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概述了含油废水的来源、特点、分类及危害,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的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简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含油废水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负压蒸发技术处理废弃钻井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负压蒸发技术处理3种不同组分的废弃钻井液。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蒸发温度为79℃;当蒸发温度低于95℃时,相15~#原液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悬浮物质量浓度、色度分别低于3.40 mg/L、0.093 mg/L、11倍,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当蒸发温度低于79℃时,钻井液1和钻井液2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低于37.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0.080 mg/L,色度低于13倍,COD低于114.0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标准。通过后续过滤除油工艺可降低钻井液中的石油类质量浓度,使最终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3.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出水(COD=759.63 mg/L),重点研究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1.2、臭氧通入量为8 mg/min、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2.51%;羟基自由基抑制剂CO_3~(2-)、HCO_3~-和叔丁醇的引入抑制了废水COD的臭氧氧化去除,尤其是叔丁醇的加入使COD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去除过程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臭氧氧化法对钻井废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过程符合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24.
生物法处理含油钻井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含油钻井废水原浆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源是影响钻井废水中石油烃降解的重要因素,最佳氮、磷源及其加入量分别为(NH4)2SO4100 mg/L和KH2PO460 mg/L.在30~36℃,接种量15%,pH=6~8条件下处理72 h后可使钻井废水中的石油烃含量由805.6 mg/L下降到17.6 mg/L.  相似文献   
25.
为解决极地冻土区油气资源储量极大但其力学特性和钻井井壁失稳机理尚不清晰的问题,对冻土岩样开展低温三轴力学特性实验,并基于此开展钻井井壁坍塌失稳相关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冻土的极限强度会随温度的降低和围压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冻土弹性模量尽管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受围压影响较小,而泊松比基本不受温度及围压的影响;冻土内聚...  相似文献   
26.
生物浮选法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石油污染物中分离的一组微生物菌株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了生物浮选处理,探讨了处理过程中温度、稀释率、投加菌量及加糖量等因子对油去除率的影响及组合菌株与单一菌株处理效果的差异。通过实验获得生物浮选最佳运行参数为:温度40℃,稀释率98%,加菌量3.75%,加糖量0.25%,在该参数运行条件下,原油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混合菌株进行生物浮选有利于回收原油中含油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利用含油污泥制备体膨颗粒深部调剖剂的技术。试验表明,在单体浓度20%、干泥含油率14%、污泥占单体质量110%、交联剂占单体质量0.14%、反应温度35℃条件下,聚合产物性能较好。胶块造粒过程中需加入适量减阻剂,粒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含油污泥体膨颗粒调剖剂在自来水中和0.5%NaCl水溶液中的膨胀倍数分别为40倍和15倍,膨胀后强度和弹性好。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平煤八矿己15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钻屑量测试和孔口瓦斯浓度监测,通过筛分实验煤样并应用Rosin Rammler分布模型,探究了钻屑粒度和钻屑量大小随孔深变化关系,分析不同点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于0.075 mm钻屑粒度分布随孔深变化与钻屑量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钻孔随深度变化分别对应不同Rosin Rammler分布函数,随着应力过渡越平缓,粒径分布宽度系数n值越小,煤体应力越大粒径相关系数D越大;不同范围钻屑粒度占比大小也会影响钻屑量大小;在钻屑量较大时,孔口瓦斯体积分数会出现增高现象。通过对钻屑粒度分布规律分析,更好地了解深部煤体应力分布,有助于冲击危险的预警。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我国南海高温高压井钻完井、测试损失工时事件规律,对2009—2018年中国南海高温高压探井钻井日志进行分析,汇总501起海上高温高压井钻完井损失工时事件,并将其划分为复杂情况及事故停工、自然停工、修理停工3大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杂情况及事故停工事件数与年份无明显关联,但与地质资料准确度关系密切,修理停工事件数随年份呈现震荡下降趋势;复杂情况及事故停工总损失工时最多,其中卡钻损失工时占比最高;修理停工总损失工时最少,其中钻井设备故障损失工时占比最高;灾难天气、洋流或地质活动是造成损失工时最多的原因,不安全行为是单起事件平均损失工时最多的原因,设备老化是修理停工最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高温高压井钻完井非生产时间成本估计模型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0.
针对时间因素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恒温瓦斯放散试验深入分析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测定理论的准确性,总结因时间因素导致K1值测定误差所带来的现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K1值的测定误差与时间关系密切,测定启动时间越晚,误差越大;测定启动时间由第1 min延后至第2 min,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最大值分别增加0.081 cm3/(g·min1/2)和2.20%;高瓦斯压力条件矿井或煤层的局部高瓦斯压力区域、构造煤发育区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测定结果偏低,测定误差偏大。研究结果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