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1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6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275篇 |
综合类 | 488篇 |
基础理论 | 93篇 |
污染及防治 | 44篇 |
评价与监测 | 58篇 |
社会与环境 | 58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光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1):26-30
由于受资源递减规律影响,矿业城市的发展必将受到其不合理产业结构的限制。产业结构调整是矿业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发展替代性产业是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选择。本文探讨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采掘诱发地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根据煤或岩体的赋存特征及采动后的受力特点,将采矿及掘进等工程进行过程中诱发的地震灾害分为三类,即完整煤岩体受压应力作用的失稳、顶底板受拉应力型地震及断层走滑受剪型诱发地震。文章在分别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矿诱发三种类型地震的发生条件,提出了防治发生诱发地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采用铝电极电絮凝体系对矿区高含氟地下水进行处理,研究了高氟浓度下电絮凝除氟过程,分别考察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进水氟质量浓度及pH对除氟效果和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并建立了电絮凝除氟动力学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最佳除氟参数为电流密度为450 A·m−³,极间距为5 mm,pH为6.0~7.0;当进水氟质量浓度为12.1 mg·L−1时,经60 min电絮凝除氟后可使进水氟质量浓度由12.1 mg·L−1降为0.6 mg·L−1以下,整个除氟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除氟动力学常数取决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进水氟质量浓度。絮体结构与成分分析表明,在pH=6.0~7.0条件下,电絮凝体系中主要形成的无定型羟基铝化合物使除氟效果达到最好,较高的进水氟质量浓度有助于提高铝离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4.
塑料污染在环境中具有普遍性,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风险性,为新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武汉境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调查了武汉湖泊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 (RI) 评估了微塑料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微塑料丰度为2 000~7 733 items·m−3,远城区湖泊表层水体微塑料丰度通常高于城乡结合区湖泊,中心城区微塑料丰度具有显著差异。湖泊中微塑料以纤维状为主,其次是碎片状,大小以<1 mm的小颗粒为主,主要颜色为透明和蓝色,主要成分为聚乙烯 (PE) 、聚丙烯 (PP) 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武汉市典型湖泊表层水体中MPs生态风险指数为601.5~8 954,均属于危险或高危等级,且PE、PP和PET的生态风险指数普遍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湖泊中微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土地资源的多级网格数据结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基于行政区的土地统计数据不能完全表现区域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武汉市为实验区,对基于网格的统计信息算法STING(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based method)进行扩展,以景观多样性指数为定量化指标对实验区进行四叉树划分生成不均匀多级网格,建立一种拟合了行政区划界线的不均匀的多级网格结构来存储、管理和分析土地数据。并以此多级网格数据结构为平台计算和生成实验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异渲染图,初步抽取了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基于多级网格的统计方法能更好地表达土地利用及其相关数据的空间分异性,利于对土地资源数据的进一步挖掘以抽取所需知识。 相似文献
36.
地貌对矿区环境,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地貌对矿区环境、灾害的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并以中国几个矿区的实例论述这一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减缓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7.
东湖、汤逊湖和梁子湖沉积物磷形态及pH对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研究了东湖、汤逊湖和梁子湖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并比较了不同pH条件下沉积物磷释放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东湖沉积物总磷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1.232 mg.g-1,其次为汤逊湖(0.762mg.g-1),梁子湖沉积物总磷质量分数最低(0.572 mg.g-1);3个湖泊上覆水总磷质量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覆水中总磷质量浓度与沉积物总磷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东湖和梁子湖沉积物总磷中无机磷和有机磷所占比例较接近,汤逊湖无机磷所占比例远低于有机磷。不同湖泊之间磷形态的分布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湖泊的地理分布以及人为因素可能是造成磷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当pH为2.0~7.0时,3个湖泊沉积物中溶解性活性磷(SRP)释放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H为7.0~12.0时,SRP释放量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RP的释放与有机质的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湖泊沉积物在黏粒和粉粒组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1),表明实验样品的粒径组成不是造成各个湖泊间磷释放差异的原因。不同pH条件下,SRP释放量与沉积物总磷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酸性环境下,SRP释放量与酸式磷(HCl-P)的相关性优于碱式磷(NaOH-P),碱性环境下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38.
Xu Song-lin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1999,(1):4
1IntroductionVilageandtownshipindustry(VTI)isbecomingaveryimportantcomponentofChinaseconomyandenvironment.In1992,VTIproduced... 相似文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