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氯联苯焚烧处置时烟灰中的二噁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用于销毁含多氯联苯(PCBs)固体废弃物的中试焚烧炉,焚烧排放物中含有微量剧毒二(PCDD/FS).应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方法测定了烟灰中的PCDD/Fs含量,以17种有毒同族体的含量可计算出样品的2,3,7,8-TCDD毒性当量为47.2ng/g。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一种新型抗腐蚀耐老化防渗漏混凝土环保工程防护溶胶(简称防护溶胶)的工作原理、特征及功效,通过与传统防渗漏材料的对比,指出防护溶胶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3.
浅谈600 MW机组湿法脱硫吸收塔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广东某600 MW机组吸收塔的设计实例,对吸收塔的结构尺寸、内部件及防腐等关键工艺设计进行了阐述,以便为国内同类型脱硫工程吸收塔的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4.
提出了一种新型烟囱技术,即利用旋涡流动的空气动力学特点,妥善地解决了湿法脱硫后烟囱内壁的腐蚀问题.同时,新型烟囱还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系统地论述了新型烟囱技术的基本内涵、主要技术优势、设计要点与运行原理,从空气动力学原理和工程实践两方面说明新型烟囱技术的合理性与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研究燃煤尘质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和再悬浮采样器联用的方式对燃煤电厂烟道气样品和下载灰样品的质谱特征进行测定,并使用颗粒物粒径分级采样仪ELPI测定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SPAMS监测得到的粒径分布与ELPI结果差异较大,SPAMS对于500 nm以上粒径段检测效果较好;两个样品正谱图中有非常明显的锂、钙、钛、铝等金属组分信号和碳组分信号特征,负谱图中硅酸盐、硝酸盐和硫酸盐等信号比较明显,并且随着粒径的增加碳组分、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组分对应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弱,而硅酸盐、铝、钙和钛等组分对应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强;对两个样品使用ART-2a聚类获得多个颗粒物类别,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元素碳二次类(硫酸盐和硝酸盐缩写为二次Sec)、有机碳二次类、铝元素碳类、铝钙硅酸盐类和富硅酸盐类等颗粒物类别,并且随着粒径的增加金属硅酸盐颗粒出现频率增大,而含碳颗粒与硫酸盐出现频率降低.但烟道气样品和下载灰样品的质谱特征呈显著差异,下载灰样品更能代表燃煤源真实排放特征.建议在今后建立基于单颗粒质谱固定源成分谱时,应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外场进行实测,并使用聚类的方法提取不同粒径段上的源质谱特征,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
火电厂湿烟囱排放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94-95,175
在石灰/石灰石-石膏法湿法烟气脱硫(FGD)工艺中,是否安装烟气热交换器(GGH)的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GGH的作用,设置GGH的弊端,以及湿烟囱排放对工艺和设备所提出的更高的设计要求。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考虑,对于FGD工艺采用湿烟囱排放代替GG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未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三槽型电解槽中采用电动力学法去除污泥中的铅.对实验过程中的污泥pH、电导率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污泥消化、电动力处理时间、搅拌、阴极室电解液pH,对电动力学法除铅的影响.实验发现:污泥消化不利于电动力法对污泥中铅的去除;延长电动力处理时间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污泥中铅的...  相似文献   
28.
金属用水性隔热防腐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作为成膜物质,配合多种防锈颜填料,以空心玻璃微珠为隔热填料,制备出了集防腐隔热于一体的单组分水性防腐隔热涂料。采用常规性能测试、隔热能力测试、电化学测试技术、扫描电镜观察对涂层进行了性能测试及表征,确定涂料配方PVC值为30%,空心微珠的添加量为8%时,涂料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9.
The experimental test of co-incinerating Chinese raw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coal in a laboratory-scale tubular reactor was first reported in present study, and the emission of normal gas component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Cl molar ratio or coal mixing percentages on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s/Fs) emiss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CDD was the only PCDD homologues since others like TCDD-HpCDD was hardly detected, while as the categories of PCDF homologues were comparatively much more general. The amount of PCDD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PCDF in all operating conditions. Since ZPCDF/∑PCDD〈〈1, the dominant role of the precursor formation was proven in our experimental conductions. With increasing the coal addition to MSW (from 0 to 16%), PCDD and PCDF were reduced considerably. Coal and MSW may suppress the PCDD/F emissions efficiently (over 95%) during the MSW incineration process. The PCDD/F suppression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could be helpful guidance to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SW and auxiliary coal co-incineration processes. The PCDD/F stack emission data of two industrial incinerators using co-inciner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seem to have a great positive reduction of PCDDs/Fs.  相似文献   
30.
对电晕放电烟气净化设备用防腐涂料的导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涂层导电机理为渗流、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综合作用。涂层比电阻随填料粒度的增大,添加量的增加显著下降。随温度增加,涂层比电阻有所上升,在95~110℃以后下降。涂料的比电阻为103~104Ω.cm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