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21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97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1.
安申群  贡璐  李杨梅  陈新  孙力 《环境科学》2018,39(7):3382-3390
为明确干旱区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分布状况,进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北缘盐碱地、天然林、沙地、30 a棉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状况,结合冗余分析探索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SO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值(1.92 g·kg~(-1)),在沙地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MBC在天然林表现出最高水平,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无明显变化趋势.DOC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天然林和30 a棉田的80~100 cm层(分别为143.23 mg·kg~(-1)和30.00 mg·kg~(-1)),在天然林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在盐碱地中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土层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EOC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层中未表现出明显规律.将各有机碳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MBC对不同土层最为敏感,DOC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敏感.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各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含水量、全氮、p 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环境因子对各碳组分含量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容重含水量电导率土壤氮p H,即容重和含水量为影响干旱区有机碳组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12.
湖滨湿地独特的水文条件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环境因素变化频繁,对沉积物中污染物形态影响显著.以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季节的S-TAs(沉积物中总砷)、不同形态砷质量分数及环境因素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因素与不同形态砷分布的关系,同时基于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沉积物中4种不同形态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可氧化态砷、残渣态砷)质量分数进行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①夏季ρ(W-TAs)(W-TAs为水体总砷)、w(S-TAs)(S-TAs为沉积物总砷)略高,且ρ(W-TAs)处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级限值(0.05 mg/L)和Ⅴ类限值(0.1 mg/L)之间,冬季物理指标pH、ρ(DO)、Eh(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TDS)、w(OM)均较高,沉积物pH(记为S-pH)、ρ(DO)与Eh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 < 0.05).②湖滨湿地沉积物中活性砷(弱酸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可氧化态砷)质量分数之和所占比例为17.70%~62.59%,80%采样点的活性砷的质量分数较低,对生态风险影响较小,S-pH、ρ(DO)、Eh对不同形态砷的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 < 0.05),同时,不同季节湖滨湿地对砷均有明显的拦截作用.③与逐步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通过输入层到输出层的计算完成,增强了非线性、自适应性处理能力,不同砷形态质量分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高达0.999 5,而逐步回归仅为0.374 9,神经网络更准确地预测了不同形态砷的质量分数及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湖滨湿地环境因素的变化对沉积物砷赋存形态具有显著影响,因BP神经网络比数理统计线性回归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沉积物不同形态砷与环境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预测效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613.
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对指导耕地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江西省兴国县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侵蚀程度的加深,兴国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01),等级均为四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度侵蚀(43.70%)>剧烈侵蚀(37.78%)>重度侵蚀(34.88%)>极强度侵蚀(34.44%)>无明显侵蚀(34.38%)>轻微侵蚀(28.91%)。在无明显侵蚀和轻微侵蚀时,高程和剖面构型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在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时,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坡度。但在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时,高程、坡度、坡向、成土母质和剖面构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影响显著(P<0.05)。因此,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在不同侵蚀程度下合理开展耕地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614.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田和裸土期O3干沉降过程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引入Surfatm-O3干沉降模型,对其叶片气孔阻力(Rsleaf)、土壤阻力(Rsoil)和表面阻力(Rcut)的公式进行参数化修订和验证,开展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总O3通量(FO3)、干沉降速率(Vd)及其不同沉降通道分配的模拟,并间接分析了土壤排放的NO与O3的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田FO3和Vd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趋势相似,平均实测和模拟Vd值分别为0.39和0.37cm/s,模拟值比实测值低估5.3%,其中每一个独立阻力公式的模拟效果均较好.平均非气孔沉降(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是O3干沉降主要的沉降通道,占总O3通量的68.8%,表面沉降占非气孔沉降的46.7%;平均绿叶和黄叶气孔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28.6%和2.6%.白天非气孔沉降比例减小至占总O3通量的58.8%,绿叶和黄叶的气孔沉降比例比值增大,分别占总O3通量的37.7%和3.5%.夜晚表面沉降和土壤沉降分别占总O3通量的64.3%和35.7%.土壤排放的NO会与O3产生化学反应,对O3干沉降过程产生影响,需要在今后的O3干沉降模型中考虑.  相似文献   
615.
人群流动的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场所拥挤人群现象常常发生,人们对拥挤人群的机理研究较少,在公共场所因对拥挤人群的疏导或管理不当频频发生而伤亡事故。针对公共场所拥挤人群的安全管理需求,根据波动理论,特别是激波理论,来研究拥挤人群的基本特性,如密度、速度与激波的关系等。在人群拥挤时,可将其视为一连续介质,人群中产生的任何扰动(直接表现为密度的变化)都将以波的形式在人群中传播,同时由于人群中个体间的差异,导致波发生非线性畸变,最后可能导致激波的产生,即拥挤事故。通过特征值解法及Matlab软件,求解了对于不同的初始密度分布曲线、不同的速度,预测激波将在何时何处发生,即揭示激波产生的规律,总结了消除激波的一些措施,如改变边界条件、控制初始密度、设置畸点等,以避免拥挤事故的出现。  相似文献   
616.
为了研究火灾条件下疏散心理和行为在不同层次起点学生中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完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起点的高职生群体进行问卷对比研究。采用世界先进统计软件SPSS12.0forWindows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在火灾情景下,起点较高的学生较之起点较低的学生存在较弱的恐惧心理,能做到就近逃生,而非局限于安全通道,相互救助心理和行为较弱;起点较高的学生较之起点较低的学生消防意识强,掌握的消防知识较多,重返心理和行为较弱,灭火心理和行为也较弱。该研究方法科学、先进,结果可信。不仅为密集场所的消防工作提供了参考,而且对充实我国的消防心理学、火灾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也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17.
行人和疏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人和疏散动力学的研究在步行设施的设计,人群的安全疏散,城市规划及计算机疏散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对研究成果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领域中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18.
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城市公共场所人群高度聚集、流动性大,紧急状态时常发生群死群伤的拥挤踩踏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恶劣的社会影响。笔者首先提出拥挤踩踏事故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用群集指数来表征人群高度聚集这一参量;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分析,认为该类事故以人群高度聚集为条件,由公众造成又危害公众,具有诱因众多、发生突然、难以控制等特点;强调事故预防和控制重点是建立事故应急机制,加强人群的管理和疏导等;同时从公共场所的性能优化设计、人群素质和群集密度、人群管理控制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分析其事故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对预防此类事故发生,减少群集伤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9.
通过对参与过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的从事橡胶业、铝业、制漆染料业和汽车制造业4种不同职业人群血压的调查,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血压变化情况及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职业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0.
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作为“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的牵头单位,已经着手与参加单位一起进行该项目的准备工作,并为此在1986年9月下旬召集了工作会议讨论有关事项。 该研究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应用资源系统综合平衡的研究方法,在三个层次(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农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单产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