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546篇
安全科学   344篇
废物处理   138篇
环保管理   175篇
综合类   1287篇
基础理论   263篇
污染及防治   272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黄刚  罗天志 《四川环境》2014,33(5):50-55
为了使酿酒废水中总磷有效去除并达标排放,通过对酿酒废水总磷的排放情况调查,有针对性的选用高压电化学絮凝技术,对酿酒废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研究。从实验结果看,调节进水pH值为2.3、停留时间45分钟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在该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也能达到50%左右,废水总磷排放浓度能够达到1.0mg/L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02.
为准确梳理我国安全软科学进展,以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体系中的软科学分支学科为范畴,论证安全软科学的价值作用及其要素贡献率;从历史与历程、演进与现状、趋势与挑战3个层面以及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学科范畴、体制法制、监管治理、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多维度和多视角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903.
沼渣连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棉花+小麦"轮作施用沼渣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年限的沼渣施用对土壤剖面微生物量C、N(MBC、MBN)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cm剖面上,施用沼渣1年对0~30cm土壤的MBC、MBN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30~40cm土层土壤MBC、MBN的含量,施用沼渣5年时对40~50cm土层MBC、MBN无明显影响。土壤MBC、MBN含量总体随施用沼渣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各土层MBC、MBN含量增幅随着施用年限的延长呈现不同趋势。施用沼渣1年,耕层土壤的MBC/MBN值较习惯耕作增加,施用沼渣3年后,其值呈降低趋势。各土层的MBC/TOC、MBN/TN和MBC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随着沼渣施用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针对"棉花+小麦"轮作模式,持续施用沼渣3年更有利于改善0~40cm土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04.
氟和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少或过多摄入都会影响人身健康,相较于缺氟、缺碘,高氟高碘地下水对人体的危害更加难以控制。该研究选择单县作为典型的水源型高氟高碘地区,通过对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进行采样测试,采用箱线图、Piper图及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技术剖析了该区域浅层地下水的水环境特征;采用R型因子分析揭示了水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该区浅层高氟高碘地下水的成因。结果表明:①单县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和碘化物的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2 mg/L和391 μg/L。②随着氟化物浓度的增加,水化学类型偏向于向HCO3-Na型和HCO3-Na·Mg型集中,而随着碘化物浓度的增加,水化学类型则倾向于以HCO3-Na·Mg为主。③该区域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最重要因子;萤石平衡控制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高氟背景的因子;水-有机沉积物相互作用是控制单县浅层地下水高碘背景的因子。  相似文献   
905.
探讨了零价铁(ZVI)活化过一硫酸盐(PMS)联合单宁酸(TA)调理对市政污泥高压压滤深度脱水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TA、ZVI和PMS投加量及初始pH值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实现污泥深度脱水的潜在机理.结果表明,初始pH值为6.0,ZVI投加量为120 mg·g-1干污泥量(DS),PMS投加量为100 mg·g-1DS,TA投加量为0.06 mmol·L-1·g-1DS时,污泥的脱水效果达到最佳,比阻(SRF)和结合水去除率分别高达88.60%和53.17%.经调理联合高压压滤系统处理后,污泥泥饼含水率由89.75%降低至45.17%.进一步研究表明,联合调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分为3个阶段,包括氧化、絮凝和蛋白质沉淀.最终,ZVI/PMS联合TA调理可大幅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ZVI/PMS联合TA调理技术在市政污泥深度脱水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6.
随着环境信息获取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质监测数据逐渐呈现出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针对传统方法在模拟高频检测数据时的不足,本文基于随机森林建立了河流氮、磷逐日浓度预测模型,识别了影响辽河干流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氮、磷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游珠尔山断面的来水水质和本断面的流量;②随机森林模型在高时间分辨率的水质指标模拟中具有误差低和拟合优度高的特点,其中,TN浓度预测模型的RMSE为0.40 mg·L-1,R2为0.95,TP浓度预测模型的RMSE为0.01 mg·L-1,R2为0.96;③在不同水文、污染控制和来水水质的变化情景下,未来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上游 来水水质,加强全流域营养盐控制是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07.
针对高海拔寒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处置成本高、有效处置率偏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高海拔寒区排土场散体物料物理力学性质、排土场稳定性、充填料浆输送、充填体固结性能、充填体改性增强等方面的研究,构建冻融循环条件下散体物料内部微观结构信息与宏观力学参数定量关系模型,揭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致灾机理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演化特性,提出冻融循环下排土场堆置工艺和低温低气压环境下胶结充填料浆固结增强技术。相关成果对于提高我国高海拔高寒地区金属矿山采选固废的有效处置率,降低固废处置成本,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8.
为研究真实通风工况下瓦斯爆炸冲击波在复杂管网内的超压演化规律及高温传播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角联通风管网模型中各个监测点在不同通风条件下对瓦斯爆炸冲击波超压及高温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冲击波在角联管网传播过程中产生3个局部高压区域,高温气体主要在左、右通路内传播,斜角联分支内只受到微弱影响;管网入口风流的存在,使得爆炸初期冲击波超压经相同距离传播用时更短,峰值更大,破坏力更强;风流的存在使得管网内高温气体传播状态发生改变,斜角联分支与左通路尾部热量发生积聚,温度峰值更大。  相似文献   
909.
为了分析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致灾特性,结合瓦斯抽采引起的采空区混合气体流动、气体组分渗流与采空区渗透率变化、固气两相热量传输等多物理过程,建立了基于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的热-流-化多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OMSOL软件模拟了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诱导煤自燃过程,阐明了瓦斯与煤自燃多场耦合致灾机理,得到了寸草塔二矿31102综放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与高温范围,并探讨了抽采强度对综放采空区氧浓度场与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位钻孔抽采瓦斯有效地降低了回风巷瓦斯浓度,保证了31102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增大综放采空区高位钻孔抽采瓦斯强度不能保证煤自燃安全性,二者存在矛盾,在得到高效抽采瓦斯的同时,会造成进风侧氧化带宽度增加,采空区氧化带边界向深处蔓延,扩大煤自燃高温区域,漏风携氧充分的参与煤氧复合反应,采空区最高温度逐渐上升,煤自燃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910.
本文优化了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的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逐级减压浓缩,0.25um滤膜过滤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溶液苯并(a)芘含量在3.125~lOOug/L范围内,苯并(a)芘的线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015μg/kg和0.060μg/kg。将该方法用于4个地区土壤样品的测定,苯并(a)芘含量在0.04~6.26ug/kg之间,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5.2%~96.4%之间,各项指控指标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