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92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1414篇
基础理论   319篇
污染及防治   237篇
评价与监测   52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个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了分析.检测水样体积为100mL,分别于2006年3~6月取自水源水(黑河)、景观娱乐用水(大唐芙蓉园北湖和兴庆湖)、纳污河(浐河)和未消毒的二级出水(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MF)测得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杆菌CFU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FU的2.2~5倍,是粪大肠杆菌CFU的7~14倍.病原细菌检测的几何平均值范围,QPCR法在25~67000 CCE·100mL-1之间,MF法大肠菌群在3~45000 CFU·100mL-1之间,粪大肠菌群在0~3000 CFU·100mL-1之间(n=6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来计算,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以及粪大肠杆菌CFU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3、r=0.908和r=0.948.  相似文献   
962.
异养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古菌氨氧化与新的氮循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然界中氮循环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异养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古菌氨氧化过程的发现,人们对氮循环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就异养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发现、生化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人们重新认识和构建新的氮循环提供有用信息,并对这些新型微生物今后在污水生物脱氨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展望和设想.指出今后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可通过富集异养硝化菌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实现单级自养脱氟、富集氨氧化古菌提高低溶解氧下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963.
高爱国  陈皓文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369-2374
用平板法分别在4℃和25℃时对北极加拿大海盆和楚科奇海10个沉积物岩芯中的锰细菌进行培养,并测定了检出率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4℃与25cc温度下培养的锰细菌含量范围均为(-)~3.3×108个g-1,锰细菌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7.78%、86.03%.平均含量分别为5.60×106、7.91×106个g-1;该结果高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的锰细菌含量,比北极阿拉斯加淡水湖湖水中的锰细菌含量高1个数量级,比印度洋海岭Carlsberg Ridge区热水区海水样品中的锰细菌含量高3个数量级,证实寒冷北极海同样广布锰细菌.对锰细菌在不同水深、经纬度以及沉积物深度中的分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锰细菌检出率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含量变化呈现浅层少、下层多之势;纬度分布范围较大,并显出有扩大的趋势.水深对沉积物中锰细菌也有一定影响.尽管锰细菌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环境温度的升降对本研究区锰细菌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64.
游离和固定化SRB污泥处理含锌废水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乙烯醇(PVA)-硫酸铵包埋法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含锌废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内聚营养源固定化小球与游离污泥做对比实验,考察硫酸根去除率、锌离子去除率、出水COD值等因素,并借助EDX分析小球内部锌离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内聚营养源固定化小球,硫酸根去除率为55.7%,锌离子去除率达98%,出水COD<100mg/L,进行多次循环实验,出水锌离子浓度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采用游离污泥,硫酸根去除率为46.1%,锌离子去除率为98.2%,出水COD1800mg/L以上,用于二次处理废水,锌离子去除率仅为60.4%。固定化小球循环处理废水四次后,每克固定化小球内部锌离子含量为0.04364mg。  相似文献   
965.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特征明显的石油降解菌,研究了不同的油含量、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石油降解菌的脂酶活性和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脂酶活性与除油率正相关;除油率随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石油降解率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添加蔗糖不利于石油的降解;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有利于脂酶的产生和代谢。  相似文献   
966.
高盐度采油废水优势降解菌的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取自不同地方的污泥筛选研究试验,筛出了四株降解石油能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A11去油率达到83.5%,A1去油率为77.5%,A13的去油率为57.8%,A60的去油率为53.4%。同时通过粗筛、复筛、驯化和第二次复筛,筛出四株降解COD的优势菌株,其中A45的COD降解率为40.8%,TA2的COD降解率为35.1%,A41的COD降解率为32.8%,XA3的COD降解率为30.6%。其最佳COD降解时间为48h。  相似文献   
967.
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沿革和最新进展。随着油田系统采出水中SRB造成危害的日益严重,常规的物理和化学法因其高成本、低效率等原因已不能满足需求,生态抑制法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着重介绍了反硝化技术对硫酸盐还原的抑制作用,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研究者提出的几种机理,重点介绍了生物竞争抑制机制、中间产物抑制机制、形成厌氧硫循环机制、同时具有反硝化和硫酸盐还原的细菌作用机制以及电位抑制机制。列举了国内外成功应用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成功实例,并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68.
微曝气条件下S-TE剩余污泥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微曝气、不同温度条件下S-TE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解和各种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TE污泥溶解存在2种反应(酶催化反应和热解反应)和2个过程:嗜热菌胞外酶(主要为蛋白酶和淀粉酶)首先解聚污泥胶团,进而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胞内有机物质.接种嗜热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AT06-1比不接种促进了污泥悬浮固体的溶解,接种条件下最适宜的溶解温度为65℃,此温度下,污泥VSS和TSS溶解率相对于不接种试验提高程度最大,2 d时VSS、TSS溶解率分别达到34.09%和24.1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7.57%和6.87%;微曝气条件下SCOD和VFA得到累积,最大累积量达到4 531 mg/L和2 319 mg/L,有利于厌氧消化;此时蛋白酶活性提高也最大.污泥溶解产生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969.
利用PCR-DGGE技术指导高温油藏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对高温油藏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将得到的信息用于指导油藏微生物的分离.本研究通过PCR-DGGE技术对油藏水样中DNA的16S rDNA V3、V8、V9 3个高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可得到更多微生物多样性信息的V9区引物进行PCR扩增,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在高温油藏中存在的微生物与GenBank数据库中α,β,y-变形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利用多元细菌培养技术,以序列信息为指导,采用富集培养、直接培养和特殊培养的方法,从水样中分离出5株高温菌(而传统分离方法只能获得3株),其中3株高温解烃菌分别属于Bacillus属、Geobacillus属和Petrobacter属,它们能够在55℃以上兼性厌氧条件良好生长,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6.5%、70.01%和31.87%,对原油的降粘率分别为40%、54.55%和29.09%,使原油的凝固点分别降低3.7、5.2和3.1℃.因此,序列指导和改变培养条件是分离更多有效采油微生物的改进方法,这3株高温菌的对原油的作用效果证明其具备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0.
调研了杨凌抗生素使用和过期抗生素处理情况,研究了渭河杨凌段及其在杨凌境内主要支流中耐药菌(主要为耐头孢曲松细菌)及常见耐药基因的分布特征.杨凌区β-内酰胺类药物占抗生素总用量的55.0%,64.0%的过期抗生素被合理处理;水样中耐头孢曲松细菌平均浓度均大于500CFU/mL,分离到5种气单胞菌(n=44)和1株大肠杆菌;45株(100.0%)菌全部耐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多重耐药率为95.6%;水样总DNA中ampC,sul1,sul2,sul3,tetB,tetC,tetM,aadA,cmlA,catA,blaTEM,blaNDM,aph(2’)-Idaac(6’)-Ib检出率均为100.0%,15株耐头孢曲松代表菌中ampCblaTEM检出率均为100.0%.渭河杨凌段及其主要支流中多重耐药细菌检出率较高,耐药基因多样化.研究可为杨凌区水体中耐药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