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0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板材的激光弯曲成形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扫描金属板材表面产生非均匀分布的热应力 ,从而使板材发生塑性变形的金属板材柔性成形新工艺。数值模拟已逐渐成为板材激光弯曲成形研究中的热点内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激光弯曲成形过程的温度场及变形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并对其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改善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的耐腐蚀性能。方法 采用激光冲击技术对焊缝进行强化处理,比较分析处理前后的表面残余应力、物相组成和元素状态,通过静态浸泡失重法和电化学试验测量腐蚀速率的变化。结果 经过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2219铝合金焊缝部位的元素状态没有改变,但焊缝区域的残余拉应力变为残余压应力。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接区域的自腐蚀电位明显下降,相比未经激光冲击处理的试件,焊核区和焊接过渡区的平均腐蚀电流分别减小了14%和12.7%,腐蚀速率分别减小了16.9%和12.9%。结论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有效提升2219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区域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为提升特种装备安全性和轻量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
44.
45.
对于大型强激光系统 ,要求进行安全性分析。给出了大型强激光系统风险评价的定性定量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6.
2016年冬季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微脉冲激光雷达(MINI-MPL)、风廓线雷达资料、生态环境部大气成分等资料,对2016年12月16~21日京津冀多地污染过程的生消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及边界层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低层大气盛行偏南气流,大气湿度持续增加,加之北京三面环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特殊地形是造成北京此次严重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重污染期间,污染物主要聚集在800m高度以下,严重污染时,污染物高度甚至仅有400m左右.风廓线雷达反演风场显示:2次PM2.5浓度快速上升阶段低层伴随持续偏南风或偏东风.污染过程期间,逆温结构明显,两次污染快速发展阶段恰好出现在两次逆温最强时段.此次污染天气过程,激光雷达退偏振比总体小于0.25,反映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气溶胶,前期以一次排放颗粒物为主,后期以二次转化颗粒物为主.退偏振比污染过程前期呈明显日变化特征,且白天退偏比比夜间高.  相似文献   
47.
快速成形技术 (RPM)是一门新兴的制造技术 ,给模具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被称为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对RPM技术原理、方法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8.
激光雷达相干成像原理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根据激光相干成像一般原理,针对2种最新激光雷达即距离高分辨多普勒和合成孔径相干成像技术,给出其系统技术框架和成像效果。分析了激光雷达相干成像特点及系统设计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难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注意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空间、空中和地基平台激光雷达相干成像试验研究和理论仿真奠定预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
世界军事发达国家在激光隐身技术的测试和评价手段中,大多数是利用三维激光雷达成像原理,对自然条件下大型复杂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激光散射特性的研究结果,对激光隐身效果、性能进行了有效评估。预测了激光隐身测试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0.
Accurate detection of CO gas is crucial to the prevention of coal combustion. Tune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DLAS)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CO detection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ause changes in the line strength and linewidth of the index gases’ absorption spectra, leading to sizable measurement errors. To correct the distortion of the CO absorption spectrum caused by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luctuation, a compens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grey wolf optimizer–support vector machine (GWO–SVM)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ingle SVM, the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RA). MRA was revealed to result in the lowest accuracy, which indicated that MRA is not ideal for compensation in TDLAS. The hyperparameter selection of the SVM had the disadvantages of randomness and blindness, which led to instability and large errors. The BPNN achieved better correction in the training stage, but severe overfitting occurred in the testing stage. The modifi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GWO–SVM model had higher accuracy and stability than the other models. It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measured concentr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The equipment is thus suitable for CO gas detection with the aim to preventing coal combustion loss, and it can be further applied to loss prevention in other process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