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353篇
安全科学   307篇
废物处理   78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857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入侵检测的1类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使得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攻击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 ,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入侵检测技术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由于几乎所有的攻击与滥用都被记录在系统的网络数据中 ,因而可以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数据构造入侵检测系统。在对网络数据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入侵检测的 1类支持向量机模型。第一 ,构造适于异常点检测的1类支持向量机模型 ;第二利用抽象化的网络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训练以确定其中各个参数的值。实验表明 ,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论述了中国燃煤工业锅炉SO2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及评价,其中主要包括:《中国燃煤工业锅炉SO2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的产生、主要内容、特点、选择、评价及其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我国燃煤电厂脱硫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及污染现状,分别从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三个阶段,阐述了我国脱硫煤生产、低硫污染燃烧技术及燃煤烟气脱硫的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我国控制燃煤硫污染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4.
枣庄市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空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因而,必需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中供热和联片采暖,开展清洁能源替代等综合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污染。  相似文献   
55.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三厂原有硫磺回收装置的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2002年对硫磺回收装置进行了扩建和改造。该装置采用了一段高温转化、二级催化转化的克劳斯工艺,采用揝SR敾乖?吸收工艺处理尾气。扩能改造后,新增的尾气处理能力与硫磺回收能力相配套,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现行的环保标准。该装置工艺路线合理、可靠,硫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56.
房屋结构损伤及安全性评估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部分房屋建筑使用年限接近设计期限,或者说结构进入老化阶段,结构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性评估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的结合,结构工程损伤检测方法、技术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基于时域和频域分析的结构参数辨识理论和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也开始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和评估。简要评述了结构损伤检测方法进展和理论分析方法,并结合某体育场馆的结构安全性评估为实例,从结构设计、材料强度检测和实际结构状态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并对其健康状况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7.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脱硫剂、脱硫工艺、脱硫原理及联合脱除氮氧化物和有毒物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概述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的同时,分析了制约炭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原因并对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8.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准确监测是确保钻井安全的条件。在介绍硫化氢气体的性质、危害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现场常用硫化氢监测方法。对现行井场硫化氢监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硫化氢监测应从监测地面气体向监测地层流延伸,硫化氢报警内容应多样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装饰日益普及.各种新材料的引入,使得室内的各种有害气体总量日益增加.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居民生活用煤气,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作为一种可燃性、有毒气体,也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因此,研制一种能检测多种有害气体的实用仪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仪器为便携式多功能仪器,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可以检测ppb的挥发性气体,显示气体浓度值,也可检测煤气,并具有声光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60.
Loss of natural forests by forest clearcutt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critical conservation challenge worldwide. This study addressed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los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unctional green infrastructure as a spatiotemporally connected landscape-scale network of habitats enhancing biodiversity, favorable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satellite images, we assessed a 50- to 60-year spatiotemporal clearcutting impact trajectory on natural and near-natural boreal forests across a sizable and representative region from the Gulf of Bothnia to the Scandinavian Mountain Range in northern Fennoscandia. This period broadly covers the whole forest clearcutting period; thus, our approach and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forest management. The entire study region covers close to 46,000 km2 of forest-dominated landscape in a late phase of transition from a natural or near-natural to a land-use modified state. We found a substantial loss of intact forest, in particular of large, contiguous areas, a spatial polarization of remaining forest on regional scale where the inland has been more severely affected than the mountain and coastal zones, and a pronounced impact on interior forest core areas. Salient results were a decrease in area of the largest intact forest patch from 225,853 to 68,714 ha in the mountain zone and from 257,715 to 38,668 ha in the foothills zone, a decrease from 75% to 38% intact forest in the inland zones, a decrease in largest patch core area (assessed by considering 100-m patch edge disturbance) from 6114 to 351 ha in the coastal zone, and a geographic imbalance in protected forest with an evident predominance in the mountain zon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profound disturbance of configuration of the natural forest landscape and disrupted connectivity, which challenges the establishment of functional green infrastructure. Our approach suppor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forests for expanded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oriented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