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8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7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镉铅对小麦醇脱氢酶(ADH)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镉,铅45h污染处理,运用Northein斑点杂分析和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探测萌发期小麦ADH酶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ADH基因表达在RNA和酶活性两个层次均有变化,并且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反映得金属的影响是来源于基因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全国及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论文首先指出并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继而认为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需要有明确的前提条件。为此按1995年的耕地实际生产力(在耕地面积中扣除菜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面积),以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提出就全国平均而言,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92hm2、0.104hm2、0.115hm2(可以看作当前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根据2010、2030、2050年我国的预期耕地面积以及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按人均400kg、450kg、500kg粮食需求量的生活标准,就全国平均而言,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9hm2、0.067hm2、0.074hm2(可以看作近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52hm2、0.058hm2、0.064hm2(可以作为中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205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应小于0.046hm2、0.052hm2、0.058hm2(可以作为远期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13.
功能区排放负荷污染系数百分比分配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了总量控制区风频、风速和各功能区位置及污染源“影响范围”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平均下风距离”的概念,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总量控制区内功能区排放负荷分配新方法。通过与 总量控制A值法所提出的面积分配方法相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东部引水工程,是一项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的管理必须考虑水量、水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的可靠性计算,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与管理是必需的和有实际意义的,分析传统水资源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不足之处,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多准则可靠性评价准则,通过可靠性分析,为深圳东部引水水源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运行管  相似文献   
15.
灰色理论模型预测城市垃圾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灰色理论模型 ,采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拟合 ,可较好地预测城市垃圾的产生量。运用最小二乘法 ,通过MATALAB程序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根据上述模型 ,预测娄底市未来30a的总垃圾预测量为 80 4 90万t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存在的床温波动问题,讨论了导致床温波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床温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WEBGIS实现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WEBGIS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及其在管理海量地理数据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 Limit values are legal limits for the concentrations of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 They must be agreed upon in a consensual procedure between science, economics/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forces. This is a crucial political precondition for their social acceptance. 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to justify their expediency and numerical level are based not only on risk-benefit considerations but also on the aspect of the technical avoidabili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xposure.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direct benefit of specified exposures falls within the responsibility of economics/technology, whereas criteria for their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direct and indirect) are provided by medicine/biochemistry and/or ecology. Within this concept, the avoidance of nonbeneficial-even if not openly adverse-exposure is the essential ai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should be promoted by politics/science. In general, society or segments thereof reject adverse, accept beneficial, and tolerate unavoidable exposur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ise when different groups of society simultaneously define a given exposure as being adverse, beneficial, and unavoidable. Therefo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an optimal exposure lies as far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at a level lower than known or plausible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s (as defined by toxicology or ecology). This optimal level of exposure must be determined using a transparent and, hence, public procedure.KEY WORDS: Legal limit values; Benefit threshold; Social acceptance; Social tolerability; Adverse effect threshold; Avoidable exposure; Tolerance threshold; Environmental hygiene  相似文献   
19.
因事故排放形成的有毒有害蒸气云,有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等危害后果,但危害后果的大小(危害程度),则与事故造成危害的时刻(延迟时间)有关。笔者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考虑该因素,并通过引入正态分布假设,时、空变换及误差分析,给出了估算危害程度(特别是延迟爆炸危害)的有效而简便方法,补充了以往危害估算方法(不考虑延迟时间)的不足,提高了危害后果估算精度,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风险工程设计、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等工作领域,对于保障环境安全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ratification constraints on the optimal term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IEAs). For this, we combine the literature on IEAs with the public choice literature on two-level games. By also incorporating uncertain preferences of the pivotal voter in the ratification stage, we make several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i) we contribute to a more realistic modeling of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ii) we show a surprising, yet intuitive non-mono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al commitment level and the variance of ratification decisions, (iii) we identify reasons to expect a larger number of countries to jo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than predicted by most of the coalition formation literature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agent model. Ratification constraints thereby can improve the welfare gains from stabl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