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80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探讨了泔水油水解工艺,从酸析、水洗、压力、温度、水解等条件进行研究。本工艺直接用水作催化剂,适应成分复杂的餐饮泔水油,污水处理简单。采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3.5 MPa;加水量,35%左右。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加水量一般是根据中性油的含量来计算,因为游离脂肪酸不需水解。  相似文献   
372.
毒死蜱农药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毒死蜱农药在环境中的水解、土壤吸附和土壤消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水体中降解较慢,半衰期为 25.6 d;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该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也较慢。  相似文献   
373.
聚硅酸铁水解规律及混凝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付英  于水利 《环境科学》2007,28(1):113-119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混凝剂(PSF),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过程以及PSF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铝铁(PFA)的微观品质(微观结构、形态尺寸及Zeta电位)及混凝性能,并结合水解形态分布及微观品质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SF是由许多链节样物种连接而成的分维数很大的敞开式枝状结构,其平均粒径比PFS、PFA分别大近5、11倍,而PFS、PFA是由一些低分维数及尺寸很小的棒状或球状形态组成,PSF、PFS的Zeta电位相近,远远低于PFA(为PFA的1/20左右),PSF的形态尺寸及Zeta电位分布不均.在较宽的pH范围内(浊度为5.5~12 NTU,UV254为5.5~10 cm-1),PSF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PFS、PFA.PSF在纯水中的水解可以代表在地表水中的水解过程.PSF具有的特征微观品质使其在不同pH值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水解形态分布,导致混凝机理差异很大.在宽泛的pH范围内(53、Fe(OH)2+及Fe3+稳定存在于水体中,是PSF在较宽pH范围内具有优异混凝性能的根本原因,也是PSF同时具有增强电中和/脱稳及架桥混凝机理的内在原因.微观品质、水解形态分布及混凝效果的对比合理解释了电中和/脱稳是混凝的前提条件,架桥是必要条件,二者要紧密配合才能取得高效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374.
祝春蕾  王海林  孙春宝 《环境科学》2014,35(5):2010-2017
采用尿素水解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类水滑石,高温焙烧获得衍生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SO2脱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MgAlO复合氧化物比尿素法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148.1m2·g-1)和更多碱性位,这些特点可能促使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具有更高的SO2储存容量和反应速率.采用尿素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MgAl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在700℃温度下SO2吸附容量分别可达0.55g·g-1和0.79 g·g-1.  相似文献   
375.
两相厌氧-SBR工艺在浆粕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粕废水组分较为复杂 ,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采用两相厌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运行表明 :两相厌氧工艺和SBR池对CODCr、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 6 7%~ 78%、4 0 %和82 %~ 87%、6 5 %。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其操作参数可使废水处理系统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376.
厌氧水解-SBR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工序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ASBR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结合组成厌氧水解-SBR工艺用于养猪场废水的处理,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水解反应器,主要完成对有机物的水解,达到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在反应器每次进水量和排水量不大于其有效容积70%的前提下,研究了ASBR反应器厌氧搅拌段的时间对污水可生化性和对后续SBR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搅拌36h的污水既保持了较高的可生化性,出水BOD/COD保持在0.4左右,又能在后续SBR处理中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经S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NH4+-N<10mg/L.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好氧SBR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序,厌氧水解-SBR运行工序优化后,BOD5的总去除率达到98%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出水CODCr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混凝沉淀处理后方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77.
低浓度溶解氧下猪粪固体有机物水解产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通过批式实验研究不同溶解氧(DO)浓度(0—0.26 mg.L-1)、发酵时间(3—12 d)和挥发性固体(VS)浓度(11.14—111.35 g.L-1)对猪粪固体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确定了低DO浓度下固体有机物优化水解产酸工艺条件:中温35℃,初始VS浓度37.11 g.L-1,初期的DO浓度0.1—0.26 mg.L-1.在此条件下,发酵时间3 d,DO浓度下降到0.10 mg.L-1以下.猪粪发酵液pH值由7.45±0.10降低到5.86±0.17,VS降解率(25.67±1.20)%,挥发性脂肪酸(VFA)中乙酸(3895±91)mg.L-1、丙酸(2313±82)mg.L-1、正丁酸(1361±17)mg.L-1、正戊酸(540±11)mg.L-1.优化条件下的猪粪水解酸化液进行厌氧产甲烷发酵,发酵10 d内产气停止,低溶解氧水解酸化和厌氧产甲烷发酵累计时间仅为13 d,甲烷体积分数(69.5±0.2)%,VS产气率为(0.282±0.011)L CH.4g-1VS.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延长发酵时间能够增加VFA中乙酸的含量,初始VS浓度差异对发酵液VFA浓度和VS降解率的影响较显著,低溶解氧能够促进猪粪固体有机物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378.
段晓勇  李先国  李艳霞  唐旭利 《环境化学》2012,31(10):1645-1651
将超声辅助碱液分解杂质与溶剂萃取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净化、萃取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超声辅助条件下,在2.0 mol.L-1的NaOH甲醇溶液中超声10 min,利用NaOH甲醇溶液的碱解作用即可使有机氯农药(OCPs)完全分解,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沉积物中PCBs的同时消除OCPs等干扰.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CBs各单体的回收率在72.1%—113.7%,相对标准偏差在0.4%—6.3%(n=6)之间.气相色谱图显示,碱解净化后杂质含量显著减少,基线得以明显改善,能满足定性定量检测的要求.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长江口以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及其分布,24种PCBs的总含量在39.7—493.4 pg.g-1之间,总体上表现为近岸含量较高,同时自长江口沿闽浙沿岸自北向南呈现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79.
淀粉酶促进剩余污泥热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微好氧条件下,外加淀粉酶对污水处理剩余污泥热水解的影响,以及水解过程中污泥上清液各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对酶水解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的加入对剩余污泥的热水解有促进作用.在最适温度50℃,酶投加量0.5g/L条件下,水解4h后,污泥中SCOD/TCOD达到30.98%,比未加酶时高7.68%.在淀粉酶催化作用和热水解的共同作用下,污泥固体溶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被水解成小分子糖类,固相蛋白质溶出,并进一步水解.污泥水解过程中,上清液糖、蛋白质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加酶后污泥上清液中糖、蛋白质浓度分别于4h、6h达到最大值271.43mg/L和1437.37mg/L.污泥水解反应前4h内,VSS溶解率和SCOD/TCOD增加迅速,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4h后反应趋于平衡.4h时VSS溶解率达到22.01%.  相似文献   
380.
控制温度35℃,在典型pH值条件下(酸性5.0,碱性9.0)对比研究了NO2-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亚硝酸盐促进了剩余污泥的水解,提高了总可溶性COD(SCOD)产量,且随着时间的进行,酸性时比碱性时水解程度更高,到第28d时,总SCOD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B1(pH=5且加NO2-),B2(pH=9且加NO2-),B4(pH=9且未加NO2-),B3(pH=5且未加NO2-);B1,B2,B3和B4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最高浓度分别为4476,4303,1350和2921mg/L,表明亚硝酸盐同样增强了污泥的酸化程度,并且酸性条件时促进作用更大.除此之外,酸性且投加NO2-的条件可以有效减少氨氮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