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91.
以廉价的铝土矿为原料,辅以适当添加剂,经简单处理,在700℃-800℃的温度下灼烧3h,即可制成能够去除水中高浓度SO^2-4的高效净水剂。将该净水剂加到适量的高浓度SO^2-4水中,处理30min,就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92.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two significant anions through soil to explore their potential as groundwater contaminants. The retention properties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in soils having several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oil‐1 and soil‐2) were determined using adsorption test and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3.7 and 1.16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ith organic matter (OM) content of 3.92% and 4.69%, respectively. The sulfate adsorption obtained was 24.09% and 13.83%,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soils. The anions exhibited monolayer adsorption in the soils with replacement of hydroxyl ions from soils as the major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btained from the adsorption‐diffusion column experiment were about 100 times lower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lumn tests of both of the soil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hloride was 0.03 mg/g and 0.01 mg/g, respectively, in soil‐1 and soil‐2, whereas that of sulfate was 0.04 mg/g and 0.03 mg/g. The empirical relation for depth of penetration (d) from a known spillage onto the soil surface wa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sorption capacity (S) and initial anion concentration (C) as = 0.0073e(?57S)C and = 0.0038e(?35S)C for chloride and sulfat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
刘晓红 《环境工程》2004,22(4):76-78
以湿法磷酸副产的磷石膏和工业品氯化钾为原料 ,采用两步法 ,常温常压下 ,在 5 0 0 0t a工业化装置中 ,生产符合国标ZBG2 10 0 6 89农用一级品硫酸钾。整个过程流程较简单 ,能耗低 ,投资省 ,基本无“三废”排放。钾的收率达70 %。工艺条件稳定 ,产品质量稳定。中试结果与小试有较好的重复性 ,放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94.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结果表明:pH=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投加范围最窄;pH=7时次之;pH=10时由于Fe(Ⅲ)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3(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5.
针对电镀生产过程产生的难降解、高浓度的有机废水,采用Fe~(2+)活化过硫酸钠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重点探讨了S_2O_8~(2-)投加量、n(Fe~(2+))∶n(S_2O_8~(2-))、废水pH等因素对有机物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在S_2O_8~(2-)投加量为4.0 g/L、n(Fe~(2+))∶n(S_2O_8~(2-))为1.00、废水pH为7.0的条件下,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反应20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70%,BOD_5/COD从原水的0.21升至0.40,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幅提高,能够满足深度生化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
采用过硫酸钠(PDS)直接氧化和催化活化氧化脱色罗丹明B(RhB),分别考察了PDS剂量、pH、催化剂、Cl-浓度对RhB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PDS在无外加催化剂下能够有效脱色RhB,pH越低,脱色率越高;当pH 2.4,PDS用量为3.5 g·L-1,在120 min内RhB的脱色率可达92%;自由基淬灭实验表明,酸性条件下主要为PDS直接氧化脱色RhB,并存在小部分硫酸根自由基(SO44·-)作用.在pH 5.6、pH 8.0条件下,外加活性炭纤维(ACF)、四氧化三铁(Fe3O44)、Fe3O44负载型催化剂(ACF/Fe3O44)可促进PDS对RhB脱色;在pH 2.4条件下,外加ACF对RhB脱色的促进作用较小,Fe3O44、ACF/Fe3O44对RhB脱色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pH和催化剂处理下,低浓度Cl-(0.01、0.04 mO4l·L-1)对RhB脱色速率都呈现抑制作用,高浓度Cl-(0.08 mO4l·L-1)相对于低浓度Cl-处理都呈促进作用.不同浓度Cl-处理在反应前60 min RhB脱色速率差异较大,而反应120 min后脱色率差异较小.提出Cl-通过调控SO44·-脱色RhB途径来影响RhB脱色速率的机理,Cl-竞争消耗SO44·-降低RhB脱色速率,但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Cl2·-能与RhB快速反应而提高RhB脱色速率;Cl-对RhB的脱色反应速率的影响存在抑制-促进双重机制,且与Cl-浓度相关.研究结果为基于PDS直接氧化和催化氧化处理含盐染料废水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对2012年6月东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和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及其对大气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nss-SO42-)的贡献率.结果表明,DMS、溶解态DMSP(DMSPd)、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O(DMSOd)和颗粒态DMSO(DMSOp)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为(5.71±5.23),(5.94±3.68),(23.84±14.15),(9.14±10.52)和(11.01±5.81)nmol/L.DMS、DMSP和DMSOp浓度均在28oN~29oN,122°E~123.5°E海域呈现高值中心,沿中心向外扩散降低,并且与叶绿素a(Chl-a)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除DMSOd外,3种二甲基硫化物与Chl-a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东海生源有机硫化物生产分布的关键因素.此外,夏季东海DMS海-气通量介于(0.93~101.02)μmol/(m2·d),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8.13±21.42)μmol/(m2·d).夏季东海生源硫释放对nss-SO42-的贡献率仅为2.2%,表明人为排放是东海大气气溶胶中nss-SO4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8.
蒸汽相变促进可溶PM2.5凝结增长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硫酸铵颗粒的增长速率相近,等温系统的凝结增长效果优于绝热系统;对于同一初始粒径分布下的可溶和不可溶颗粒,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始终大于不可溶颗粒,亚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先大于而后小于不可溶颗粒,使得二者的增长曲线存在一个交叉点;蒸汽饱和度增大能显著促进硫酸铵颗粒的增长;等温系统中温度对硫酸铵颗粒的增长影响显著,绝热系统中温度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9.
研究硫酸铝渣和硫铁矿烧渣制聚硅酸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参数.提取硫酸铝渣中的SiO2得到Na2SiO3溶液,提取硫铁矿烧渣中铁得到FeSO4结晶.用FeSO4结晶制备聚合硫酸铁.用含3.5% SiO2的Na2SiO3溶液,控制pH=4.0,制得聚硅酸,将聚合硫酸铁加入聚硅酸制得聚硅酸硫酸铁絮凝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硅酸硫酸铁结合了SO2-4.检测了聚硅酸硫酸铁对模拟浊水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絮凝效果,用铁和硅物质的量比为0.5、用量0.5 mL/L的聚硅酸硫酸铁,处理模拟浊水,除浊率可达90%以上.用铁和硅物质的量比为1.5、用量4.0 mL/L的聚硅酸硫酸铁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化处理尾水,CODCr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100.
刘梅  朱鹏飞 《环境化学》2012,(8):1227-1231
以FeSO.47H2O为原料,NaClO3氧化法制备出聚合硫酸铁,并用Ce3+与其进行复合得到复合絮凝剂.运用紫外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絮凝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考察了絮凝剂处理油田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Ce3+与聚合硫酸铁复合以后,Ce3+与聚合硫酸铁中的羟基作用形成了新的化学键Ce—OH—Fe,实现了Ce3+与聚合硫酸铁的成功复合.该复合絮凝剂对油田废水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聚合硫酸铁,当复合比为1.5%时处理效果最好,CODC 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接近或高于90%,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