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299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国办发[2004]79号)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确定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和自治区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广西煤矿安全监察、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92.
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的投入、执行主体已经毋庸置疑,但离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还有距离。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结构性创新政策等制约了企业成为高水平技术创新主体,需要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993.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人类的开发和使用,生态环境消耗已经超出其自身恢复能力,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改变,探索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阐述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政府为中心两种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模式,探析生态环境多中心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的创新体系主体构成与世界其他国家基本相似,是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三者构成。但是,由于中国处在转型过程中,转型中的方向迷失造成了中国创新主体市场化发育的滞后。目前三大主体的创新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影响。创新主体自发自觉的创新相对有限.三者间的有效互动更是薄弱。  相似文献   
995.
核心导读:五个转变由末端治理被动式向启端规划主动式的经济发展转变;由维系生存环境环保型向资源衔接生态型的结构模式转化;由线性生产间断式向螺旋前进连续性的发展模式转变;由资本利润扩张型向以人为本综合效益型的和谐模式转化;由政府主导行政型向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6.
上海市浦东北部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丽君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2116-2124
主体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区的过程,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并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的有效手段.浦东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本文对该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旨在明确该区域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的建议.本研究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特征,建立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通过网格分析和空间分析,获得各指标的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方法与自上而下方法形成并修正分区方案.本研究将该区域划分成5类主体功能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提升区、优化开发协调区和优化开发拓展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与环境存在较大压力,产业布局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以期为政府未来规划修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人工社会模型的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实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补偿者和受偿者意愿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在我国许多地区开展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减少洪涝灾害与生态环境退化负面效应,研究构建了基于农户、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补偿模型,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标准、洪灾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劳动力本地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户主体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鄱阳湖区莲湖乡为实例,以农户和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为基本准则,利用构建的多主体模型模拟了不同补偿机制下退田还湖政策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政府给予农户的经济补偿可以使农户自愿实施退田,但在不同情景下,政府实施退田还湖的代价和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限差距显著。企业参与不仅能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发展壮大当地经济,提高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均有助于推进退田还湖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98.
环境税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开征是我国实施公共环境财政、为公民提供优质环境服务的必然要求。无论环境税如何征收,相关的收入支出变化只是一个政府内部的预算调整问题,不应甚至不能成为障碍。但实际上,环境税改革牵涉到许多行业,涉及能源资源管理、环保、财税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各方利益主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视角。环境税开征后,势必影响到各相关部门的现有利益格局。如何平衡上述各方的利益关系是个难题,也是环境税改革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99.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内生增长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试对煤矿企业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煤矿企业要安全健康发展,其关键还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作为高危行业的煤炭企业,人才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没有人才就没有安全。以此人力资源开发及"安全发展"的新理念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主体(即政府、教育部门、企业)和培养客体(即在校生、在职员工、社会公众等)两个方面,针对各个主体部门应如何联手履行其培养客体的职责,共同架构起煤矿企业多渠道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辩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各可能实施主体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并分析其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水平的实施主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