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404篇
基础理论   96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触电形式、触电防护措施、供电系统的选择属于触电防护的基本问题.就触电形式而言,存在分类不完整、不同分类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从触电相关导电体着手,提出了多层次系统化触电形式分类方法.就触电防护措施而言,就IEC最新标准由“平面式”分类转向“立体式”分类的深层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对“立体式”分类方法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指明我国翻译制定的等同标准未能充分体现IEC“立体式”分类方法的真正用意.就供电系统选择而言,“只能借用过流保护装置完成漏电保护”时代已经结束,建议我国从标准层面上放弃对TN供电系统的推荐,积极推广TT系统.  相似文献   
9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宏伟蓝图,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动人画卷。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潮中,各地的做法对于我们更好地创新思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绿色湖南"建设全面启动湖南省2013年将大力实施"绿色湖南"建设重点工程。"绿色湖南"建设重点工程是: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岩溶地区石漠  相似文献   
993.
sox是垃圾焚烧发电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要控制s02的排放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烟气净化技术,如干法烟气净化技术、旋转喷雾半干法、流化床半干法和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净化技术等。旋转喷雾半干法是有效的烟气净化技术之一,雾化器作为旋转喷雾半千法的关键设备,其雾化效果直接影响到吸收剂的利用率及硫化物的去除率。喷雾液滴粒径大小是衡量雾化器雾化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尾气中硫化物脱除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4.
Wigington, Parker J., Jr., Scott G. Leibowitz, Randy L. Comeleo, and Joseph L. Ebersole, 2012. Oregon Hydrologic Landscapes: A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AWRA) 1‐20. DOI: 10.1111/jawr.12009 Abstract: There is a growing need for hydr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hat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broad‐scale assessments of the hydrologic functions of landscapes and watershed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stressor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We developed a hydrologic landscape (HL)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that describes factors of climate‐watershed systems that control th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sheds. Our assessment units are incremental watersheds (i.e., headwater watersheds or areas draining directly into stream reaches).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clude indices of annual climate, climate seasonality, aquifer permeability, terrain, and soil permeability.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our approach, we identified 30 rivers with long‐term streamflow‐gauging records and without major diversions and impoundments. We used statistical clustering to group the streams based on the shapes of their annual hydrographs. Comparison of the streamflow clusters and HL distributions within river basin clusters shows that the Oregon HL approach ha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insights about the expected hydrologic behavior of HLs and larger river basins. The Oregon HL approach has potential to be a useful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hydrologic attributes of streams and river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相似文献   
995.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veryday life of ordinary households, their behaviour and responsibility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issu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what households perceive as ideologically correct behaviour and what they actually do. It is argued here that socio-cultural dispositions, material culture and collective action need to be included in future strategies for creating more sustainable lifestyles.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a study of families participating in a year-long project in which the families learned to live in a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 In the study of the families, material culture interacted with routines, family relations and citizenship in a reproducing manner. The lifestyle changes were gender-biased, with the women as driving forces but also bearing most of the extra workload. From early life experiences, garbage sorting stood out as an especially powerful tool for a change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lifestyles.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水环境压力与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5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污染物处理情况、水资源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区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区域水环境压力和水污染防治能力与经济水平都呈现显著空间线性正相关,而水环境压力与水污染防治能力的空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根据不同区域水环境压力和水污染防治能力的关系,按照加强水污染防治能力的紧迫程度,从大到小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区域,分别对不同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分形维数在洪水分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数阶积分是分形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分数阶积分进行时间序列维数估计,其精度比box维数、量规法等方法高。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以金沙江上游石鼓站42年的流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流量散点序列进行了分形分析,在初步证明洪峰散点序列是一种分形的前提下,将分数阶积分应用到洪水分期上,通过估算的维数确定洪水分期原则并定量划分了洪水的分期时间,论证了洪水分期的合理性,并将分数阶积分估算维数法与容量维数法进行比较。对比传统洪水分期方法,分形维数分期结果较为客观,受经验和人为影响较小,但是容量维数方法需要选择大量的洪峰点,分析计算的工作量很大,而分数阶积分具有运算方便、结果准确等优点,而且建立的分形函数关系方便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卢冰洁  张翔  王川  邰俊  李丹 《环境科学》2022,43(10):4367-4379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携带大量病原菌,垃圾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以上海市某别墅区垃圾房、某校园垃圾房和周边某居民区垃圾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垃圾房内和周边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浓度、粒径和种群分布特征,解析环境因素与空气中可培养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某别墅区垃圾房、其下风向、某校园垃圾房、某办公楼顶和某居民区垃圾房)的可培养细菌浓度分别为:(1254±92)、(280±123)、(172±47)、(84±18)和(175±174) CFU ·m-3,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主要原因是该垃圾房内存在湿垃圾就地处理生化处理设施.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可培养细菌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 μm,而其余4个采样点的细菌粒径主要为>7 μm,少数细菌粒径范围为1.1~2.1 μm.本研究5个采样点可培养细菌中优势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分别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检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机会致病菌.某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的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PM2.5和PM10相关性较高,空气中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与PM10、温度和相对湿度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5个采样点的健康危险系数(HQ)值均小于1,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垃圾房的男性与女性工作人员健康风险均高于相应的基准值.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活垃圾房对周围环境气溶胶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评价垃圾房内和周边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高分数据的村级地块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工作中村级抽样单元野外调查工作量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高分数据的村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辽宁省北镇市孟家村SPOT5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主要包括农田、裸地、道路、大棚、水体、房屋等类型),基于eCognition平台,根据局部方差法筛选地物最优分割尺度,按照最优分割尺度从大到小组织实验区地物分割次序,结合影像对象的光谱、形状等特征,建立分类规则,完成了村级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提取。该方法有效避免了在影像分割时参数反复试错带来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面向对象分类精度和效率。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进行精度验证表明,精度达到90.4%,为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地抽样调查工作效率,减少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浅析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试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勃  蒋宇 《四川环境》2014,(6):130-134
为实现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详细介绍了试点区域垃圾分类方式、收运流程、分类成效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一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重要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