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Recently, computer, mobile phone and Internet use has increased.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self-reported wrist and finger symptoms (aches, pain or numbness) and using computers/mobile phones, and to analyze how the symptoms are specifically associated with utilizing desktop computers, portable computers or mini-computers and mobile phones. A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15,000 working-age Finns (age 18–65). Via a questionnaire, 723 persons reported wrist and finger symptoms often or more with use. Over 80% use mobile phones daily and less than 30% use desktop computers or the Internet daily at leisure, e.g., over 89.8% quite often or often experienced pain, numbness or aches in the neck, and 61.3% had aches in the hips and the lower back. Only 33.7% connected their symptoms to computer use.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evices and Internet services should incorporate the ergonomics of the hands and wrists.  相似文献   
6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开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高校约有261所,并呈现出开设类型多样化、办学层级多元化、学位学制差异化,以及硕博培养体系亟需完善等特征。从人才供给侧来看,学科基础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对规划基础理论掌握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是各专业均表示出对规划工具应用、规划实践课程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强烈需求。而从人才需求侧来看,用人单位都重视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此,特从学科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课程建设、专业评估机制和职业培训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为加强对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方法研究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能力与影响因素间的效用关系。从个体特质和工作环境2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技能素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等16个影响因素。以工作环境的8个影响因素作为外源潜伏变量,其余8个影响因素作为内生潜伏变量,构建建筑工人个体安全能力SEM。利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与修正,实现影响因素效用的客观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的个体安全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技能素质;工作环境中,效用最大的因素是施工现场的安全资源配备;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64.
基于16PF的民航飞行员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适合民航飞行员的人格结构模型及心理健康状态,选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飞行员进行综合测试,调查分析其稳定的个性特征和其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选用SPSS中的因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并以"大五"人格模型为理论指导,研究民航飞行员群体的人格特征模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16PF中的次级因素与SCL-90中症状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研究基于16PF测试的人格特征模型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民航飞行员的综合评估,为飞行员的心理选拔和定期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5.
常州市主城区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剖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居行为模式、居住区环境评价、环境满意率、了解环保知识途径、环保开展程度、环境问题及建议等几方面展开了对常州市主城区居民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乱扔垃圾、将洗衣机放置在阳台等行为仍然存在;相关性分析表明公众的环境满意率与其文化程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性别和户籍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年龄和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太明显;居民对河流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和小区管理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并从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和环保执行力等方面给出改善居民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儿科医护人员对汞污染的危害认知和汞泄露后的处置情况及可能的职业汞暴露,选取儿科医护人员31人和对照人群26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汞污染危害的认知;测定儿科病房的大气汞含量,分析儿科医护人员的头发和尿液的汞含量,评价其职业汞暴露风险。结果显示,儿科医护人员对汞污染危害的认知较低,对汞泄漏后的处置方式不恰当。儿科病房大气汞含量较高,并由损耗的体温计和血压计造成。儿科医护人员的尿汞平均含量为1.58"g/L,显著高于对照人群0.70"g/L。护士工龄和使用美白产品对医护人员的尿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儿科医护人员汞危害认知和汞泄露处置的宣传教育,以降低医院汞污染和职业汞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67.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针对城市社区生态建设的相关范围、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社区生态建设公众认知调查。结果表明,〉90%受访者认同城市社区需要进行生态建设与改造,主要内容应涉及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整治及绿地建设等;有高达91.2%的公众认为公众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社区生态建设;但对于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生态环境行政决策、生态建设立法和宣传等方面主动性不强;通过研究结果可清晰地看出公众对城市社区生态建设的需求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下阶段城市社区生态建设应关注的重点内容,以便更好地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8.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69.
大学生地震灾害风险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认知是人们对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认识,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指标。开展风险认知社会调查,研究大学生对灾害风险的认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地震灾害意识,而且还能为政府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地震灾害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选择桂林市5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675份有效...  相似文献   
70.
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地铁应急疏散情况下人员恐慌程度,建立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首先根据恐慌心理量表和调查问卷得到恐慌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分类,并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值。在北京地铁军博站进行应急疏散模拟试验。根据试验数据修正模型中相关事故经历因素,得到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最终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受年龄、携带行李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程度、相关事故灾害经历等人员个体因素,以及人员密度、疏散环境复杂程度、事故灾害发生位置等环境因素影响。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计算结果和应急疏散模拟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