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9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2819篇
综合类   2515篇
基础理论   75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196篇
社会与环境   1431篇
灾害及防治   1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1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surveys on carbon inventories and initiatives on sustainable carbon cycling taken by RCEE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port deals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carbon cycl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arbon cycling processes in China, carbon pool enhancement, value addi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balance. The second part covers the modeling of carbon dynamics, emission inventories of various carbon containing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ir potential abatem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992.
在人与环境所组成的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人与人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中,两种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性质与作用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均直接表现为两种关系的矛盾冲突。分析表明.只有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从混沌系统的角度分析企业环境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观念。企业如何适应混沌的外部环境,制订有效的发展战略,从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所面临的动态环境表现在商业活动日趋全球化、速度日益成为关键要素、战略环境复杂程度大大加深及可测度大为下降、技术对企业战略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等方面。由于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非均衡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认识和把握环境。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难题,需要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基于混沌系统理论的假设,企业管理者要抛弃精确预测的管理理念。提高系统的自组织协同能力,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使企业与环境达到和谐状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最为集中与深刻的区域,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自然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识别城市系统的关键自然资本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通过分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结果表明绿色空间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保护与投资于绿色空间两种途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了产业生态学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产业生态学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集团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对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产生的政治外交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揭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政治外交格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就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可持续发展合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地处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广西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8.
文章论述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乡镇企业发展形势,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离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东部发达地区的自发转型模式、辽宁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模式和西部地区典型的跨越发展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complex I of the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deficiency is a severe disorder with an often early fatal outcome. Prenatal diagnosis for complex I defects currently relies mainly on biochemical assays of complex I in fetal tissues such as chorionic villi (CV), and is only in a minority of cases possible by means of mutational analysis of nuclear-encoded genes of complex I. We report on our experience to date with prenatal diagnosis in pregnancies at risk for complex I deficiency. We measured complex I activity in native CV and/or cultured CV in 23 pregnancies in 15 famil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 in CV, 15 children were born clinically unaffected. Two prenatally diagnosed unaffected fetuses and two prenatally diagnosed affected fetuses were lost prematurely with spontaneous or provoked abortions, respectively. Two affected children were born (prenatally found to be affected). In two pregnancies a discrepancy between native and cultured cells was found. We conclude that prenatal diagnosis for complex I deficiency can be reliably performed. Pitfalls were encountered in using cultured CV as a result of maternal cell contamination (MCC). Future research on pathogenic nuclear mutations underlying complex I deficiency will exte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prenatal diagnosi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