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5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根据二相流动理论,建立了粉尘爆炸的均匀流理论,估算了粉尘爆炸的临界熄火直径。  相似文献   
362.
为了研究低品质煤炭堆积状态下内部自热理论,采用临界自燃着火点理论和Frank-Kamenetskii模型研究了煤堆内部热产生与热散失平衡理论以及煤堆表面的换热现象;并应用设计研发的煤堆热扩散率及温度监测实验装置和测定方法来评估低品质煤样(褐煤以及亚烟煤)临界自燃温度。结果表明:煤样堆积状态下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可通过实验室内测定分析不同体积网框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自热曲线得出;同体积条件下,临界自燃着火点随着煤品质的升高而增加;在140℃环境条件下,1#,2#和3#煤样在快速升温的前20 min内,温度变化趋势相似;在60~65℃,3种煤样出现温度转折点,升温速率开始减缓;根据煤样临界自燃着火点温度结合F-K热发火边界条件理论得出的堆积体积与着火点耦合关系式可预测大体积煤样自燃倾向性及临界自燃温度。  相似文献   
363.
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富营养化通常会引起藻类水华暴发. 已有较多研究总结了光照、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对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方面的进展,但缺乏对水动力因素影响藻类生理生态学乃至水华发生等方面的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梳理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长、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临界流速和人工混合对藻类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在藻类生理学方面,水动力条件主要影响藻类的生长、细胞形态、营养盐吸收、光合作用活性和酶活性的变化;在藻类生态学方面,不同藻类对应的临界流速有所差异,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优势种之间的转变;人工混合使局部水体藻细胞密度降低进而改善水质. 对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后续仍需进一步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藻类生理的影响,不仅是酶活性和相关物质的吸收,还应包含胶被、产毒特性和基因序列等方面;应用于实际湖库的临界流速、水体扰动方式、扰动时间、扰动频率和最佳深度的探究,旨在推进藻类水华控制、保障水质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64.
整数型森林火灾模型及其自组织临界性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森林火灾元胸自动机模型是研究自组织临界性的典型模型之一。森林火灾模型中森林用一个布尔型的网络来表示,其中的每一点可以取两个值:0-代表空地,或者1-3代表树木。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森林火灾模型是布尔型模型。在布尔型模型中,没有考虑树木间的差别,每一个是树木的点都是相同的。为了考虑这些差别,本文研究了整数型森森火灾模型,森林用一个整数型的网格表示:每个点的值或者取0表示是空地;或者取一个正整数,表示该点所含树木的质量。本文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新模型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并比较了经典森林火灾模型和整数型森林火灾模型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365.
以HNIW为高能填料,以HTPB为粘结剂,采用真空浇注法制备了HNIW/HTPB传爆药。为研究HNIW基浇注型传爆药的爆炸特性,通过实验制备了HNIW/HTPB传爆药,并对其撞击感度、临界直径和爆速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NIW/HTPB传爆药对撞击作用较钝感,当HTPB的含量为12%时,其特性落高h50为51.68cm,临界直径小于0.6mm,它的实测爆速为8248m/s,接近其理论爆速8320m/s,且HNIW/HTPB传爆药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该传爆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传爆性能,适合于微尺寸装药,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66.
应用稳态酸化模型计算酸沉降临界负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稳定状态土壤化学模型PROFILE计算了柳州薄层砂页岩红壤和地表水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对模型所需参数,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收集、测量与计算方法,得到柳州地区针叶林植被区域由湿沉降计算总沉降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67.
漂浮管道会受到洪水、重力及河岸土体抗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失效断裂。因此,研究洪水中漂浮管道的受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实际意义很大。本文引用某原油管道的漂管案例,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计算分析了洪水冲击服役环境下,漂浮管道的受力状况。总结出漂浮长度与最大应力比率的关系,并应用极限理论得到漂浮管道的安全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368.
Plant biosurfactants were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remove As and co-existing metals from brownfield soils. Tannic acid (TA), a polyphenol, and saponin (SAP), a glycoside were tested. The soil wash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batch conditions at constant bio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3%). Both biosurfactants differed in natural pH, surface tension,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and content of functional groups. After a single washing, TA (pH 3.44) more efficiently mobilized As than SAP (pH 5.44). When both biosurfactants were used at the same pH (SAP adjusted to 3.44), arsenic mobilization was improved by triple washing. The process efficiency for TA and SAP was similar, and depending on the soil sample, ranged between 50%-64%. Arsenic mobilization by TA and SAP resulted mainly from decomposition of Fe arsenates, followed by Fe3+ complexation with biosurfactants. Arsenic was efficiently released from reducible and partially from residual fractions. In all soils, As(V) was almost completely removed, whereas content of As(III) was decreased by 37%-73%. SAP and TA might be used potentially to remove As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369.
辽河下游草甸棕壤重金属环境容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壤生态为研究中心,以污水灌溉为研究对象,基于草甸棕壤基本性质,通过污染现状调查,敏感作物盆栽试验,依据土壤-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水体系各项指标,提出了汞、镉、铅、砷、铬的土壤临界含量。结合田间物质平衡试验,建立土壤容量数学模型,综合计算出草甸棕壤五种重金属环境容量。根据土壤容量,在污灌地区,制定了水质标准和污泥施用量,并进行了土壤环境的预测。  相似文献   
370.
洞庭湖临界入湖洪量变化及对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在高水期入湖洪量较大时洞庭湖调蓄量变化的特点,得出由于下游流泥沙淤积造成的城陵矶水位逐渐抬高,洞庭湖在高水期开始发挥调洪削峰作用的临界入湖洪量在逐渐减小,而且随着淤积的加剧,1日调蓄量随入湖洪量增加的速度在逐渐增大的结论,以上两种不利情况是洞庭湖调蓄量被动增加的具体体现。调蓄量的增大加重了长江中游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