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77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20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14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强"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验证强"波特假说"及其产业异质性,首先建立产业碳密集指数,将工业部门36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和低碳密集产业;接着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3—2014年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三个细分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间内,高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远远高于中低碳密集产业,这表明高碳密集产业一直是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而碳排放情况较为严重的中碳密集产业则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强"波特假说"在工业部门内存在产业异质性,高碳密集产业和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在低碳密集产业中两者则呈倒"U"型关系;第三,相对于高碳密集产业,中碳密集产业因环境规制强度较容易跨越"U"型拐点而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低碳密集产业在达到"U"型拐点之前,环境规制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本文研究结论蕴含如下的政策建议:根据产业的碳密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持续加强中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力度,适度加强低碳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高碳密集产业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逐渐将三类产业的"遵循成本"效应转化为"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新型两相分配式生物反应器(TPPB)和前期研究得到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对高盐废水中苯酚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中确定煤油为反应系统的最佳有机溶剂,并考察了废水苯酚含量、废水盐度以及搅拌器搅拌速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系统能正常降解苯酚含量为1 000~2 500 mg/L的高盐苯酚废水;反应系统在含盐量为100 g NaCl/L、搅拌速度为50 r/min的运行工况条件下,降解时间缩短为52 h,总酚去除率为20.58 mg/(L.h)。  相似文献   
103.
绿色油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绿色油田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对国内外绿色油田建设现状的调研与对比,总结出目前我国建设绿色油田的瓶颈,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并展望了建设绿色油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4.
低碳城市是一种实现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形成低碳生活、建设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体系的城市模式。通过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郑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AreGIS9.3软件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区的影响范围;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原则提出四方面的优化建议——注重城市的生态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施适度的绿地容量限制;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5.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是秦皇岛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对港口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作用.秦皇岛港应从强化领导意识、提高职工素质、完善绿色制度体系、构建绿色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建设港口绿色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6.
太原市空气中硫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太原市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SO2 是污染的主要因子。文章对该市 5 4科 12 1种绿化植物作了调查 ,测定比较了 44种植物叶片的含硫量 ,在一年时间内逐月测定了国槐树枝条和叶片的含硫量 ,分析了硫化物在树体内积累的动态规律 ,为利用绿化植物净化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建立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过加速溶剂萃取、凝胶色谱净化、GC—MS分离测定,优化了加速溶剂萃取和凝胶色谱净化的条件。结果表明,多环芳烃的平均回收率为82.1%~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1.2%~4.8%。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快速、消耗溶剂少的优点,适用于土壤等固体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分离、净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8.
用丙酮和正己烷(体积比为1∶1)作溶剂,在100℃和1 500 psi的压力下,用快速溶剂萃取仪从土壤中萃取出有机氯农药,用分子筛进行脱水和净化,GC-MS进行分析,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进行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 4~0.000 7 mg/kg,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8以上。对进口标准土进行测定,回收率为77.1%~105.2%,相对误差为-22.9%~5.2%,测定结果在证书允许误差范围内。用硅藻土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级别的加标回收和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为84.3%~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4%,表明方法准确可靠,方法用于实际土壤测定时发现土壤有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和多氯联苯,提取液用凝胶色谱法净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方法在5.00μg/L~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量为10.0 g时,方法检出限为0.03μg/kg~0.37μg/kg,空白样品2个质量比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0.8%~121%,测定结果的RSD为2.7%~11.5%。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样品,结果 12个抽检的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均未检出,9个样品中有机氯检出。  相似文献   
110.
《组织行为杂志》2017,38(7):996-1015
How do employees' percep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cies,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affect the enactment of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a daily diary study, we examined the between‐persons relationship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pro‐environmental or “green” psychological climate; and whether green psychological climate moderates the within‐person relationship of employees' daily green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their green behavior on the following day.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ollected survey data from 74 employees across 10 workdays. Results showed that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green psychological climate that, in turn,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next‐day employee green behavior. Specifically, we found the relationship to be positive only when employees perceive a positive green psychological climate.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employee green behavior and for organizations interested in encouraging employee green behavior.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