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8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2020篇
安全科学   1653篇
废物处理   261篇
环保管理   1165篇
综合类   4749篇
基础理论   1289篇
污染及防治   825篇
评价与监测   354篇
社会与环境   659篇
灾害及防治   51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521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点源污染控制的不断完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日益突出,对城市水体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对国内外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模式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双重控制模式,以期为我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与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2.
扩散器近区稀释扩散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全面研究扩散器的水平方位角、射流角度、长度、环境水深、射流速度等主要设计参数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的影响。为扩散器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3.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44.
吉林省的风能潜力(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我国电力突然短缺,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风电发展的紧迫性和风电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国际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风电的情景,中国- 奥地利政府间双边合作计划将风电评估列入2001~2003 年度合作计划,论文是该计划的成果之一。以我国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使用的风机选址算法和空间分布诊断程序( WAsP和ZAWIMOD2),运用数字地形图和遥感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图,进而得到数字化的表面粗糙度,再对吉林省的风能潜力进行估算。完成了近1km2 分辨率的距地面60m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计算,并制作了它们的分布图。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区域上估算距地面60m 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其方法对我国风电资源的评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结果显示最有效的风能资源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而南部和东部的高风资源区位于山脊和山顶,对风能的开发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945.
研究高效还原技术是去除废水中Cr(VI)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有前景的基于紫外(UV)活化甲酸(HCOOH)产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去除Cr(VI)的方法.通过对比UV、HCOOH、UV/HCOOH三种体系对Cr(VI)还原效率和电子自旋共振(EPR)对体系中自由基的检测研究了其活化原理和还原机制.结果表明UV能显著活化HCOOH产生CO2•-(αH=19.08G,αN=15.86G,g=2.0036).此外,试验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包括初始Cr(VI)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有机污染物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结果显示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VI)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内,UV/HCOOH体系对Cr(VI)的去除率能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著促进Cr(VI)的还原,且Cr(VI)去除效率随着初始HCOOH浓度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3-对Cr(VI)的还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l-、HCO3-和对硝基苯酚(pNP)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VI)去除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³;40min,UV/HCOOH体系去除Cr(VI)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kJ/mol.  相似文献   
946.
通过血清瓶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C/N下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系统(SAD)污泥活性及脱氮性能的影响.耦合系统颗粒污泥为在亚硝态氮充足的UASB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得到,具有较高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以葡萄糖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差异不大,反硝化活性逐渐增加,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0.265,0.345,0.453kgN/(kgVSS·d);以乙酸钠为碳源,C/N分别为1、2、4时,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反硝化活性都无明显差别.相同C/N下,耦合系统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厌氧氨氧化活性较高,以乙酸钠为碳源时的反硝化活性较高.C/N分别为1,2,4时,以葡萄糖为有机物的氨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乙酸钠的1.15,1.19,1.58倍,以乙酸钠为有机物时反应的亚硝态氮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葡萄糖的1.89,1.48,1.15倍.实验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模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实验过程中氮素的变化趋势,在C/N为1~4时耦合系统中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47.
胶州湾COD、N、P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胶州湾三维变边界污染物平流-扩散模型,模拟了胶州湾COD、N、P污染物现状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胶州湾主要污染因子为N,海湾东北部污染较为严重,东岸形成一条狭长的带状污染区,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本文统计了COD、N、P超标面积,N超一类水域面积为253km^2,占整个胶州湾面积的64%,COD和P大部分水域满足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模拟结果可为胶州湾水质管理、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8.
翟国庆  张邦俊 《环境科学》2005,26(5):205-205-208
选取城市居住区中典型地下车库,在优化其出入口噪声采样点布置和同步采样点分组基础上,通过对噪声样本的声学分析,研究了车库出入口坡道噪声与坡道结构、坡度、线形、上下坡等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对平直混凝土路面车库出入口噪声影响预测值的修正,建立了车库出入口坡道噪声影响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949.
研究了焦作市工业燃煤量与大气SO2污染的关系,建立了适合于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污染的解析模型.在模型中尝试性地将面源污染产生的浓度贡献转化到背景值中计算,简化了解析模型.利用该模式计算了1996~2000年焦作市城区大气中的SO2浓度,并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基于该模型实现了焦作市城区大气SO2浓度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950.
A water quality model for water reuse was made by mathematics inducti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use rate of treated wastewater(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reused water( Cs ),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influent( C0),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 in wastewater( E), and the standard of reuse water we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result of a toilet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with membrane bioreactors, R would be set at less than 40%, on which all the concerned parameters could meet with the reuse water standards. To raise R of reuse water in the toilet, an important way was to improve color removal of the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