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468篇
安全科学   354篇
废物处理   144篇
环保管理   522篇
综合类   1768篇
基础理论   27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73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53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Arctic marine ecosystem is shaped by the seasonality of the solar cycle, spanning from 24-h light at the sea surface in summer to 24-h darkness in winter. The amount of light available for under-ice ecosystems is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its path through atmosphere, snow, sea ice and water.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pres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the abiotic (clouds, sea ice, snow, suspended matter) and biotic (sea ice algae and phytoplankton) controls on the underwater light field. We focus on how the available light affects the seasonal cycle of primary production (sympagic and pelagic) and discuss the sensitivity of ecosystems to changes in the light field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s. Lastly, we discuss predicted future changes in under-ice light as a conseq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guide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952.
针对利用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飞灰固化物填埋场,从勘查设计和建设角度,通过与常规生活垃圾填埋的安全和环保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扩建前后填埋场稳定性、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勘察设计要点,研讨扩建工程新老填埋堆体基础层、防渗及导排系统等安全环保关键技术及扩建的适宜性,为扩建的可行性研究提出较为系统的技术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953.
用亨盖特(Hungate)厌氧技术,以甲醇为唯一碳源获得了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物,以甲醇或乙酸钠(或两者各50%)为碳源滚管培养,获得了以甲烷八叠球菌的分离培养物。用聚乙烯醇(PVA)为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sp固定化,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总产气量相似,但两者的产气特性有明显不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迟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产气集中,在产气的6天中,平均日产气量30.88mL甲烷,最高产气量可达2.80mL甲烷/h,在产气高峰两天中的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66.0%。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平稳,平均日产气量为8.91mL甲烷。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在固定介质中多呈较大包囊存在,包囊直径30~50μm。  相似文献   
954.
本文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环境管理模式与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无废、少废及高效转换工艺)的关系,剖析市场经济国家环境管理模式的精髓,密切结合推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包括环境标志这种反向控制手段),提出加快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业环境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955.
采用清洁生产概念与思维模式,对铜铬催化剂生产全过程进行审核,找出造成其产率低、活性差、污染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新催化剂研制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探讨铜铬催化剂用于糠醇生产过程中提高其产率、活性、原材料利用率以及减轻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6.2~6.5、Cu/Cr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65℃,活化温度为400℃的条件下,催化剂能获得较高产率和活性。按此新工艺生产的催化剂,产率可提高22%,Cr^6 的排放量可减少95%,活性可提高一倍,废品率可由原来的10%降至零。  相似文献   
956.
国际通用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按九十年代国际通用的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建设 ,经几年的工程建设和垃圾填埋运行管理实践中 ,在人工水平防渗结构层的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虫害控制、填埋区清污分流及分层压实覆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突破 ,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运作管理模式 ,建成了我国第 1座城市生态填埋场。  相似文献   
957.
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生成量测试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探讨测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方法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建立了用二氧化碳生成量来测试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合理方法。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有机物浓度100mg/L,接种污泥浓度500mg/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4d。通过有机生物降解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标准-生物降解性指  相似文献   
958.
刘莎莎  戴胜利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09-117,83
提升末端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走出城市“垃圾围城”之困,一直是地方政府关切的核心议题。为探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差异,从“政府能力系统”视角出发,围绕需求驱动、经济驱动、政策驱动、技术驱动四个维度,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运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活垃圾清运量、人均GDP、地方环保支出、政策文本出台数量、无害化处理厂数量以及市容环卫专用车辆数均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时间变化上,2004—2007年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初创阶段,受到经济、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的显著影响; 2008—2016年为生活处理能力缓慢提升和局部发展阶段,持续受到技术驱动因素的显著作用;2017—2020年为处理能力全面提升阶段,需求、经济与技术因素均呈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在区域变化上,经济驱动的影响效应由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弱,需求驱动、政策驱动因素只在东部地区影响显著,技术驱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最后,研究从源头减量、资金投入、政策倾斜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促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9.
调查研究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了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中存在的岗位和能力不匹配问题,探讨了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直跃式"晋升方式用以改善人力资源错配问题。  相似文献   
960.
针对华电大同第一热电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具体水质特点,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两股废水处理之后混合,经过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加氨处理后回用,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明显低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标准,基本实现了废水、固废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