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5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3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29篇 |
废物处理 | 94篇 |
环保管理 | 180篇 |
综合类 | 933篇 |
基础理论 | 13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77篇 |
评价与监测 | 47篇 |
社会与环境 | 58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74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为了探究我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x的分布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利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观测平台,采用Saltzman法对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x日均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ρ(NOx)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8 mg/m3,ρ(NO)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3 mg/m3,ρ(NO2)的变化范围为0(未检出)~0.015 mg/m3.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是NOx的主要成分.南极圈外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x的分布特征显示距离陆地越近,ρ(NOx)越高,NO2/NO(二者质量浓度比值)越大,反映出海陆差异及人为污染对海洋近地层大气的影响.远离陆地的南大洋航段ρ(NOx)显示较低的大洋背景值.南桑威奇群岛的火山活动导致附近海域异常高浓度的NOx分布,ρ(NOx)最高值达0.160 mg/m3,ρ(NO)为0.145 mg/m3,ρ(NO2)为0.015 mg/m3.西风带的阻隔导致该区域NOx向周围扩散时,难以穿越西风带,向南极大陆边缘扩散的趋势更加强烈,影响大范围南大洋近地层大气NOx分布.人为活动可能是南极半岛和中山站附近海洋近地层大气高ρ(NOx)和高NO2/NO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2.
173.
以天山北坡典型代表城市石河子市为例,基于地面常规污染物浓度监测、气象观测、激光雷达观测及中尺度气象模型(WRF)模拟资料,综合分析了气象条件和边界层结构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河子市为代表的天山北坡地区空气质量季节性差异显著,PM2.5浓度在冬、夏两季相差最高达11.4倍,且冬季(12月—次年2月)大气污染发生率高达81.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占59.1%。冬季污染呈连续“污染季”变化特征,在2020—2021年冬季发生的4次重污染过程中,每次重污染过程持续时间为7~27 d,间隔仅1~3 d,各过程均以PM2.5污染为主导,PM2.5峰值浓度为373~425 μg
174.
175.
滇池流域磷循环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营养元素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质代谢结构及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性分析技术之一.以滇池流域磷循环为研究案例,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建立了2000年流域静态物质流模型(PHOSFAD),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流域磷循环系统的总体结构特征,以及资源开采、化工生产、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生产和消费部门的物质利用效率特征,为科学防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6.
针对西北地区一综合炼油厂含硫污水管线的严重腐蚀问题,分析了腐蚀原因,确立了材料筛选方案,通过实验室静态挂片试验绘制了重量损失率变化曲线和现场挂片等试验手段,筛选推荐出了树脂玻璃钢耐蚀材料。工业生产应用结果表明,MFE-2型树脂玻璃钢是适用于该厂含硫污水系统的耐蚀材料,为类似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7.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章在描述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在物质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形下,物质代谢效率提高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布局等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于物质代谢变化的影响机理。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物质代谢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1989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强度的不断提高,物质代谢通量快速增长。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通量值越大,土地利用强度提高10%,则物质代谢通量将提高5.62%,因此,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越多,带来的环境冲击也就越大;但土地利用强度越高,物质代谢效率值就越小,土地利用强度每提高10%,物质代谢效率就提高5.03%,因而单位GD P的资源利用量与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越少。虽然物质代谢效率在提高,但是物质资源日益稀缺,物质代谢效率需进一步提升。最后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物质代谢效应响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8.
以构建生活垃圾产业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垃圾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分析,探讨了生活垃圾产业发展的条件,提出了上海市生活垃圾产业构建的基本框架,并对上海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9.
180.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壁膜系统的Cu2+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株从电镀废水中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5-x的细胞表面组分对Cu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P.putida 5-x细胞壁膜的Cu2+吸附容量是完整细胞的5倍之多.细胞表面组分如肽聚糖层、细胞外膜和细胞内膜在P.putida 5-x细胞壁膜的Cu2+吸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肽聚糖层、细胞外膜和内膜在P.putida 5-x细胞壁膜中的含量依次为细胞内膜>外膜>肽聚糖层,而它们的Cu2+吸附容量的大小依次为肽聚糖层>外膜>内膜.在P.putida 5-x细胞壁膜对Cu2+的吸附过程中,肽聚糖层贡献了不到15%的吸附容量,而细胞外膜和内膜分别贡献了30%~35%和25%~30%.P.putida 5-x细胞外膜中的磷脂含量明显比其它报道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外膜高,这可能是P.putida 5-x细胞外膜具有较高Cu2+吸附容量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导致P.putida 5-x细胞壁膜的高Cu2+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