分逐渐转化为稳定组分.PVC热解制取HCl的第1反应阶段主要是脱除HCl的链式反应,同时生成少量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及环烷烃等有机化合物;第2反应阶段主要为少量HCl生成、焦油的结构重整、分子重排、脱苯环和同分异构化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