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591篇
安全科学   656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201篇
综合类   1328篇
基础理论   226篇
污染及防治   270篇
评价与监测   179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分析不同粉尘因密度的差异对20 L球形爆炸装置球罐内粉尘分散过程流场变量变化和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利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密度的粉尘在球罐分散过程中湍流动能、流场速度、粉尘浓度3种流场变量在球心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粉尘密度越小,湍流动能的峰值越小,粉尘云浓度和流场速度的峰值则越大;粉尘密度对湍流动能的增值速率没有影响,而粉尘密度越小,流场速度和粉尘浓度的增值速率越快,粉尘浓度衰减至稳定值的时间也越短。表明粉尘密度越小,点火延迟时间也越小,因此,建议铝粉点火延迟时间在50~60 ms之间,锆粉和锌粉在60~80 ms之间。  相似文献   
962.
Experiment-based investigations of magnesium dust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magnesium dust explosions. Tests of explosion severity, flammability limit and solid inerting were conducted thanks to the Siwek 20 L vessel and influences of dust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ize, ignition energy, initial pressure and added inertant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at magnesium dust is more of an explosion hazard than coal dust is confirmed and quantified by contrastive investigation. The Chinese procedure GB/T 16425 is overly conservative for LEL determination while EN 14034-3 yields realistic LEL data.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2000-5000 J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ignition energy to use in the LEL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dusts, using the 20 L vessel. It is essential to point out that the overdriving phenomenon usually occurs for carbonaceous and less volatile metal materials is not notable for magnesium dusts. Trends of faster burning velocity and more efficient and adiabatic flame propag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fuel-rich dust clouds, smaller particles and hyperbaric conditions. Moreover, Inerting effectiveness of CaCO3 appears to be higher than KCl values on thermodynamics, whereas KCl represents higher effectiveness upon kinetics. Finer inertant shows better inert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963.
为了解地铁运营期点型探测器受活塞风的影响及其适应性和设置方式,采用碎纸、棉绳和聚氨酯塑料试验火,在地铁站台进行初期火灾探测实体试验。对2种类型点型探测器在模拟运营工况与夜间停运工况的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针对设置镂空格栅吊顶地铁车站,研究点型探测器在吊顶上下不同安装位置时的响应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列车运行产生的活塞风扰乱烟气的上升和扩散运动,对阴燃火源烟气影响显著,有烟明火烟气能较快地通过格栅空隙到达中板;在地铁运营工况条件,烟温复合探测器响应性能表现不理想,不同空间安装的点型感烟探测器报警时间与报警数量均较停运工况发生变化。设置镂空格栅吊顶车站站台层公共区运营期使用点型感烟探测器进行保护时,应当贴中板和贴格栅吊顶双层安装。  相似文献   
964.
为研究铝粉在密闭空间内爆炸特性,降低其爆炸造成的损害,利用自行设计的水平管道式可燃气体-粉尘爆炸装置,在室温下对粒度为6~8μm,9~12μm,15~17μm的铝粉在100~800 g/m3浓度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铝粉在浓度为600 g/m3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最大,爆炸时间最小;铝粉浓度较低时,由于氧气充足,随着铝粉浓度增大,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增大,爆炸时间减小;当铝粉浓度超过600 g/m3,受到氧气浓度限制,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减小,爆炸时间增大;相同浓度的铝粉,粒度越小,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越大,爆炸时间越小。粒度越小的铝粉,爆炸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965.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火焰传播具有速度快,波动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火焰区长度远大于扬尘区长度,最大火焰速度和传播距离与煤尘量均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但存在一个特定的煤尘质量浓度。在这个特定质量浓度处,最大火焰速度达到最大值。当煤尘质量浓度大于这个特定质量浓度时,火焰传播速度曲线整体下降,暂时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6.
甲烷煤尘燃烧爆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波的传播规律,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建立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燃烧爆炸的3种试验方案,分析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和不同质量浓度的煤尘消耗不同体积空气时的爆压和爆速等参数的发展趋势,探究爆轰波传播的稳定性,阐明了甲烷煤尘燃烧爆炸的基本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配比条件下,与单一甲烷空气、煤尘空气混合物相比,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的爆压、爆速明显增加。甲烷煤尘空气混合物爆轰比单一的气相、固相混合物爆轰的爆炸压力、爆速明显增加、爆轰更稳定。  相似文献   
967.
高强芳粉尘滤纸构成的褶裙式滤清器用于工业防尘和空气净化装置。它与常规的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过滤流量大、使用面广、维护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空气滤清设备。  相似文献   
968.
为了研究初始温度变化对湿法成型硫磺粉尘燃烧爆炸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初始温度分别为35℃、 45℃、 55℃、 65℃、 75℃的硫磺粉尘试样进行测试,发现随着初始温度的上升硫磺粉尘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粉尘云最小点火能逐渐降低;随着初始温度的上升硫磺粉尘的爆炸下限和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不发生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硫磺粉尘的燃烧爆炸危险性增加,因此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要提高硫磺粉尘燃爆的防护等级。  相似文献   
969.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除尘器灰斗电加热器的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控设备投资更省、供配电系统运行更节能经济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70.
以絮凝菌A9和BS-5及其产生的絮凝剂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及初始pH值等因素研究絮凝菌的适宜培养条件,采用紫外扫描、Molish、蒽酮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这两种絮凝剂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菌株A9和BS-5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9和BS-5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分别为酵母膏和NaNO3,适宜初始pH值分别为9.0和6.0,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均达到95%以上.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菌株BS-5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A9属于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絮凝菌BS-5属于代尔夫特食酸菌(Delftia acidovor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