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61篇
基础理论   4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Research has long recogniz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vision communicated at all levels of organizations. Despite this recogniti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surrounding suborganizational visions remains limited. In this paper, we aim to explore these dynamics by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the use of suborganizational visions. Although research has begun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structure for vision, it has done so on a limited basis in the context of vertical hierarchies. We t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view, exploring the role of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mensions of structure, with specific intere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suborganizational visions. Our findings suggest not only that structural distance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suborganizational visions but also that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core provid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borganizational units communicate distinct visions that are decoupled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vision. Furthermore, we find a series of coordinating mechanisms that serve to encourage both the vertical nesting and horizontal complementarity of visions, ensuring alignment,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decoupling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vision. Finally, in describing these findings, we elucidate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in both providing content for and ensuring the complementarity of suborganizational visions.  相似文献   
172.
为提高重大疫情下冷链应急物流协同配送效率,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满足疫区冷链物资需求,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冷链应急医疗物资协同配送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将感染病毒风险系数及损失引入模型,分析冷链应急医疗保障部门与冷链物流企业配送策略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感染病毒风险系数一定的情况下,演化主体最终是否趋向高效策略和积极合作策略,与冷链应急医疗保障部门的投入运营维护成本、物流企业积极合作增值放大系数、积极合作的社会声誉及形象增值、正常运营经济收益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在运营维护成本增大和收益减少情景下,冷链应急医疗保障部门策略呈现波动性。研究结论可为重大疫情下冷链应急医疗物资协同配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王甡 《环境与发展》2020,(4):237-239
在生态环境遥感解译野外核查中,获取了大量的照片数据集,为充分发挥这些照片在遥感解译中的作用,开发野外核查照片管理系统对这些照片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实现了照片文件名自动重编码、照片数据库管理、照片地物空间定位等功能,实现了野外核查照片与遥感标准假彩色影像关联,为掌握遥感解译标志和积累先验遥感解译知识提供了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174.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8年6月23日形成于冷涡成熟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发生发展特征,得到:(1)MCS发生发展过程中,高空强垂直风切变维持,低层垂直风切变迅速增大。(2)湿Q矢量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强了上升运动和次级环流,前者的增大对MCS的发展起了更大的作用。(3)雷达图上弱回波区、回波悬垂结构、三体散射现象、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及低层速度图上的气旋式辐合的出现是冰雹发生前的有利信号。(4)湿斜压性及风垂直切变增大可能会促发MCS发生。地面风场辐合和水汽辐合加强了MCS的发展。对流层中高层干冷空气的侵入,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5.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相比差距仍较大,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丽江过去30 a的经济包括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比较了其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上丽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横向对比全国其他地区和城市,在经济尤其在社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少数民族问题尤为突出。最后结合丽江的区域和旅游发展实际,讨论了今后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倾斜和定位,指出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定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战略以及支持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区规划和建设是这一定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6.
防寒工作服是冬季保护石油行业室外作业人员的重要措施。文章阐述了低温环境对石油行业室外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列举了防寒工作服生产和检测的重要性能参数和测定方法,概括了国内外对于防寒工作服生产和检测的相关标准,展望了防寒工作服研发应用空间和发展方向,对防寒工作服的研究和配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7.
介绍低气压试验、高低温试验、湿热试验、IP防护等级试验、振动试验、冲击和碰撞试验、盐雾试验等试验项目的考核目的和相应试验参数,分析上述试验项目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当前产品的发展状况,简单介绍环境试验项目的组合和试验顺序。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对山西1368-1948年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在这期间,山西共发生霜雪灾害419次,轻度106次、中度228次、重度85次。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68-1579年为第1阶段,1580-1699年为第2阶段,1700-1819年为第3阶段,1820-1948年为第4阶段。第1、3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频次较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第2、4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度和重度霜雪灾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周期,即10~13年、20年左右、45~50年和120年左右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霜雪灾害的主要原因。共发生6次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出现在1578-1588、1591-1607、1631-1642、1669-1672、1690-1699和1830-1836年。出现3次异常寒冷灾害年,分别是1653、1892和1929年。  相似文献   
179.
针对轮胎冬季耐久试验中低温开裂现象和耐久试验的环境限制,设计开发一套模拟整车状态下轮胎低温运行状态的试验台架。该台架系统包括低温环境仓,低温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四部分。根据冬季黑河实际道路试验确定台架试验的试验车速、环境温度、运行载荷、定位角度、运行周期以及运行里程。通过对比试验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当失效率为10%时(即轮胎B10寿命),试验台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新开发试验台的有效性,为考核同类型轮胎低温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0.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airflow and pollutant dispersion inside an urban street canyon was first developed using the FLUENT code, and then it was validated against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Then the effects of strength and position of pollutant sources on pollutant dispersion within an urban street canyon we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mensionless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within the urban street canyon were independent from the source strength. The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pollutant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urban street canyon with a two-lane road were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the positions of the two sources: 1) the closer the two sources were to the street center of the canyon, the lower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leeward wall and at the human respiration level in the leeward footpath became; 2)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windward wall and at the human respiration level in the windward footpath were not sensitive to the locations of the two sources as long as the source on the windward lane was situated outside the small recirculation zone at the bottom corner of the canyon windward wall; 3)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lower parts of the windward and leeward walls as well as in the two footpaths increased greatly when the two sources were moved from outside into the small recirculation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