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Indicators of ecosystem recover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a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rising human populations,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severe social hardships, and extreme poverty. To address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limitations of people-free parks and reserves, incentive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 the hopes of making conservation meaningful to local people. However, such incentive-based program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ith little consideration for their ability to fulfill promises of greater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Evaluations of incentive-based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dicate that the approach continually falls short of the rhetoric.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centive-based conservation approach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argues that existing incentive-based programs (IBPs) have yet to realize that benefits vary greatly at different “community” scales and that a holistic conceptualization of a community is essential to incorporate the complexities of a heterogeneous community whe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IBPs. The spatial complexities involved in correctly identifying the beneficiaries in a community and the short-term focus of IBPs are two major challenges for sustaining conservation efforts. The article suggests improvements in three key areas: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beneficiaries, greater inclusion of marginal communities, and efforts to enhance community aptitudes.  相似文献   
3.
废旧镍-镉电池中镍镉的回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废旧镍-镉电池中镍和镉的回收主要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两种处理方法,本文对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从含酸废水中回收醋酸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各种从含酸废水中回收醋酸的工艺,对萃取法和吸附法回收醋酸工艺的主要工艺过程、应用范围和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回收磺酸盐生产工艺 ,对其装置的产品成本进行了测算 ,并对盈亏平衡及其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进而确定了主要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COD测定的废液中回收银的工艺.在废液中分离出氯化银,经洗涤后加锌置换,还原为银.该工艺简便易行,原材料普通易得.适用于实验室及工业生产的应用.回收银的纯度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胡椒基丁醚生产中5-丙基-1,3-苯并二氧杂茂的氯甲基化的废水处理,该废水经蒸馏可回收94%的盐酸,此酸吸收氯化氢后浓度在36%以上,可再用于氯甲基化反应。蒸馏残液经分油、Fenton试剂处理和五次生炭柱吸附后CODCr等项指标均可国家二类污染物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己研究的药剂对辽河油田稠油污水进行破乳和净水试验,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处理工艺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使用破乳剂DI,可使油的回收率大于99%;絮凝剂A中添加了收缩絮体的化学药剂和B之后作为净水剂,使积杂量小于5%(体积比)。同时,处理后的水完全达到辽河油田要求的指标,即油含量小于5mg/L,积杂量小于15mg/L。  相似文献   
9.
针对铝型材表面处理工艺中产生大量碱洗废液,而且含有“长寿碱蚀剂”,提出了生石灰处理工艺。该工艺简单,效果好,铝去除率最高可达97%,碱回收率可在80%左右,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该法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实现闭路循环,其副产品CaCl2·2H2O,Al2(SO4)3·18H2O和CaSO4等均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可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降水中的Al、Ba、Cr、Fe、Ni、Ti和Zn 7种微量金属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通过信噪比选取了这7种元素的最佳分析谱线和最优仪器测试条件。在此条件下,7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6次测试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Al、Ba、Cr、Fe、Ni、Ti和Zn的检出限分别为0.79、0.34、0.33、0.25、0.54、0.08和0.85μ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3.24%~100.88%,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适用于大气降水中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